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金小简,白玉连环,牵情惹恨两三番。
刘庭信〔元代〕《【正宫】醉太平 忆旧》
泥金小简,白玉连环,牵情惹恨两三番。好光阴等闲,景阑珊绣帘风软杨花
散。泪阑干绿窗雨洒梨花绽,锦澜斑香闺春老杏花残,奈薄情未还。 走苏卿
聪明的志高,懵懂的愚浊。一船茶单换了个女妖娆,像章城佛了。老卜儿接
了鸦青钞,俊苏卿受了金花诰,俏双生披了绿罗袍,村冯魁老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泥金 ní jīn
(1).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用于书画、涂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里涂饰器物。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金狮猛》:“得一石,作狮形,色如泥金所涂。”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一:“接着便见 婉小姐 一手挽着 小引儿 ,一手摇着泥金面小檀香细骨的折扇,袅袅婷婷来了。”参阅 清 邹一桂 《小山画谱》。
(2).古代帝王行封禅礼时所用的玉牒有玉检、石检,检用金缕缠住,用水银和金屑泥封。见《后汉书·祭祀志上》。后因以借指封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树石九旻,泥金八幽。”《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 齐桓 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之事。” 宋 苏轼 《永裕陵二月旦表本》:“ 岱岳 泥金,未讲升中之礼; 荆山 铸鼎,遽成脱屣之游。”
(3).借指帝王所乘的涂泥金的銮车。 唐 崔涂 《过绣岭宫》诗:“古殿春残緑野阴,上皇曾此驻泥金。”
(4).借指泥金帖子。 宋 张元干 《喜迁莺慢》词:“姓标红纸,帖报泥金,喜信归来俱捷。” 清 李渔 《慎鸾交·耳醋》:“少不的泥金捷到也香车至,不教望得眼生泪。”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诸君不见下第者乎?泥金不来,妇泣于室,异感而同情耳。”参见“ 泥金帖子 ”。 ——《漢語大詞典》
(2).古代帝王行封禅礼时所用的玉牒有玉检、石检,检用金缕缠住,用水银和金屑泥封。见《后汉书·祭祀志上》。后因以借指封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树石九旻,泥金八幽。”《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 齐桓 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之事。” 宋 苏轼 《永裕陵二月旦表本》:“ 岱岳 泥金,未讲升中之礼; 荆山 铸鼎,遽成脱屣之游。”
(3).借指帝王所乘的涂泥金的銮车。 唐 崔涂 《过绣岭宫》诗:“古殿春残緑野阴,上皇曾此驻泥金。”
(4).借指泥金帖子。 宋 张元干 《喜迁莺慢》词:“姓标红纸,帖报泥金,喜信归来俱捷。” 清 李渔 《慎鸾交·耳醋》:“少不的泥金捷到也香车至,不教望得眼生泪。”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诸君不见下第者乎?泥金不来,妇泣于室,异感而同情耳。”参见“ 泥金帖子 ”。 ——《漢語大詞典》
小简(小簡)xiǎo jiǎn
(1).稍微怠慢。《后汉书·宦者传·单超》:“ 单超 、 左悺 前诣 河南 尹 不疑 ,礼敬小简, 不疑 收其兄弟送 洛阳 狱。”
(2).稍微简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丞相尝夏月至 石头 看 庾公 , 庾公 正料事,丞相云:‘暑,可小简之。’”
(3).简短的书信。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 象 结锦香囊於怀,细读小简。” 苏曼殊 《绛纱记》:“自是以来, 五姑 不復至余许,间日以英文小简相闻问耳。”
(4). 宋 宣和 以后,士大夫间通问,用骈俪文的笺启;又另附散文体手书,称为小简。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宣和 间,虽风俗已尚諂諛,然犹趋简便。久之,乃有以駢儷牋啟与手书俱行者,主於牋啟,故谓手书为小简。”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教官掌笺奏》:“所在州郡,相承以表奏书啟委教授,因而餉以酒钱。予官 福州 ,但为撰公家谢表及祈谢晴雨文,至私礼牋啟小简皆不作。” ——《漢語大詞典》
(2).稍微简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丞相尝夏月至 石头 看 庾公 , 庾公 正料事,丞相云:‘暑,可小简之。’”
(3).简短的书信。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 象 结锦香囊於怀,细读小简。” 苏曼殊 《绛纱记》:“自是以来, 五姑 不復至余许,间日以英文小简相闻问耳。”
(4). 宋 宣和 以后,士大夫间通问,用骈俪文的笺启;又另附散文体手书,称为小简。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宣和 间,虽风俗已尚諂諛,然犹趋简便。久之,乃有以駢儷牋啟与手书俱行者,主於牋啟,故谓手书为小简。”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教官掌笺奏》:“所在州郡,相承以表奏书啟委教授,因而餉以酒钱。予官 福州 ,但为撰公家谢表及祈谢晴雨文,至私礼牋啟小简皆不作。” ——《漢語大詞典》
