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机徵间,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匈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迎问(迎問)yíng wèn
迎劳,迎候。 明 于慎行 《穀山笔麈·相鉴》:“有詔徵诣闕下,比至,数使迎问於道,宠眷倍昔。” ——《漢語大詞典》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代-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助-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助-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消息 xiāo xī
(1).消长,增减;盛衰。《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高亨 注:“消息犹消长也。” 宋 王禹偁 《次韵和仲咸对雪吟三十韵》:“升降常自得,消息一何佳。” 清 顾炎武 《答人书》:“十年以来,穷通消息之运如此,又何以为故人谋哉!”
(2).偏指增补。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里面有不是处,便与改正,空缺处,更消息。”
(3).变化。 汉 孔融 《肉刑议》:“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以与时消息也。” 晋 张天锡 《遗郭瑀书》:“心与至境冥符,志与四时消息。”《隋书·礼仪志四》:“然事有消息,不得皆同於古。” 清 王韬 《遣使》:“事贵因时以变通,道在与时而消息。”
(4).休养;休息。《晋书·谢玄传》:“詔遣高手医一人,令自消息,又使还 京口 疗疾。”《魏书·彭城王勰传》:“人挽而进,宴于禁中,至夜皆醉,各就别所消息。”
(5).休养生息。指在国家经历某种变动而致国力耗损之后,采取措施使之恢复元气。《南史·王弘传》:“今四方无事,应存消息,请以十五至十六为半丁,十七为全丁。”《旧唐书·郭元振传》:“国家难消息者,唯 吐蕃 与 默啜 耳。”
(6).停止;平息。《后汉书·蔡邕传》:“又尚方工技之作,鸿都篇赋之文,可且消息,以示惟忧。”《三国志·魏志·胡昭传》“閭里敬而爱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皇甫谧 《高士传》:“ 昭 常逊辞以解之,是以寇难消息,众咸宗焉。” 宋 欧阳修 《答西京王相公书》:“灾沴消息,风雨既时,耕种既得,常平之粟既出而民有食。”
(7).斟酌。《晋书·慕容超载记》:“其令博士已上,参考旧事,依《吕刑》及 汉 、 魏 、 晋 律令,消息增损,议成 燕 律。”《隋书·礼仪志五》:“今之玉輅,参用旧典,消息取捨,裁其折中。”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则用其一而尚存其半焉,可以成大工,可以役大众,可以闢穷荒,政府统算而消息之可也。”
(8).音信,信息。 汉 蔡琰 《悲愤诗》:“迎问其消息,輒復非乡里。”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人言陛下欲幸山南,在外悉装了,而竟不行,因何有此消息?” 清 周准 《明妃曲》:“中原消息断, 胡 地风沙寒。” 老舍 《离婚》第三章:“临走的时候, 老李 嘱咐 张大哥 千万别向同事的说这个事, 张大哥 答应了决不走露消息。”
(9).征兆,端倪。《淮南子·缪称训》:“故君子日孳孳以成煇,小人日怏怏以至辱,其消息也, 离朱 弗能见也。” 宋 陈与义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从这消极的打算上,就可以窥见那消息。”
(10).奥妙;真谛;底细。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三折:“形骸土木心无奈,就中消息谁能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昌黎 硬语横空,而 元相 以此二联称之,此中消息,非深于诸者不知。” 鲁迅 《〈且介亭杂文〉序言》:“现在新作的古人年谱的流行,即证明着已经有许多人省悟了此中的消息。”
(11).机关,发动机械装置的枢机。 元 岳伯川 《铁拐李》楔子:“火坑里消息我敢踏,油鑊内钱财我敢拿。”《红楼梦》第四一回:“原来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 刘老老 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
(12).引申指起决定性作用的事物。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关于周代社会的商讨》:“把视野专一放在人殉问题上,认为‘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的消息就在于此’,这应该是一种偏差吧?”
