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二十四位官福。

邓玉宾元代〕《【正宫】端正好_俺便似画图

俺便似画图中,帏屏上,云游遍林影湖光。闲中气味三千丈,抵多少归去来
的陶元亮。
  【滚绣球】想这皇帝王,至秦始皇,霸图相尚。前后两汉兴亡,魏许昌,晋
建康,六朝隋炀,闹纷纷五代残唐。看这名标青史人千古,只是睡足黄粱梦一场,
兀的回首斜阳。
  【倘秀才】将着两裹儿三神二黄,几卷儿丹经药方,草履藤冠布懒长。棕毛
扇,鹿皮囊,拖一条落藜拄杖。
  【呆骨朵】常随着莺儿燕子闲游荡,春风柳絮颠狂。问甚木碗椰瓢,村醪桂
香。乘兴随缘化,好酒无深巷。醉归天地窄,高歌不问腔。
  【伴读书】谁羡他登金马上玉堂,碧油幕莲花帐。白鹿坡前元戎将,五更鼓
角声悲壮。比及到凌烟阁上功臣像,经了些阔剑长枪。
  【笑和尚】不如俺悠、悠、悠,一溪云竹笋香,厌、厌、厌,三月火桃花浪,
纷、纷、纷,千顷雪松花放。拾、拾、拾,瑶草芳,采、采、采,灵芝旺,来、
来、来,长生药都无恙。
  【叨叨令】更有这风鬟雾鬓毛女飘飘样,春花秋草獐鹿呆呆痴痴相。青
天白日藤葛笼笼葱葱障,朝云暮雨山水崎崎岖岖当。好乐陶陶也么哥,笑欣欣也
么哥,兀的是俺信白田茅舍境界里的优优游游况。
  【朝元七煞】养的这西山白虎精神爽,东海青龙不可当。一气初生,两爻复
后。四象相关,三姓中央。西南月偃,一笑是吾乡。
  【二】甲庚会处真无妄,戊巳门开迸电光。金鼎烹铅,玉炉抽汞,媒合是黄
婆。匹配在丹房。向那朝元路上,巡甲子玩阴阳。
  【三】稳乘着三更月底鸾声往,高驭着万里风头鹤背霜。五岳十洲,洞天福
地。方丈蓬莱,箫鼓笙簧。动着俺这仙人家的乐音,朝玉阙拜虚皇。
  【四】兀的天门日射黄金榜,紫府烟笼白玉墙。有五凤朱楼,九龙丹陛。玉
磬金钟,鼓奏鸡唱。天一和太一,分七政布魁罡。
  【五】静鞭三下如雷响,阶下时直报日光。左有青龙,右分白虎。后委玄冥,
朱雀在南方,凤凰池上,依八卦摆班行。
  【六】三十六天贤圣分着君长,二十八宿星辰列着队仗。更有七十二座诸天,
二十四位官福。五岳灵祗,四海龙王。天蓬黑煞,持斧铖镇在阶傍。
  【七】旌幢旗帜金仪仗,剑戟冠缨玉佩。却更日暖风微,云舒霞散。玉女
金童,侍立成双。珠帘半卷,通明殿幌金光。
  【收尾】九天帝敕从中降,云冕齐低玉简长。铭心听,敢窥仰。转诏罢,复
两相。有刑罚,有恩赏。承天符,散四方。与仙班,怎比量?戴金冠,衣鹤氅。
宴佳宾,饮玉浆。造化论,劫运讲。归来时袖满天香,又把这西王母蟠桃会上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二十四

二十四 èr shí sì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又称“二十四气”,因以“二十四”作为“ 气 ”的歇后语。气,生气。《金瓶梅词话》第五三回:“莫不道我昨夜去了,大娘有些二十四么?”  ——《漢語大詞典》
位 wèi《國語辭典》

位 [ wèi ]

  1. 所在的地方。如:「方位」、「座位」。《左传·成公十七年》:「矫以戈杀驹伯苦成叔于其位。」
  2. 官职。如:「不计名位」。《论语·泰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唐·韩愈〈师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 等级。如:「爵位」、「体位」。《周礼·天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四曰禄位,以驭其士。」
  4. 事物的准则。如:「单位」、「本位」。
  5. 对人的尊称。如:「诸位」、「列位」、「几位长辈」。《水浒传·第一九回》:「我有片言,不知众位肯依我么?」
  6. 量词。计算人数的单位。多含敬意。如:「十位客人」、「五位老师」。
  1. 处、在。如:「中国位于亚洲的东南方。」《列子·天瑞》:「教化者不能违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
  2. 安排。参见「位置 」条。
官 guān《國語辭典》

官 [ guān ]

  1. 在政府机关担任公职的人。如:「县官」、「法官」、「贪官污吏」。《字汇·宀部》:「官,宦也。」《书经·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2. 宦吏的居处。《论语·子张》:「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3. 职位、官职。如:「辞官归隐」。汉·王充《论衡·命禄》:「智虑深而无财,才能高而无官。」
  4. 对人的尊称。如:「看官」、「客官」。
  5. 生物体中负责某种独立机能的组织。如:「器官」、「感官」、「五官」。《孟子·告子上》:「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
  6. 姓。如宋代有官熙。
  1. 任命、授职。《礼记·学记》:「君子大德不官,大道不器。」汉·曹操〈论吏士行能令〉:「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2. 任职。《礼记·杂记下》:「管仲死,桓公使为之服。官于大夫者之为之服也,自管仲始也。」
  1. 国家的、政府的。如:「官费」、「官仓」、「官方说法」。《文选·任昉·王文宪集 序》:「春秋三十有八七年五月三日,薨于建康官舍。」
福 fú《國語辭典》

福 [ fú ]

  1. 富贵寿考的统称。或泛称吉祥幸运的事。如:「享福」、「迎春纳福」、「造福人群」。《韩非子·解老》:「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贵之谓福。」
  2. 运气、机会。如:「口福」、「眼福」、「耳福」。
  3. 祭祀用的酒或肉。《国语·晋语二》:「骊姬受福,乃寘鸩于酒。」
  4. 姓。如唐代有福信。
  1. 神佑、佑助。《左传·庄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 古代妇女行礼时,将手放在腰部合拳敬拜称为「福」。《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婆子千恩万谢的福了一回,便道:『今日老身偶有杯水酒,将来与大娘消遣。』」
  1. 幸运的。如:「福星福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