白玉 bái yù
(1).白色的玉。亦指白璧。《礼记·月令》:“﹝孟秋之月﹞衣白衣,服白玉。”《楚辞·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晋书·慕容德载记》:“ 障水 得白玉,状若璽。”《红楼梦》第四回:“ 贾 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至于青瑶窗里,明月初回;白玉房前,垂杨自见。”
(2).喻指豆腐。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豆腐诗》:“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适吾口,不畏老齿摧。” ——《漢語大詞典》
(2).喻指豆腐。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豆腐诗》:“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适吾口,不畏老齿摧。” ——《漢語大詞典》
连环(連環)lián huán
(1).连结成串的玉环。《庄子·天下》:“今日适 越 而昔来,连环可解也。” 唐 韩愈 《送张道士》诗:“昨宵梦倚门,手取连环持。” 宋 徐铉 《晚归》诗:“风清飘短袂,马健弄连环。”
(2).比喻连续不断。 清 毛祥麟 《三略汇编·小刀会纪略》:“ 浙江 钓船数十号,停泊 浦江 ,连环开放大炮。”
(3).比喻密切相关。 茅盾 《三人行》八:“ 惠 微笑,翻起眼睛看天,他懂得 许 的两件请托的连环性了。” ——《漢語大詞典》
(2).比喻连续不断。 清 毛祥麟 《三略汇编·小刀会纪略》:“ 浙江 钓船数十号,停泊 浦江 ,连环开放大炮。”
(3).比喻密切相关。 茅盾 《三人行》八:“ 惠 微笑,翻起眼睛看天,他懂得 许 的两件请托的连环性了。” ——《漢語大詞典》
牵情(牽情)qiān qíng
触动感情;动情。 唐 朱庆余 《中秋月》诗:“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 唐 孙鲂 《柳》诗之四:“春物牵情不奈何,就中杨柳态难过。” 宋 贺铸 《木兰花》词之一:“更无方便只尊前,説尽牵情多少话。” ——《漢語大詞典》
惹 rě《國語辭典》
惹 [ rě ]
动- 招引。《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只因清明都来西湖上闲翫,惹出一场事来。」明·汤显祖《紫钗记·第一三出》:「坐云霞飘飖半天,惹人处行光一片。」
- 牵挂。唐·李贺〈昌谷北园新笋〉诗四首之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 染上、沾著。《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我就是『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
- 冒犯。《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阿姆我又不惹你。」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只是我那媳妇儿气性最不好惹的。」
恨 hèn《國語辭典》
恨 [ hèn ]
名- 遗憾、悔恨的事。如:「记恨」、「饮恨而终」。《荀子·成相》:「不知戒,后必有恨。」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怨、仇视。如:「怨恨」、「憎恨」。《荀子·尧问》:「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唐·李白〈怨情〉诗:「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两三(兩三)liǎng sān
几个。表示少量。《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唐 皎然 《舟行怀阎士和》诗:“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两三片。” 元 萨都剌 《秋词》:“清夜空车出 建章 ,紫衣小队两三行。” 老舍 《骆驼祥子》一:“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 ——《漢語大詞典》
番 fān/pān《國語辭典》
番 [ fān ]
名- 旧时对边境少数民族或外国的称呼。如:「土番」、「红毛番」。
- 旧称轮流接替的职务。《旧唐书·卷九七·张说传》:「旬日,得精兵一十三万,分系诸卫,更番上下,以实京师。」《新唐书·卷一二六·杜暹传》:「暹率当番卫士缮三宫城,浚池,督役不少懈。」
- 量词:➊ 计算次数的单位。相当于「回」、「次」。如:「三番两次」、「思考一番」、「白费一番苦心」。《南史·卷三二·张敷传》:「父邵使士南阳宗少文谈系象,往复数番。」宋·张炎〈高阳台·接叶巢莺〉词:「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➋ 计算倍数的单位。如:「连续几天的涨停板,使他持有的股票价值翻两番。」
- 外国的、外族的。如:「番邦」、「番船」、「番茄」、「番椒」、「番薯」。
番 [ pó ]
名- 姓。如西汉有番系,东汉有番辰。
番 [ pān ]
- 参见「番禺县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