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
齐人谨盐筴,伯者之事尔。
计口收其余,登耗以生齿。
民充国亦富,粲若有条理。
惟非三王法,儒者犹为耻。
後世益不然,榷夺由汉始。
权量自持操,屑屑已甚矣。
穴◇如蜂房,熬波销海水。
岂知戴白民,食淡有至死。
物艰利愈厚,令出奸随起。
良民陷盗贼,峻法难禁止。
问官得几何,月课烦笞箠。
公私两皆然,巧拙可知已。
英英职方郎,文行粹而美。
连年宿与泗,有政皆可纪。
忽来从辟书,感激赴知己。
闵然哀远人,吐策献天子。
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
奈何窒其一,无异釱厥趾。
工作而商行,本末相表里。
臣请通其流,为国扫泥滓。
金钱归俯藏,滋味饱闾里。
利害难先言,岁月可较比。
盐官皆谓然,丞相曰可喜。
适时乃为才,高论徒谲诡。
夷吾苟今出,未以彼易此。
隋堤树毵毵,汴水流弥弥。
子行其勉旃,吾党方倾耳。
计口收其余,登耗以生齿。
民充国亦富,粲若有条理。
惟非三王法,儒者犹为耻。
後世益不然,榷夺由汉始。
权量自持操,屑屑已甚矣。
穴◇如蜂房,熬波销海水。
岂知戴白民,食淡有至死。
物艰利愈厚,令出奸随起。
良民陷盗贼,峻法难禁止。
问官得几何,月课烦笞箠。
公私两皆然,巧拙可知已。
英英职方郎,文行粹而美。
连年宿与泗,有政皆可纪。
忽来从辟书,感激赴知己。
闵然哀远人,吐策献天子。
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
奈何窒其一,无异釱厥趾。
工作而商行,本末相表里。
臣请通其流,为国扫泥滓。
金钱归俯藏,滋味饱闾里。
利害难先言,岁月可较比。
盐官皆谓然,丞相曰可喜。
适时乃为才,高论徒谲诡。
夷吾苟今出,未以彼易此。
隋堤树毵毵,汴水流弥弥。
子行其勉旃,吾党方倾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治国(治國)zhì guó
(1).治理国家政务。《礼记·大学》:“治国在齐其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野老治国于地利,騶子养政于天文。”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文以治国,武以捍难。”《陕北民歌选·移民歌》:“三山低,五岳高, 毛主席 治国有勋劳。”
(2).安定、太平的国家。《庄子·人间世》:“治国去之,乱国就之。”《管子·明法》:“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所谓乱国者,臣术胜也。” ——《漢語大詞典》
(2).安定、太平的国家。《庄子·人间世》:“治国去之,乱国就之。”《管子·明法》:“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所谓乱国者,臣术胜也。”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治身 zhì shēn
犹修身。《孔子家语·六本》:“ 回 有君子之道四焉:强於行义,弱於受諫,怵於待禄,慎於治身。”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治身莫先於孝,治国莫先於公。”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督抚·罗汝敬》:“尔不能治身以取罪,朕特屈法以伸恩宥。”参见“ 修身 ”。 ——《漢語大詞典》
四民 sì mín
旧称士、农、工、商为四民。《书·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 蔡沉 集传:“冬官,卿,主国邦土,以居士、农、工、商四民。”《穀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闢士殖穀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宋 叶适 《留耕堂记》:“四民百艺,朝营暮逐,各竞其力,各私其求。” ——《漢語大詞典》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 〔~豫〕迟疑不决。
- 〔~疑〕迟疑。
-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四体(四體)sì tǐ
(1).四肢。《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穀不分。” 晋 陶潜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四体诚已疲,庶无异患干。” 清 赵翼 《偶书所见》诗:“乃厌四体勤,专想饱且燠。”
(2).指整个身体,身躯。 唐 顾况 《谢王郎中赠琴鹤》诗:“因想 羡门 辈,眇然四体轻。”《四游记·灵耀分龙会为明辅》:“儿今此行,若再饮酒,有违父命,四体不得回乡。”
(3).比喻君王的辅弼大臣。《左传·襄公三十年》:“且司马令尹之偏,而王之四体也。” 杜预 注:“俱股肱也。”《后汉书·蔡邕传》:“夫宰相大臣,君之四体。”
(4).指 晋 卫恒 所撰《四体书势》。见《晋书·卫恒传》。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字法昉自《四体》。”原注:“ 晋 卫恒 撰。”
(5).指古文、篆、隶、草四种书体。 清 马国翰 《〈四体书势〉序》:“ 恒 於四体,自作古、隶二势,篆述 蔡邕 ,草述 崔瑗 ,合而讽诵,如出一手。”
(6).今亦通称真、草、隶、篆四种书体。
(7).集句诗的别称。 宋 陈师道 《后山居士诗话》:“ 王荆公 莫年喜为集句, 唐 人号为‘四体’。” ——《漢語大詞典》
(2).指整个身体,身躯。 唐 顾况 《谢王郎中赠琴鹤》诗:“因想 羡门 辈,眇然四体轻。”《四游记·灵耀分龙会为明辅》:“儿今此行,若再饮酒,有违父命,四体不得回乡。”
(3).比喻君王的辅弼大臣。《左传·襄公三十年》:“且司马令尹之偏,而王之四体也。” 杜预 注:“俱股肱也。”《后汉书·蔡邕传》:“夫宰相大臣,君之四体。”
(4).指 晋 卫恒 所撰《四体书势》。见《晋书·卫恒传》。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字法昉自《四体》。”原注:“ 晋 卫恒 撰。”
(5).指古文、篆、隶、草四种书体。 清 马国翰 《〈四体书势〉序》:“ 恒 於四体,自作古、隶二势,篆述 蔡邕 ,草述 崔瑗 ,合而讽诵,如出一手。”
(6).今亦通称真、草、隶、篆四种书体。
(7).集句诗的别称。 宋 陈师道 《后山居士诗话》:“ 王荆公 莫年喜为集句, 唐 人号为‘四体’。”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