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溪上春晴聊看竹,谁言驿使此相逢。

陈羽唐代〕《若耶溪逢陆澧

溪上春晴聊看竹,谁言驿使此相逢。
担簦蹑屐仍多病,笑杀云间陆士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溪上春晴看竹驿使相逢

溪上
唐 戴叔伦 送秦系 不肯低头受羁束,远师溪上拂缨尘。
唐 卢纶 晚到盩厔耆老家 苦话别时事,因寻溪上村。
唐 陈羽 若耶溪逢陆澧 溪上春晴聊看竹,谁言驿使此相逢。
唐 陈润 送骆徵君 野人膺辟命,溪上掩柴扉。
唐 曹唐 题武陵洞五首 其四 三宿武陵溪上月,始知人世有秦时。
元 赵孟頫 溪上 溪上东风吹柳花,溪头春水净无沙。
元 杨维桢 玉山草堂雅集又题 山头云气或成虎,溪上仙人多讶羊。
元 郭钰 题分宜县桥 溪上蓑笠翁,倚阑看水长。  ——《骈字类编》
春晴
唐 沈佺期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芳郊绿野散春晴,复道离宫烟雾生。
唐 陈羽 伏翼西洞送夏方庆 洞里春晴花正开,看花出洞几时回。
唐 赵嘏 书斋雪后 拥褐坐茅檐,春晴喜初日。
唐 皎然 独游二首 其一 性野趣无端,春晴路又乾。
宋 张耒 春晚有感 何处浮云度天末,不妨微雨破春晴。
宋 陆游 戏遣老怀五首 其四 霜晓方惊群木脱,春晴又喜一花新。
元 吴师道 元夕 柳台梅巷锁春晴,酒思灯光负赏心。  ——《骈字类编》
聊 liáo《國語辭典》

聊 [ liáo ]

  1. 乐事、兴趣。《楚辞·王逸·九思·逢尤》:「心烦愦兮意无聊,严载驾兮出戏游。」汉·王延寿·注:「聊,乐也。」
  2. 姓。如汉代有聊仓。
  1. 藉、依赖。如:「民不聊生」。《文选·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2. 闲谈。如:「聊天」、「闲聊」。
  1. 姑且、暂且。如:「聊备一格」、「聊表寸心」。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三五:「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看竹 kàn zhú
晋 王徽之 爱竹,曾过 吴中 ,见一士大夫家有好竹,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遂欲出门。主人令左右闭门不听出,乃留坐,尽欢而去。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后因以“看竹”为名士不拘礼法的典故。 唐 王维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诗:“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宋 黄庭坚 《寄南阳谢外舅》诗:“看竹辟强宅,閲士 黄公 壚。”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言 yán《國語辭典》

言 [ yán ]

  1. 说、讲。如:「难言之隐」、「大言不惭」、「苦不堪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2. 谈论。《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宋·苏轼〈日喻〉:「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3. 陈述。唐·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4. 询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
  5. 告诉、告知。《史记·卷九七·陆贾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1. 话语、所说的话。如:「有言在先」、「忠言逆耳」、「人言可畏」。《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 字。如:「七言诗」、「共三十万言」。《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3. 一句话称为「一言」。如:「一言兴邦」、「一言以蔽之」、「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4. 学说、言论。如:「一家之言」。《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孤愤》:「又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
  5. 姓。如春秋时有言偃。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语助词,无义:➊ ​ 置于句首。《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➋ ​ 置于句中。《易经·系辞上》:「德言盛,礼言恭。」《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言 [ yín ]

  1. 参见「言言」(二)​条。
驿使(驛使)yì shǐ
(1).传递公文、书信的人。《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輒驛使諮问。” 唐 杜甫 《黄草》诗:“ 秦中 驛使无消息, 蜀 道兵戈有是非。” 王闿运 《上张侍讲启》:“每询驛使,知寓 南昌 ,虽推靡至之怀,尤望俛贤而就。”
(2).指外族通译的信使。驛,通“ 译 ”。《后汉书·鲜卑传》:“及南单于附 汉 ,北虏孤弱,二十五年, 鲜卑 始通驛使。” 刘攽 校曰:“案,驛当作译。”
(3).借指梅花。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驛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暉。” 宋 朱淑真 《绛都春·梅》词:“寒阴渐晓,报驛使探春,南枝早开。”参见“ 驛使梅花 ”。  ——《漢語大詞典》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相逢 xiāng féng
彼此遇见;会见。 汉 张衡 《西京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 唐 韩愈 《答张彻》诗:“及去事戎轡,相逢宴军伶。” 宋 王易简 《水龙吟》词:“看明璫素袜,相逢憔悴,当应被,薰风误。”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举世无知音,今夕相逢,岂天假真缘耶。”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