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虎绕龙蟠功最妙,交会在丹田。

宋先生宋代〕《武陵春

虎绕龙蟠功最妙,交会在丹田。垆鼎烹煎火自然。日月炼为先。
认取坎离为造化,真气要还源。向已澄静坐内观。九转炼成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龙蟠功最交会丹田

虎 hǔ《國語辭典》

虎 [ hǔ ]

  1. 動物名。哺乳類食肉目貓科。形似貓,全身黃褐色,具黑色條紋。性凶猛。獨居,善游泳。於夜間狩獵,以鹿、羊、豬等為食。俗稱為「老虎」。
  2. 姓。如漢代有虎旗。
  1. 威武勇猛。如:「虎將」、「龍兄虎弟」、「虎父無犬子」。《詩經·魯頌·泮水》:「矯矯虎臣,在泮獻馘。」《後漢書·卷八四·烈女傳·董祀妻傳》:「明公廄馬萬匹,虎士成林。」

虎 [ hū ]

  1. 參見「馬馬虎虎 」條。
绕 ( 繞 ) rào
绕 [ rào ]
  1. 缠:~线。缠~。
  2. 纠缠,弄迷糊:~嘴。~口令。
  3. 走弯曲迂回的路:~远。~道。~越。
  4. 围着转:~场一周。围~。环~。
龙蟠(龍蟠)lóng pán
见“ 龙盘 ”。  ——《漢語大詞典》
功最 gōng zuì
功居第一。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誉表六条,功最万里。还居近侍,兼饗戎秩。”  ——《漢語大詞典》
妙 miào《國語辭典》

妙 [ miào ]

  1. 美好。如:「美妙」、「絕妙好辭」。《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宋·蘇軾〈紅梅〉詩三首之二:「也知造物含深意,故與施朱發妙姿。」
  2. 神奇、奇巧。如:「巧妙」、「奇妙」、「奧妙」、「玄妙」、「微妙」。
  3. 有趣的。如:「這個點子真妙!」
  4. 幼小。漢·王符《潛夫論·思賢》:「皇后兄弟,主婿外孫,年雖童妙,未脫桎梏」唐·錢起〈送傅管記赴蜀軍〉詩:「賜璧腰金應可料,才略縱橫年且妙。」
  1. 精微深奧的事理。《老子·第一章》:「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唐·白居易〈動靜交相養賦〉:「故老氏觀妙,顏氏知幾。」
  2. 姓。如明代有妙齡。
交会(交會)jiāo huì
(1).会合;聚集。《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 裴松之 注引 张璠 《汉纪》:“前太白守天关,与荧惑会;金火交会,革命之象也。”《宋书·夷蛮传·扶南国》:“四海流通,万国交会。” 唐 杜甫 《喜雨》诗:“峥嶸羣山云,交会未断絶。”《天讨·素子〈江苏革命书〉》:“ 镇江 水陆交会,为 寧 垣之锁钥。”
(2).交往;会面。《礼记·檀弓上》“吾恶乎哭诸” 汉 郑玄 注:“以其交会尚新。” 汉 蔡琰 《悲愤诗》:“悠悠三千里,何时復交会?” 清 姚鼐 《于子颍扬州使院见禹卿》诗:“每恐终此生,无復容交会。”
(3).交接;交替。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作豉法》:“大都在四时交会之际,节气未定,亦难得所。” 清 刘大櫆 《金府君墓表》:“天盖特生府君以为 金氏 盛衰之交会。”
(4).性交。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专愚·蠢夫》:“忽昼梦尔我交会,因得孕。” 章炳麟 《五无论》:“牝牡相逐,则牝者犹遁逃不暇,岂非交会之情,虽禽豸亦知隐避乎?”
(5). 宋 代纸币交子和会子的并称。《元典章·户部五·典章》:“原典价值多係交会,亦难归价收赎。”《元史·世祖纪五》:“议以中统钞易 宋 交会。”
(6).谓黄道和白道相交。《新五代史·司天考一》:“观天势之升降,察轨道之斜正,以制食差,而交会密矣。”
(7).犹狡狯。狡猾奸诈。《后汉书·孔融传》:“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餘矣。” 章炳麟 《论式》:“如曏者一二耆秀,皆浮华交会之材,譁世取宠之士,嘘枯吹生之文,非所谓文质彬彬者也。”  ——《漢語大詞典》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丹田 dān tián
(1).人体部位名。道教称人体有三丹田:在两眉间者为上丹田,在心下者为中丹田,在脐下者为下丹田。见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一般指下丹田。《黄庭外景经·上部经》:“呼吸庐间入丹田。” 务成子 注:“呼吸元气会丹田中。丹田中者,脐下三寸阴阳户,俗人以生子,道人以生身。”《水浒传》第五六回:“ 徐寧 听罢,只叫那连声的苦,从丹田底下直滚出口角来。”
(2).针灸穴位名。腹部脐下的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四个穴位都别称“丹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