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邂逅觏韩生,把袂不忍绝。

韩上桂明代〕《燕市赠李涵初

长安一杯酒,半被荆高歠。意气矗浮云,慨歌常激烈。

此意竟寥寥,忍向时人说。今日骤见君,对面清霜冽。

一言足疏人,磊落有奇节。尝向辽东来,万马齐奔轶。

毛发尚萧然,似冒燕山雪。驰驱六十秋,未获奏奇捷。

此日托狂游,公卿咸慕悦。救人不问报,千金等片叶。

一箭下聊城,侯封殊不屑。邂逅觏韩生,把袂不忍绝。

便与叩当垆,如花娇宝靥。索酒一尝之,杯乾情靡竭。

遂各叙平生,欲言中哽咽。予少举孝廉,至今犹蹩躠。

曾一点龙门,曝鳃但流血。箧底金常空,大半赈孤孽。

岂直李广穷,道迷翻挫折。闻之共怆怀,高歌低片月。

骥老志未降,驹壮当腾越。会合谅有时,岂必同一辙。

但取寸心存,宁论工与拙。世事多模棱,两鼠私斗穴。

伯夷讵称廉,于陵未为洁。休言跃冶金,且视腰间铁。

落尽苏秦裘,羞杀张仪舌。易水有时消,忧怀不可掇。

荆轲术本疏,渐离轻取灭。大义既皎然,恶用私行侠。

醉后挥手辞,雄剑声不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邂逅韩生把袂不忍

邂逅 xiè hòu
亦作“ 邂遘 ”。亦作“ 邂覯 ”。
(1).不期而遇。《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毛 传:“邂逅,不期而会。” 陆德明 释文:“遘,本亦作逅。” 南朝 宋 鲍照 《赠傅都曹别》诗:“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忆昔清明佳节时,与君解逅成相知。” 夏衍 《长途》:“这广坦的荒原,使我想起了我们从 广州 退出时在 柳江 船上邂逅的一个旅伴。”
(2).欢悦貌。《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毛 传:“邂逅,解説之貌。” 陆德明 释文:“覯,本又作逅,同胡豆反,一音户冓反。邂覯,解説也。《韩诗》云:‘邂覯,不固之貌。’解音蟹,説音悦。” 余冠英 注:“邂逅,爱悦也,这里用为名词,谓可悦的人。” 宋 苏轼 《次韵答章传道见赠》:“坐令倾国容,临老见邂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入室,则 九娘 华烛凝待。邂逅含情,极尽欢昵。”
(3).偶然;侥幸。 汉 王充 《论衡·逢遇》:“且夫遇也,能不预设,説不宿具,邂逅逢喜,遭合上意,故谓之遇。”《魏书·恩倖传·侯刚》:“兼 刚 口唱打杀,挝筑非理,本有杀心,事非邂逅。” 宋 王安石 《高魏留》诗:“邂逅得归耶战死,母随人去亦萧然。” 宋 陆游 《夜读兵书》诗:“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
(4).意外;万一。《后汉书·杜根传》:“周旋民间,非絶跡之处,邂逅发露,祸及知亲,故不为也。”《资治通鉴·汉安帝建光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邂逅,不期而会,谓出於意料之外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 权 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 权 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吕蒙 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南史·张邵传》:“若 刘穆之 邂逅不幸,谁可代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知祥 浚壕树栅,遣马步都指挥使 李仁罕 将四万人,驍鋭指挥使 李延厚 将二千人讨 绍深 ” 元 胡三省 注:“既浚壕树栅为守城之备,又遣重兵出讨,以兵有邂逅,战苟不利,则退守无仓卒失措之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太原狱》:“﹝ 孙 令﹞乃谓姑妇:‘……汝家本清门,不过一时为匪人所诱,罪全在某。堂上刀石具在,可自取击杀之。’姑妇趑趄,恐邂逅抵偿,公曰:‘无虑,有我在。’”
(5).仓猝;突然。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尚书饭白而细,诸人饭黑而麤,呼驛长嗔之曰:‘饭何为两种者?’驛客将恐,对曰:‘邂逅 浙 米不得,死罪。’”《红楼梦》第九九回:“必实无争鬭情形,邂逅身死,方可以过失杀定拟。”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禽类·鸟》:“今日之别,可谓邂逅矣。”
(6).交媾。 章炳麟 《菌说》:“夫妇邂遘,一滴之精,有精虫十数,入嚙泡蜑而破之,以成妊娠。”  ——《漢語大詞典》
觏 ( 覯 ) gòu
觏 [ gòu ]
     ◎ 遇见:罕~(不常见)。
韩生(韩生)
寰宇记宋大夫韩凭娶妻美宋康王夺之凭怨王自杀妻阴腐其衣与王登台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著手化为胡蝶李商隐青陵台诗莫许韩凭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陆龟蒙自遣诗昔闻庄叟迢迢梦又道韩生冉冉飞知有姓名聊寄问更无言语抱斜晖  ——《分类字锦》
把袂 bǎ mèi
拉住衣袖。表示亲昵。 南朝 梁 何逊 《赠江长史别》诗:“饯道出郊坰,把袂临洲渚。” 唐 刘长卿 《送贾三北游》诗:“把袂相看衣共緇,穷愁只是惜良时。” 清 黄景仁 《哭龚梓树》诗:“十年旧雨阻 燕 云,把袂俄惊冥契分。”  ——《漢語大詞典》
不忍 bù rěn
(1).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穀梁传·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记·项羽本纪》:“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2).不忍耐;不忍受。《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 阮士瑀 伤於虺,不忍其痛,数嗅其疮。” 宋 苏轼 《休兵久矣而国用日困策》:“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
(3).不收敛。《楚辞·离骚》:“ 浇 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高论 尧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愿意。《孟子·离娄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记·亷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三国志平话》卷上:“﹝妻子﹞到於庵门,见学究疾病,不忍见之,用手掩口鼻,斜身与学究饭吃。”
(5).舍不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予初閲时,不忍释卷。”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香山 诗﹞古体则令人心赏意愜,得一篇輒爱一篇,几於不忍释手。” 郭小川 《木瓜树的风波》诗:“此刻呀,他还不忍和同志们告别。”  ——《漢語大詞典》
绝 ( 絕 絶 ) jué
绝 [ jué ]
  1. 断:~种。~缘。~嗣。~情。~迹。断~。杜~。灭~。空前~后。
  2. 尽,穷尽:~命。~望。~境。~棋。气~。
  3. 极,极端的:~妙。~密。~壁。~无仅有。
  4.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色。~技。~伦。~唱。~代。
  5. 一定的,肯定的:~对。~然。
  6. 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7.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句。五~。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