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滮 biāo《國語辭典》
滮 [ biāo ]
形- 水流动的样子。《诗经·小雅·白华》:「滮池北流,浸彼稻田。」汉·毛亨·传:「滮,流貌。」唐·李翶〈江州南湖堤铭〉:「漭漭南陂,冬干夏滮,九江暴涨,潜潮逆流。」
池 chí《國語辭典》
池 [ chí ]
名- 古代的护城河。《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可储存水的凹地。如:「水池」、「游泳池」、「砚池」。
- 低浅如池的平地。如:「舞池」。
- 姓。如秦代有池子华。
北流
唐 李白 寄崔侍御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唐 张谓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骈字类编》
唐 张谓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骈字类编》
浸 jìn《國語辭典》
浸 [ jìn ]
动- 渍、泡在液体中。如:「浸泡」、「浸渍」。
- 渗透。《淮南子·原道》:「上漏下湿,润浸北房。」唐·杨烱〈送丰城王少府〉诗:「离亭隐乔树,沟水浸平沙。」
- 渐渐、逐渐。如:「浸渐」。《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虽有降首,曾莫惩革,自此浸以疏慢矣。」《金史·卷八三·张浩传》:「其后奢用浸广,盖汝霖有以导之云 。」
浸 [ jīn ]
- (一)之又音。
彼 bǐ《國語辭典》
彼 [ bǐ ]
代- 那、那个、那里。与「此」相对。如:「彼时」、「彼处」、「厚此薄彼」。《战国策·赵策》:「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横此大江,淹彼南汜。」
- 他。如:「彼等」、「彼辈」、「知己知彼」。《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悟而赎我,是知己。」唐·韩愈〈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稻田 dào tián
种稻的田。《诗·小雅·白华》:“滮池北流,浸彼稻田。”《汉书·沟洫志》:“今内史稻田租挈重,不与郡同,其议减。”《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其土地平原,有稻田。” 唐 温庭筠 《郊居》诗:“稻田鳬雁满晴沙,钓渚归来一径斜。” 宋 苏辙 《白鹤观》诗:“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