古诗词网

因嗟李陵苦,只得没蕃名。

贯休唐代〕《古塞上曲七首

幽并儿百万,百战未曾输。蕃界已深入,将军仍远图。
月明风拔帐,碛暗鬼骑狐。但有东归日,甘从筋力枯。
中军杀白马,白日祭苍苍。号变旗幡乱,鼙干草木黄。
朔云含冻雨,枯骨放妖光。故国今何处,参差近鬼方。
白雁兼羌笛,几年垂泪听。阴风吹杀气,永日在青冥。
远戍秋添将,边烽夜杂星。嫖姚头半白,犹自看兵经。
久雨始无尘,边声四散闻。浸河荒寨柱,吹角白头军。
战马龁腥草,乌鸢识阵云。征人心力尽,枯骨更遭焚。
帐幕侵奚界,凭陵未可涯。擒生行别路,寻箭向平沙。
赤落蒲桃叶,香微甘草花。不堪登陇望,白日又西斜。
地角天涯外,人号鬼哭边。大河流败卒,寒日下苍烟。
杀气诸蕃动,军书一箭传。将军莫惆怅,高处是燕然。
山接胡奴水,河连勃勃城。数州今已伏,此命岂堪轻。
碛吼旄头落,风干刁斗清。因嗟李陵苦,只得没蕃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只得

因 yīn《國語辭典》

因 [ yīn ]

  1. 凭借、依据、利用。如:「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金史·卷七七·宗弼传》:「宗弼乃因老鹳河故道开三十里通秦淮,一日一夜而成。」
  2. 承袭、沿袭。如:「因袭」。《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3. 增添、积累。《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史记·卷三○·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1. 原由、缘故。如:「起因」、「诱因」、「原因」、「成因」、「事出有因」、「前因后果」。
  1. 经由、透过。《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2. 由于。如:「因公出差」、「因事请假」。唐·李白〈崔秋浦柳少府〉诗:「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
  3. 乘、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此天之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1. 于是、从而。《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镜花缘·第四八回》:「惜湮没无闻,而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
  1. 就、乃。《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嗟 jiē《國語辭典》

嗟 [ jiē ]

  1. 表示感傷、哀痛的語氣。唐·韓愈〈祭田橫墓文〉:「死者不復生,嗟余去此其從誰!」唐·張籍〈西州〉詩:「嗟我五陵間,農者罷耘耕。」
  2. 表示贊美的語氣。《史記·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嗟乎!此真將軍矣!」
  3. 招呼聲。《書經·費誓》:「公曰:『嗟!人無譁,聽命。』」《禮記·檀弓》:「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
  1. 發語詞,無義。《文選·張衡·西京賦》:「群窈窕之華麗,嗟內顧之所觀。」

嗟 [ jiè ]

  1. 參見「咄嗟 」條。

嗟 [ ​juē ]

  1. (一)​之又音。
李 lǐ《國語辭典》

李 [ lǐ ]

  1. 植物名。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倒披針形或倒卵形,葉緣呈鋸齒狀。春天開白花。果實為圓卵形,熟時為紅紫色或黃色,味酸,可供生食或作蜜餞用。
  2. 姓。如唐太宗李世民。
陵 líng《國語辭典》

陵 [ líng ]

  1. 大土山。如:「丘陵」、「山陵」。《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三國魏·曹植〈鰕䱇篇〉:「駕言登五嶽,然後小陵丘。」
  2. 帝王的墳墓。如:「陵寢」、「十三陵」。唐·杜牧〈登樂遊原〉詩:「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儒林外史·第三○回》:「中間坐一個看陵的太監,穿著蟒袍。」
  3. 姓。如明代有陵茂。
  1. 登、升。《左傳·成公二年》:「齊侯親鼓,士陵城。三日,取龍。」北魏·溫子昇〈為西河王謝太尉表〉:「將短翮難以陵高,駑乘無由致遠。」
  2. 超越、踰越。如:「陵駕」。《禮記·學記》:「不陵節而施之謂孫。」《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自以兵強國富,勢陵京城。」
  3. 欺侮、侵犯。如:「陵辱」。《左傳·隱公三年》:「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漢·王符《潛夫論·忠貴》:「而乃欲任其私知,竊君威德,以陵下民。」通「凌」。
  4. 淬礪。《荀子·君道》:「兵刃不待陵而勵。」王先謙·集解:「陵謂厲兵刃也。」
苦 kǔ《國語辭典》

