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虚心怯秋雨,艳质畏飘风。

佚名唐代〕《石瓮寺灯魅诗

凉风暮起骊山空,长生殿锁霜叶红。
朝来试入华清宫,分明忆得开元中。
金殿不胜秋,月斜石楼冷。谁是相顾人,褰帷吊孤影。
烟灭石楼空,悠悠永夜中。虚心怯秋雨,艳质畏飘风。
向壁残花碎,侵阶坠叶红。还如失群鹤,饮恨在雕笼。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虚心秋雨艳质飘风

虚心 xū xīn
(1).谦虚,不自满。《庄子·渔父》:“﹝ 孔子 ﹞曰:‘ 丘 少而脩学,以至於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晋书·潘岳传》:“若乃弱志虚心,旷神远致……不自贵於物而物宗焉,不自重於人而人敬焉。” 宋 王安石 《诸葛武侯》诗:“区区庸 蜀 支全 魏 ,不是虚心岂得贤。”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2).一心向往。《史记·秦始皇本纪》:“今 秦 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宋书·夷蛮传论》:“山琛水宝,由兹自出,通犀翠羽之珍,蛇珠火布之异,千名万品,并世主之所虚心,故舟舶继路,商使交属。”
(3).虚情假意。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休假温存絮叨叨取撮,佯问候热剌剌念合,更怕我不趲你那冷气虚心廝拾掇。” 明 张居正 《请择有司蠲逋赋以安民生疏》:“其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虽浮誉素隆,亦列下考。”《天地会诗歌选·莫学庞涓害孙膑》:“如有虚心和假意,洪门法律不留情。”
(4).心虚。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南宋纪·高宗》:“ 檜 贼以子领国史,又禁野史,亦虚心,怕后世知其为贼耳。”《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知县大怒,出牌重问,连 巢大郎 也标在牌上,説他私和人命,要拿来出气。 巢大郎 虚心,晓得是替乡里报仇,预先走了。”《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就是 黄老爷 、 周老爷 ,晓得统领这话不是説的自己,不免总有点虚心,静悄悄的一声也不敢言语。”  ——《漢語大詞典》
怯 qiè《國語辭典》

怯 [ ​què ]

语音
  1. 畏缩、害怕。如:「畏怯」、「胆怯」。宋·辛弃疾〈鹧鸪天·翰墨诸君久擅场〉词:「黄花不怯秋风冷,只怕诗人两鬓霜。」元·许衡〈满江红·河上徘徊〉词:「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
  1. 娇羞、忸怩。如:「羞怯」、「娇怯」。
  2. 虚弱、懦弱。《史记·卷七○·张仪传》:「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一来我们身小力怯,著甚来由吃挨吃搅?」
  3. 外表或风度不大方、土土的。《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卖水烟的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位爷是个怯公子哥儿,便低了头出去了。」《负曝闲谈·第七回》:「一举一动,都存一点小心,怕人家说他怯,笑他不开眼。」

怯 [ ​qiè ]

读音
  1. (一)​之读音。
秋雨
唐 沈佺期 塞北二首 其一 海气如秋雨,边烽似夏云。
唐 王维 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
唐 杜甫 得家书 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秋雨漫湘水,阴风过岭梅。
唐 元稹 遣行十首 其六 稻花秋雨气,江石夜滩声。
唐 李群玉 杜门 春风花屿酒,秋雨竹溪灯。
唐 高蟾 下第出春明门 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
唐 张蠙 经荒驿 夜灯移宿鸟,秋雨禁行人。
唐 罗邺 冬夕江上言事五首 其一 关中秋雨书难到,江上春寒酒易醒。
唐 灵一 再还宜丰寺 野云阴远甸,秋雨涨前陂。
唐 子兰 秋日思旧山 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  ——《骈字类编》
艳质(豔質)yàn zhì
亦作“豓质”。
(1).艳美的资质。 南朝 陈后主 《玉树后庭花》诗:“丽宇芳林对高阁,新粧艳质本倾城。” 宋 陈思 《〈海棠谱〉序》:“梅花占於春前,牡丹殿於春后……独海棠丰恣艳质,固不在二花下。” 清 吴伟业 《题画菊花》诗:“生来艳质何消瘦,移近高人恰老成。”
(2).指美女。 唐 白居易 《冬至夜怀湘灵》诗:“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二折:“我打扮做箇货郎儿,担着些零碎去寻那箇艳质。” 明 《杀狗记·孙华家宴》:“才子豓质,簇拥名园,嬉戏笑蹙鞦韆。”  ——《漢語大詞典》
畏 wèi《國語辭典》

畏 [ wèi ]

  1. 恐惧、害怕。如:「人言可畏」。《易经·震卦·象曰》:「虽凶无咎,畏邻戒也。」《老子·第七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 敬服。《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汉书·卷三四·黥布传》:「布善用兵,民素畏之。」
  1. 可怕的。《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飘风(飄風)piāo fēng
(1).旋风;暴风。《诗·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飘风自南。” 毛 传:“飘风,迴风也。”《诗·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为飘风。” 毛 传:“飘风,暴起之风。” 唐 杜甫 《柟树为风雨所拔叹》诗:“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 明 刘基 《为丘彦良题牧谿和尚〈千雁图〉》诗:“或乘飘风入烟霄,或翳落日沉隍濠。”
(2).旧指逛妓院、吃花酒之类行径。《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饮酒赌博,飘风宿娼,无所不为。”《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我把你这起光棍,专一引诱人家子弟,在院飘风,不守本分,本当重处,今始从轻责你这几下儿。”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