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我生涉忧患,常恐长罪恶。

苏轼宋代〕《赠钱道人

书生苦信书,世事仍臆度。
不量力所负,轻出千钧诺。
当时一快意,事过有馀怍。
不知几州铁,铸此一大错。
我生涉忧患,常恐长罪恶。
静观殊可喜,脚浅犹容却。
而况钱夫子,万事初不作。
相逢更何言,无病亦无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我生忧患罪恶

我生 wǒ shēng
(1).我之行为。《易·观》:“六三:观我生进退。” 孔颖达 疏:“我生,我身所动。” 朱熹 本义:“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亲。《后汉书·崔駰传》:“岂无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 李贤 注:“我生,谓母也。”  ——《漢語大詞典》
涉 shè《國語辭典》

涉 [ shè ]

  1. 徒步渡水。如:「跋山涉水」。宋·陆游〈秋郊有怀〉诗四首之四:「秋山瘦益奇,秋水浅可涉。」
  2. 乘船渡水。《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唐·韩愈〈闵已赋〉:「行舟楫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3. 经历。如:「涉险」、「涉世未深」。《管子·兵法》:「厉士利械,则涉难而不匮。」
  4. 牵连、相关。如:「牵涉」、「涉嫌」。《南史·卷一五·刘穆之传》:「目览词讼,手答牋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皆悉赡举。」
  5. 进入、陷入。如:「涉足」。《左传·僖公四年》:「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6. 泛读、博览。如:「涉猎群书」。宋·王安石〈祭韩钦圣学士文〉:「纷百家兮并涉,超独怀兮道德。」
  1. 姓。如宋代有涉纬。
忧患(憂患)yōu huàn
困苦患难。《易·繫辞下》:“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於忧患而死於安乐也。”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宋 王安石 《离北山寄平甫》诗:“少年忧患伤豪气,老去经纶误半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忧患恐惧,最怕有所,一有所,则我心无主。” 杨朔 《茶花赋》:“我又望着他的脸……不必多问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个曾经忧患的中年人。”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1.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2. 姓。如汉代有常惠。
  1.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2.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3.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1.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2.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恐 kǒng《國語辭典》

恐 [ kǒng ]

  1. 害怕、畏惧。如:「惊恐」、「惶恐」、「争先恐后」、「有恃无恐」。《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 威胁、使害怕。如:「恐吓」。《汉书·卷八○·宣元六王传·淮阳宪王刘钦传》:「王不许,博辞去,令弟光恐云王遇大人益解,博欲上书为大人乞骸骨去。」唐·贾岛〈暮过山村〉诗:「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1. 大概、或者。表疑虑不定的语气。如:「恐怕」、「恐未必如此」。唐·崔颢〈长干曲〉四首之一:「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长 ( 長 ) cháng/zhǎng
长 [ cháng ]
  1. 两端的距离:~度。
  2. 长度大,与“”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长 [ zhǎng ]
  1. 生长,成长:~疮。
  2. 增加:~知识。
  3. 排行第一的:~子。~兄。~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辈。~者。家~。
  5. 领导人;负责人:部~。校~。
罪恶(罪惡)zuì è
(1).指犯罪的行为。《公羊传·昭公元年》:“以亲者弑,然后其罪恶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訶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 宋 苏轼 《赠钱道人》诗:“我生涉忧患,常恐长罪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闱志异》:“吾平生无昧心事,唯任某县令时,曾受贿二千金,寃杀二囚,为大罪恶。”
(2).指坏事,错事。《朱子语类》卷七十:“大凡小人做了罪恶,他心下也自不稳当,此便是包羞之説。”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