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骨长毛衣重,烧残烟草薄。

苏拯唐代〕《猎犬行

猎犬未成行,狐兔无奈何。猎犬今盈群,狐兔依旧多。
自尔初跳跃,人言多拏躩.常指天外狼,立可口中嚼。
骨长毛衣重,烧残烟草薄。狡兔何曾擒,时把家鸡捉。
食尽者饭翻,增养者恶壮。可嗟猎犬壮复壮,
不堪兔绝良弓丧。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长毛衣重烧残烟草

骨 gǔ/gū《國語辭典》

骨 [ gǔ ]

  1. 动物体内支持身体的支架组织。如:「筋骨」、「接骨」、「脊椎骨」、「脱胎换骨」。
  2. 支撑物体的架子。如:「龙骨」、「钢骨」、「伞骨」。
  3. 气概、风格。如:「傲骨」、「风骨」。唐·王维〈少年行〉四首之二:「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4. 姓。如隋代有骨仪。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骨 [ gú ]

  1. 参见「[[骨头」、「骨碌」等条。

骨 [ gū ]

  1. 参见「骨朵儿]]」条。
长毛(長毛)cháng máo
(1).指太平军。因太平军反抗 清 政府剃发留辫的规定,一律蓄发,故称。《太平天囯歌谣·〈前言〉引》:“‘长毛’一来,生活好过。”《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其时正值 江 南裁撤营头,所有前头打‘长毛’得过保举的人一齐歇了下来,谋生无路。” 清 陈天华 《警世钟》:“ 湘 军打长毛,当初也是连打败仗。” 鲁迅 《呐喊·风波》:“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2).指义和团。《冷眼观》第二七回:“老了想杀长毛,想坐大帅坐的这张椅子。”  ——《漢語大詞典》
衣重
吕览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  ——《骈字类编》
烧残(燒殘)shāo cán
(1).焚烧残害。《史记·吴王濞列传》:“贼杀大臣及 汉 使者,迫劫万民,夭杀无罪,烧残民家,掘其丘冢,甚为暴虐。”
(2).燃烧将尽。 唐 方干 《陪王大夫泛湖》诗:“蜜炬烧残银汉昃,羽觴飞急玉山倾。” 宋 杨万里 《梅露堂燕客夜归》诗:“梅堂客散人初静,椽烛烧残一尺红。”
(3).因焚烧而残缺。 金 元好问 《济南什诗》之五:“石刻烧残讌集辞,雄楼杰观想当时。”  ——《漢語大詞典》
烟草(煙草)yān cǎo
亦作“烟草”。
(1).烟雾笼罩的草丛。亦泛指蔓草。 唐 黄滔 《景阳井赋》:“ 臺城 破兮烟草春,旧井湛兮苔蘚新。” 宋 谢逸 《蝶恋花》词:“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翦。” 明 陈子龙 《春郊》诗之一:“娱情向烟草,极眺心悠悠。”
(2).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大如卵,尾尖,采下晒干,称为烟叶,含尼古丁等质,可制成各种卷烟及烟丝。原产 南美 、 明 代传入我国。《土风录·烟草》引 清 刘廷玑 《在园杂志》:“ 闽 外人相传, 高丽 国妃死,王哭之慟,梦妃告曰:塚生一草,名曰烟草,焙乾,以火燃之,而吸其烟,则可止悲。”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吃烟事述》:“烟草出于 吕宋 ,其地名曰淡巴姑, 明 时由 闽海 达 中国 ,故今犹称建烟。”
(3).指烟丝。 钱锺书 《围城》五:“我抽烟斗,带着烟草,路上不用买。”  ——《漢語大詞典》
薄 báo/bó/bò《國語辭典》

薄 [ ​bó ]

讀音
  1. 不厚的。《詩經·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2. 稀疏的。南朝梁·何遜〈入塞示南府同僚詩〉:「薄雲巖際出,初月波中上。」
  3. 貧瘠、不肥沃。如:「薄田」。
  4. 微不足道。如:「薄禮」、「薄技」。
  5. 卑賤。如:「出身微薄」。
  6. 不敦厚。如:「刻薄」、「薄情」。
  7. 不尊重。如:「輕薄」。
  1. 草木叢生的地方。《文選·鮑照·蕪城賦》:「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
  2. 簾子。《禮記·曲禮上》:「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
  3. 姓。如明代有薄珏。
  1. 減輕、減損。《左傳·成公十八年》:「禁淫慝,薄賦斂,宥罪戾。」
  2. 迫近、接近。《文選·李密·陳情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3. 附著。《楚辭·屈原·九章·涉江》:「腥臊並御,芳不薄兮。」
  4. 侵入。《荀子·天論》:「故水旱未至而飢,寒暑未薄而疾。」
  5. 鄙視。如:「厚此薄彼」、「妄自菲薄」。《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
  1. 輕微的。《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薄 [ bò ]

  1. 參見「薄荷 」條。

薄 [ ​báo ]

語音
  1. 1的語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