(13).乾六爻为息,坤六爻为消。《易》乾卦主阳,坤卦主阴。阳升则万物滋长,故称息;阴降则万物灭,故称消。《史记·历书》:“盖 黄帝 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餘,於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 张守节 正义引 皇侃 曰:“乾者阳,生为息;坤者阴,死为消也。”《后汉书·陈忠传》:“顷季夏大暑,而消息不协,寒气错时,水涌为变。”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卦气之説,乾坤各六,主十二月。乾六爻为息,坤六爻为消……消息不协者,谓风雨寒温不应卦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案《易》消息,四月乾卦用事。”
(14).新闻体裁名。其特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导新闻事实。以电报传递的消息,又叫“电讯”。
(15).词牌《永遇乐》别名。 ——《漢語大詞典》
(2).偏指增补。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里面有不是处,便与改正,空缺处,更消息。”
(3).变化。 汉 孔融 《肉刑议》:“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以与时消息也。” 晋 张天锡 《遗郭瑀书》:“心与至境冥符,志与四时消息。”《隋书·礼仪志四》:“然事有消息,不得皆同於古。” 清 王韬 《遣使》:“事贵因时以变通,道在与时而消息。”
(4).休养;休息。《晋书·谢玄传》:“詔遣高手医一人,令自消息,又使还 京口 疗疾。”《魏书·彭城王勰传》:“人挽而进,宴于禁中,至夜皆醉,各就别所消息。”
(5).休养生息。指在国家经历某种变动而致国力耗损之后,采取措施使之恢复元气。《南史·王弘传》:“今四方无事,应存消息,请以十五至十六为半丁,十七为全丁。”《旧唐书·郭元振传》:“国家难消息者,唯 吐蕃 与 默啜 耳。”
(6).停止;平息。《后汉书·蔡邕传》:“又尚方工技之作,鸿都篇赋之文,可且消息,以示惟忧。”《三国志·魏志·胡昭传》“閭里敬而爱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皇甫谧 《高士传》:“ 昭 常逊辞以解之,是以寇难消息,众咸宗焉。” 宋 欧阳修 《答西京王相公书》:“灾沴消息,风雨既时,耕种既得,常平之粟既出而民有食。”
(7).斟酌。《晋书·慕容超载记》:“其令博士已上,参考旧事,依《吕刑》及 汉 、 魏 、 晋 律令,消息增损,议成 燕 律。”《隋书·礼仪志五》:“今之玉輅,参用旧典,消息取捨,裁其折中。”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则用其一而尚存其半焉,可以成大工,可以役大众,可以闢穷荒,政府统算而消息之可也。”
(8).音信,信息。 汉 蔡琰 《悲愤诗》:“迎问其消息,輒復非乡里。”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人言陛下欲幸山南,在外悉装了,而竟不行,因何有此消息?” 清 周准 《明妃曲》:“中原消息断, 胡 地风沙寒。” 老舍 《离婚》第三章:“临走的时候, 老李 嘱咐 张大哥 千万别向同事的说这个事, 张大哥 答应了决不走露消息。”
(9).征兆,端倪。《淮南子·缪称训》:“故君子日孳孳以成煇,小人日怏怏以至辱,其消息也, 离朱 弗能见也。” 宋 陈与义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从这消极的打算上,就可以窥见那消息。”
(10).奥妙;真谛;底细。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三折:“形骸土木心无奈,就中消息谁能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昌黎 硬语横空,而 元相 以此二联称之,此中消息,非深于诸者不知。” 鲁迅 《〈且介亭杂文〉序言》:“现在新作的古人年谱的流行,即证明着已经有许多人省悟了此中的消息。”
(11).机关,发动机械装置的枢机。 元 岳伯川 《铁拐李》楔子:“火坑里消息我敢踏,油鑊内钱财我敢拿。”《红楼梦》第四一回:“原来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 刘老老 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
(12).引申指起决定性作用的事物。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关于周代社会的商讨》:“把视野专一放在人殉问题上,认为‘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的消息就在于此’,这应该是一种偏差吧?”
