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苏轼宋代〕《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

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市桥寂寂苍苍

市桥(市桥)
唐 杜甫 西郊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唐 罗隐 寄韦赡 禅智阑干市桥酒,纵然相见只相悲。
宋 陆游 张季长学士自兴元遣人来因询梁益间事怅然有感 晓度市桥花欲语,晚投山驿石能飞。  ——《骈字类编》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寂寂 jì jì
(1).寂静无声貌。 三国 魏 曹植 《释愁文》:“愁之为物,惟惚惟怳,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羣或党,去来无方,乱我精爽。” 唐 王维 《寒食汜上作》诗:“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宋 叶适 《叶君宗儒墓志铭》:“有百年之宅,千岁之田,前临清流,旁接高阜,亭院深芜,竟日寂寂。”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侠五义》第二七回:“ 包兴 放下帐子,将灯移出,寂寂无声,在外伺候。” 冰心 《庄鸿的姊姊》:“炉火也似乎失了热气,我只寂寂地看着弟弟,弟弟却也寂寂地看着我。”
(2).孤单;冷落。 汉 秦嘉 《赠妇诗》:“寂寂独居,寥寥空室。”《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阻隔孃孃,孤惸寂寂,徒步含啼。” 宋 苏轼 《纵笔三首》诗之一:“寂寂 东坡 一病翁,白鬚萧散满霜风。” 清 汪懋麟 《奉送益都公致政归里》诗:“宠荣终寂寂,去住贵惺惺。” 何其芳 《画梦录·哀歌》:“我为什么看见了一片黑影,感到了一点寒冷呢,因为想起那些寂寂的童时吗?”
(3).犹悄悄。 唐 孟郊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昭成寺》诗:“ 洛 友寂寂约,省骑霏霏尘。” 元 顾瑛 《以玉山亭馆分题得金粟影》诗:“天风寂寂吹古香,清露泠泠湿秋圃。”《西游记》第六二回:“公主施能寂寂密密,又偷了 王母 灵芝,在潭中温养宝物。” 端木蕻良 《被撞破了的脸孔》:“只寂寂地咳嗽了两声,便和衣倒下。”  ——《漢語大詞典》
古 gǔ《國語辭典》

古 [ gǔ ]

  1. 过去久远的时代。与「今」相对。如:「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唐·李贺〈古悠悠行〉:「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2. 过去的事物。如:「贵古贱今」、「信而好古」。《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3. 古体诗。如:「五古」、「七古」。
  4. 姓。如汉代有古霸。
  1. 过去的、旧的。如:「古人」、「古事」。元·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质朴。如:「古朴」、「人心不古」。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寺 sì《國語辭典》

寺 [ sì ]

  1. 古代的官舍、官署。如:「大理寺」、「太常寺」。《说文解字·寸部》:「寺,廷也。」《新唐书·卷四十六·百官志一》:「其官司之别,曰省、曰台、曰寺、曰监、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
  2. 佛教的庙宇,僧人所居住的地方。如:「少林寺」、「善导寺」。唐·张籍〈野寺后池寄友〉诗:「佛寺连野水,池幽夏景清。」
  3. 宦官。如:「寺人」、「阉寺」。《洛阳伽蓝记·卷一·昭仪尼寺》:「太后临朝,阍寺专宠。」
竹 zhú《國語辭典》

竹 [ zhú ]

  1. 植物名。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木质,有隆起之节,节间部中空,细长作管状,色绿。竹茎坚韧,可供建筑制器之用。
  2. 乐器名。笛、箫之属。《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 简册。如:「竹帛」、「竹简」。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明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
  4. 姓。如汉代有竹多同。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苍苍(蒼蒼)cāng cāng
(1).深青色。《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史记·天官书》:“正月,与斗、牵牛晨出东方,名曰监德。色苍苍有光。” 宋 苏轼 《留题仙都观》诗:“山前 江 水流浩浩,山上苍苍松柏老。”《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这碧绿苍苍的 伊犁河 水呀,到了阳春时节你也会飘浮着 乌孙山 的花瓣、荡漾着 乌孙山 的芳香吧。”
(2).指天。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 玉皇 。” 明 张凤翼 《红拂记·杨公完偶》:“告苍苍,愿他筹添海屋,福祉似川长。”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二章:“然吾今生虽抱百忧,又奚可申诉於婴婴婉婉者之前?唯苍苍者知吾心事耳。”
(3).茂盛;众多。《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毛 传:“苍苍,盛也。”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二:“太谷何寥廓,山树鬱苍苍。”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苍苍蒸民,谁无父母。”
(4).灰白色。《北齐书·卢文伟传》:“ 询祖 初闻此言,实怀恐惧,见丈人苍苍在鬢,差以自安。”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鬢苍苍十指黑。”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四家邻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5).茫无边际。《淮南子·俶真训》:“浑浑苍苍,纯朴未散。” 五代 齐己 《送人润州寻兄弟》诗:“閒游登 北固 ,东望海苍苍。” 明 沈采 《千金记·解散》:“俺只见四野苍苍,又只见银河朗朗,当此景教人真可伤。” 杨朔 《海天苍苍》:“﹝他﹞向着海天苍苍的深处远航而去。”
(6).迷茫。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雾笼笼而带树,月苍苍而架林。” 唐 韦应物 《登乐游庙》诗:“微钟何处来,暮色忽苍苍。” 明 何景明 《与贾郡博宿夜话》诗:“苍苍季冬夕,悄悄昆虫闭。”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