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义既皎然,恶用私行侠。

韩上桂明代〕《燕市赠李涵初

长安一杯酒,半被荆高歠。意气矗浮云,慨歌常激烈。

此意竟寥寥,忍向时人说。今日骤见君,对面清霜冽。

一言足疏人,磊落有奇节。尝向辽东来,万马齐奔轶。

毛发尚萧然,似冒燕山雪。驰驱六十秋,未获奏奇捷。

此日托狂游,公卿咸慕悦。救人不问报,千金等片叶。

一箭下聊城,侯封殊不屑。邂逅觏韩生,把袂不忍绝。

便与叩当垆,如花娇宝靥。索酒一尝之,杯乾情靡竭。

遂各叙平生,欲言中哽咽。予少举孝廉,至今犹蹩躠。

曾一点龙门,曝鳃但流血。箧底金常空,大半赈孤孽。

岂直李广穷,道迷翻挫折。闻之共怆怀,高歌低片月。

骥老志未降,驹壮当腾越。会合谅有时,岂必同一辙。

但取寸心存,宁论工与拙。世事多模棱,两鼠私斗穴。

伯夷讵称廉,于陵未为洁。休言跃冶金,且视腰间铁。

落尽苏秦裘,羞杀张仪舌。易水有时消,忧怀不可掇。

荆轲术本疏,渐离轻取灭。大义既皎然,恶用私行侠。

醉后挥手辞,雄剑声不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大义皎然私行

大义(大義)dà yì
(1).正道;大道理。《易·家人》:“《彖》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旧唐书·李晟传》:“ 晟 亦同劳苦,每以大义奋激士心,卒无叛离者。”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八:“你不该因私情而忘大义,你不该阻止她回家去看她那患病的母亲。”
(2).夫妇之义,谓婚姻。 汉 秦嘉 《赠妇诗》之二:“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直説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崔茂伯》:“少闻大人以我配君,不幸丧亡,大义不遂。”
(3).要义;要旨。《东观汉记·班固传》:“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王莽 天凤 中,乃之 长安 ,受《尚书》,略通大义。” 唐 韩愈 《送牛堪序》:“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  ——《漢語大詞典》
既 jì《國語辭典》

既 [ jì ]

  1. 已经。《论语·先进》:「春服既成。」《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
  2. 尽、全部。《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及其未既济也。」《国语·齐语》:「故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莫之敢背。」
  3. 不久。《左传·文公元年》:「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
  1. 已经、既然,表前后情况有连带关系。常与「就」或「则」连用。《论语·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2. 表示并列的连接词。与「且」、「又」、「也」等词连用。如:「既醉且饱」、「既要爱情,也要面包。」《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元·钟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间套·收尾〉:「既通儒,又通吏。」
  1. 姓。如汉代有既良。
皎然 jiǎo rán
(1).明亮洁白貌。《汉书·天文志》:“ 元延 元年四月丁酉日餔时,天暒晏,殷殷如雷声,有流星头大如缶,长十餘丈,皎然赤白色,从日下东南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 左思 《招隐》诗。” 唐 陆龟蒙 皮日休 《寒夜联句》:“况闻风篁上,摆落残冻雪。寂尔万籟清,皎然诸靄灭。” 明 谢谠 《四喜记·佳期重会》:“冰轮乍皎然,正中天,懽娱不觉宵光半。”
(2).高洁貌。《后汉书·王畅传》:“ 蘧伯玉 耻独为君子,府君不希 孔圣 之明训,而慕 夷 齐 之末操,无乃皎然自贵於世乎?” 明 方孝孺 《袁安卧雪图赞》:“烈烈司徒,处困不折。志行皎然,与雪俱洁。”
(3).清晰貌;分明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抗喉矫舌之差,攒脣激齿之异,廉肉相準,皎然可分。” 唐 孟郊 《送孟寂赴举》诗:“浊水无白日,清流鉴苍旻。贤愚皎然别,结交当有因。” 清 龚自珍 《与江居士笺》:“所可喜者,中夜皎然,於本来此心,知无损已尔。” 李新 《〈红楼梦〉新评》:“殊不知视妇女如珍宝之心,皎然如见,此不可为讳者也。”  ——《漢語大詞典》
恶 ( 惡 ) è/wù/ě/wū
恶 [ è ]
  1. 不好:~感。~果。~劣。~名。丑~。
  2. 凶狠:~霸。~棍。险~。凶~。
  3.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
恶 [ wù ]
     ◎ 讨厌,憎恨,与“好(hào )”相对:可~。厌~。好(hào)~。
恶 [ ě ]
  1. 〔~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恶 [ wū ]
  1. 古同“”,疑问词,哪,何。
  2.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是何言也!
用 yòng《國語辭典》

用 [ yòng ]

  1. 功效。如:「功用」、「效用」、「作用」、「有用」。《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2. 钱财的花费。如:「家用」、「费用」。《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 器物。如:「器用」。《国语·周语上》:「司空除坛于籍,命农大夫咸戒农用。」
  4. 姓。如汉代有用虬。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任命。如:「任用」。《论语·阳货》:「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2. 行使、施行。如:「运用」、「应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孟子·告子上》:「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 进食、吃喝。如:「用餐」、「用茶」。《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孔子侍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曰:『请用。』」
  1. 要、需要。如:「不用急」、「反正今天没课,你不用来。」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1. 表示行为的方式、凭借。相当于「以」。如:「用手蒙住眼睛。」《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2. 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唐·柳宗元〈梓人传〉:「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孙文〈心理建设自序〉:「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用能鼓励风潮,造成时势。」
私行 sī xíng
(1).任凭己意行事。《管子·法禁》:“私王官,私君事,去非其人而私行者,圣王之禁也。”《韩非子·有度》:“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2).官吏以私事出行。《礼记·曲礼下》:“大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有献。” 郑玄 注:“私行,谓以己事也。” 孔颖达 疏:“私行,谓非为君行也。疆,界也。既非公事,故宜必请也。”《公羊传·庄公二十七年》:“大夫不书葬,此何以书?通乎 季子 之私行也。” 何休 注:“不以公事行曰私行。”《三国志·魏志·田畴传》:“今道路阻絶,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其於得达而已。”
(3).指个别行动。 元 张可久 《一枝花·湖上归》套曲:“吾二人此地私行, 六一泉 亭上诗成。”
(4).犹私访。《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此事闻於他郡,都猜道朝廷差 李学士 出外私行观风考政,无不化贪为廉,化残为善。”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牧庵相国》:“﹝ 牧庵 ﹞任 吴 抚时,擒获强暴,禁止奢侈,尝私行市井间访察民隐。”  ——《漢語大詞典》
侠 ( 俠 ) xiá
侠 [ xiá ]
     ◎ 仗着自己的力量帮助被欺侮者的人或行为:~客。武~。游~。~骨。~肝义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