(13).乾六爻为息,坤六爻为消。《易》乾卦主阳,坤卦主阴。阳升则万物滋长,故称息;阴降则万物灭,故称消。《史记·历书》:“盖 黄帝 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餘,於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 张守节 正义引 皇侃 曰:“乾者阳,生为息;坤者阴,死为消也。”《后汉书·陈忠传》:“顷季夏大暑,而消息不协,寒气错时,水涌为变。”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卦气之説,乾坤各六,主十二月。乾六爻为息,坤六爻为消……消息不协者,谓风雨寒温不应卦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案《易》消息,四月乾卦用事。”
(14).新闻体裁名。其特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导新闻事实。以电报传递的消息,又叫“电讯”。
(15).词牌《永遇乐》别名。 ——《漢語大詞典》
辄 ( 輒 ) zhé
辄 [ zhé ]
- 总是,就:动~得咎。浅尝~止。
- 古代车箱两旁的板上向外翻出的部分,像耳下垂那样。
- 仗恃胡作非为:“甘受专~之罪”。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動-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 同「復 」(一)。
复 [ fòu ]
- 同「復 」(二)。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形-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动-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乡里(鄉里)xiāng lǐ
(1). 周 制,王及诸侯国都郊内置乡,民众聚居之处曰里。因以“乡里”泛指乡民聚居的基层单位。《周礼·地官·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惠施,乡里之委积以卹民之囏阨。” 郑玄 注:“乡里,乡所居也。”《吴子·治兵》:“乡里相比,什伍相保。”《晋书·隐逸传·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释名》:“民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自然民谣;一种为假作民谣。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流行乡里间的徒歌。”
(2).家乡;故里。《管子·立政》:“劝勉百姓,使力作毋偷,怀乐家室,重去乡里,乡师之事也。”《后汉书·刘盆子传》:“﹝ 杨音 ﹞与 徐宣 俱归乡里,卒於家。”《水浒传》第三九回:“﹝ 黄文炳 ﹞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叶圣陶 《倪焕之》二六:“譬如 蒋士镳 ,平时欺侮善良,横行乡里,那倒要当心点儿。”
(3).居里或籍贯相同的人。犹乡亲;同乡。《墨子·尚贤中》:“入则不慈孝父母,出则不长弟乡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许允 为吏部郎,多用乡里。” 清 陈康祺 《郎潜记闻》卷一:“时知县事者为 湖北 温壮勇公 绍原 , 陆制军 乡里也。” 黄谷柳 《虾球传·难童之家》:“好,我们两人算是同乡了。喂,乡里,你大还是我大?”
(4).指居里或籍贯相同。《周书·寇洛传》:“及 贺拔岳 西征, 洛 与之乡里,乃募从入 关 。” 明 王琦 《寓圃杂记》卷下:“公与 熊 有乡里之好,因以阴隲之説諭之, 熊 不省。”《明史·奸臣传·鄢懋卿》:“ 植 与 嵩 乡里,尝劝 嵩 杀 杨继盛 。”
(5).指妻。 南朝 梁 沈约 《山阴柳家》诗:“还家问乡里,詎堪持作夫?”《南史·张彪传》:“ 沈泰 説 陈文帝 遣 章昭达 领千兵重购之,并图其妻…… 彪 知不免,谓妻 杨 呼为乡里曰:‘我不忍令乡里落佗处,今当先杀乡里然后就死。’” ——《漢語大詞典》
(2).家乡;故里。《管子·立政》:“劝勉百姓,使力作毋偷,怀乐家室,重去乡里,乡师之事也。”《后汉书·刘盆子传》:“﹝ 杨音 ﹞与 徐宣 俱归乡里,卒於家。”《水浒传》第三九回:“﹝ 黄文炳 ﹞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叶圣陶 《倪焕之》二六:“譬如 蒋士镳 ,平时欺侮善良,横行乡里,那倒要当心点儿。”
(3).居里或籍贯相同的人。犹乡亲;同乡。《墨子·尚贤中》:“入则不慈孝父母,出则不长弟乡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许允 为吏部郎,多用乡里。” 清 陈康祺 《郎潜记闻》卷一:“时知县事者为 湖北 温壮勇公 绍原 , 陆制军 乡里也。” 黄谷柳 《虾球传·难童之家》:“好,我们两人算是同乡了。喂,乡里,你大还是我大?”
(4).指居里或籍贯相同。《周书·寇洛传》:“及 贺拔岳 西征, 洛 与之乡里,乃募从入 关 。” 明 王琦 《寓圃杂记》卷下:“公与 熊 有乡里之好,因以阴隲之説諭之, 熊 不省。”《明史·奸臣传·鄢懋卿》:“ 植 与 嵩 乡里,尝劝 嵩 杀 杨继盛 。”
(5).指妻。 南朝 梁 沈约 《山阴柳家》诗:“还家问乡里,詎堪持作夫?”《南史·张彪传》:“ 沈泰 説 陈文帝 遣 章昭达 领千兵重购之,并图其妻…… 彪 知不免,谓妻 杨 呼为乡里曰:‘我不忍令乡里落佗处,今当先杀乡里然后就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