苦 [ kǔ ]

  1. 五味之一。似黄莲、胆汁的味道,与「甘」、「甜」相反。《荀子·正名》:「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
  2. 难以忍受的境况。如:「诉苦」、「吃苦耐劳」、「受苦受难」、「苦中作乐」、「苦尽甘来」。
  1. 受累、为难。如:「他如此忍辱负重,真是苦了他了!」
  2. 磨炼。《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 患、怕。《汉书·卷三四·韩信传》:「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文选·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旱。」
  1. 有苦味的。如:「苦瓜」、「苦茶」。
  2. 艰辛、难受。如:「苦境」、「苦日子」、「一脸苦笑」。《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3. 愁闷。如:「愁眉苦脸」。唐·李白〈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1. 尽心尽力的。如:「苦劝」、「苦谏」、「埋头苦干」、「寒窗苦读」。
只得 zhǐ de
(1).犹仅有,只有。 唐 李商隐 《武夷山》诗:“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簫鼓几时回。”《儒林外史》第二七回:“他当日来的时候,只得头上几茎黄毛,身上还是光光的。” 茅盾 《动摇》一:“那时,他只得三十四岁,正做着县里育婴堂董事的父亲还没死, 金凤 姐尚未买来,儿子只有三岁。”
(2).只好;只能;不得不。《宣和遗事》前集:“ 宋江 统率三十六将,往朝 东岳 ,赛取金炉心愿。朝廷不奈何,只得出榜招諭 宋江 等。” 明 李贽 《复晋川翁书》:“倘其父终不肯变,亦只得随顺其间,相几而动。”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腹中生了蛔虫,弄得黄瘦异常,只得经常用草药蒸鸡肝当饭。”  ——《漢語大詞典》
没 ( 沒 ) méi/mò《國語辭典》
  1. 「沒 」的異體字。
蕃 fán《國語辭典》

蕃 [ fán ]

  1. 茂盛。《说文解字·艸部》:「蕃,艸茂也。」《易经·坤卦·文言曰》:「天地变化,草木蕃。」
  2. 众多。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视驼所种树,或移徒,无不活;且硕茂蚤茂实以蕃。」通「繁」。
  1. 滋生、繁殖。《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唐·宋之问〈温泉庄卧病寄杨七炯〉诗:「夏余鸟兽蕃,秋末禾黍熟。」
  2. 屏蔽、保障。《书经·微子之命》:「钦哉!往敷乃训,慎乃服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通「藩」。

蕃 [ fān ]

  1. 旧时对外国或边境少数民族的称呼。如:「吐蕃」、「吐鲁蕃」。通「番」。
  1. 来自外国或外族的。如:「蕃茄」、「蕃薯」。通「番」。
名 míng《國語辭典》

名 [ míng ]

  1. 人的称号。如:「尊姓大名」、「请问芳名」。
  2. 事物的称号。如:「地名」。《管子·心术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
  3. 声誉。如:「盛名」、「令名」。
  4. 表示概念的名称。《老子·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
  5. 量词:➊ ​ 计算人的单位。如:「学生十名,缺席一名。」➋ ​ 计算排名的单位。如:「全班第十名。」
  1. 指称、形容。如:「莫名其妙」、「无以名之」。
  1. 有名的。如:「名人」、「名马」。
  2. 贵重的、出色的。如:「名器」、「名酒」。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