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名-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 登載。如:「上報」、「上帳」。
-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 參見「上聲 」條。
高堂 gāo táng
(1).高大的厅堂,大堂。《楚辞·招魂》:“高堂邃宇,槛层轩些。” 王逸 注:“言所造之室,其堂高显。”《后汉书·马融传》:“常坐高堂,施絳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 唐 郑鏦 《邯郸侠少年》诗:“执事非无胆,高堂念有亲。” 清 纳兰性德 《杂诗》之五:“鹤鸣引双雏,欲集高堂下。”
(2).借指华屋。 汉 桓谭 《新论·琴道》:“居则广厦高堂,连闥洞房。”
(3).借指朝廷。语本《汉书·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羣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 唐 李白 《万愤词投魏郎中》:“恋高堂而掩泣,泪血地而成泥。”
(4).指父母。 唐 韦应物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诗:“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明 夏完淳 《寄后张》诗:“汝为高堂不得来,我为高堂不得行。” 续范亭 《五百字诗》:“人人齐称讚,早早交公粮,可以悦妻子,可以奉高堂。”
(5).高敞。《魏书·恩倖传·赵脩》:“是年,又为 脩 广增宅,多所并兼,洞门高堂,房廡周博,崇丽拟於诸王。”
(6).复姓。 秦 有 高堂生 。见《史记·儒林列传》。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华屋。 汉 桓谭 《新论·琴道》:“居则广厦高堂,连闥洞房。”
(3).借指朝廷。语本《汉书·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羣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 唐 李白 《万愤词投魏郎中》:“恋高堂而掩泣,泪血地而成泥。”
(4).指父母。 唐 韦应物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诗:“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明 夏完淳 《寄后张》诗:“汝为高堂不得来,我为高堂不得行。” 续范亭 《五百字诗》:“人人齐称讚,早早交公粮,可以悦妻子,可以奉高堂。”
(5).高敞。《魏书·恩倖传·赵脩》:“是年,又为 脩 广增宅,多所并兼,洞门高堂,房廡周博,崇丽拟於诸王。”
(6).复姓。 秦 有 高堂生 。见《史记·儒林列传》。 ——《漢語大詞典》
行取 xíng qǔ
(1).又趋。《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孤儿行》:“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如雨。”
(2). 明 清 时,地方官经推荐保举后调任京职。 明 李贽 《答焦漪园》:“ 潘雪松 闻已行取,《三经解》刻在 金华 ,当必有相遗。”《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稽清 知县,已行取做刑科给事中。”《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未及数月,行取进京,授了给事中。” ——《漢語大詞典》
(2). 明 清 时,地方官经推荐保举后调任京职。 明 李贽 《答焦漪园》:“ 潘雪松 闻已行取,《三经解》刻在 金华 ,当必有相遗。”《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稽清 知县,已行取做刑科给事中。”《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未及数月,行取进京,授了给事中。” ——《漢語大詞典》
殿下 diàn xià
(1).殿阶之下。《庄子·说剑》:“得五六人,使奉剑於殿下,乃召 庄子 。”《史记·刺客列传》:“ 秦 法;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汉书·东方朔传》:“是时, 朔 陛戟殿下,辟戟而前曰:‘ 董偃 有斩罪三,安得入乎?’”
(2).因卑达尊之称。 汉 蔡邕 《独断》卷上:“陛下者,陛阶也……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1) 汉 魏 以后对诸侯王、太子、诸王的尊称。《三国志·魏志·邢颙传》:“初,太子未定,而 临菑侯 植 有宠, 丁仪 等并赞翼其美。 太祖 问 顒 , 顒 对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愿殿下(指 魏王 曹操 )深重察之!’” 晋 王羲之 《与会稽王笺》:“殿下德冠宇内,以公室辅朝,最可直道行之。” 南朝 宋 谢庄 《太子元服上至尊表》:“伏维皇太子殿下,明两承乾,元良作贰。”
(3).因卑达尊之称。 汉 蔡邕 《独断》卷上:“陛下者,陛阶也……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 三国 魏 对皇太后、 唐 以后对皇太后、皇后亦称“ 殿下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辛卯,羣公奏太后曰:‘殿下圣德光隆,寧济六合。’”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公式姓讳·殿下》:“ 汉 以来,皇太子、诸王称殿下, 汉 之前未闻。 唐 初,百官于皇太后亦称之,百官洎东宫官对皇太子亦呼之。”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至 唐 初制令,惟皇太后、皇后,百官上疏称殿下,至今循用之。”
(4).因卑达尊之称。 汉 蔡邕 《独断》卷上:“陛下者,陛阶也……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 太平天囯 时对诸王及王子的尊称。《太平礼制》:“第三子,臣下呼称王三殿下千岁。”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殿下所諭官衔、名爵并蒙钦定士子各衔,固是名正义彰。”
(5).因卑达尊之称。 汉 蔡邕 《独断》卷上:“陛下者,陛阶也……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今对君主国王储、亲王、皇太后、皇后、公主等的尊称。
(6).下等,下劣。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如此阴阳和而效贤不肖,则 尧 以洪水得黜, 汤 以大旱为殿下矣。” ——《漢語大詞典》
(2).因卑达尊之称。 汉 蔡邕 《独断》卷上:“陛下者,陛阶也……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1) 汉 魏 以后对诸侯王、太子、诸王的尊称。《三国志·魏志·邢颙传》:“初,太子未定,而 临菑侯 植 有宠, 丁仪 等并赞翼其美。 太祖 问 顒 , 顒 对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愿殿下(指 魏王 曹操 )深重察之!’” 晋 王羲之 《与会稽王笺》:“殿下德冠宇内,以公室辅朝,最可直道行之。” 南朝 宋 谢庄 《太子元服上至尊表》:“伏维皇太子殿下,明两承乾,元良作贰。”
(3).因卑达尊之称。 汉 蔡邕 《独断》卷上:“陛下者,陛阶也……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 三国 魏 对皇太后、 唐 以后对皇太后、皇后亦称“ 殿下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辛卯,羣公奏太后曰:‘殿下圣德光隆,寧济六合。’”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公式姓讳·殿下》:“ 汉 以来,皇太子、诸王称殿下, 汉 之前未闻。 唐 初,百官于皇太后亦称之,百官洎东宫官对皇太子亦呼之。”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至 唐 初制令,惟皇太后、皇后,百官上疏称殿下,至今循用之。”
(4).因卑达尊之称。 汉 蔡邕 《独断》卷上:“陛下者,陛阶也……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 太平天囯 时对诸王及王子的尊称。《太平礼制》:“第三子,臣下呼称王三殿下千岁。”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殿下所諭官衔、名爵并蒙钦定士子各衔,固是名正义彰。”
(5).因卑达尊之称。 汉 蔡邕 《独断》卷上:“陛下者,陛阶也……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今对君主国王储、亲王、皇太后、皇后、公主等的尊称。
(6).下等,下劣。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如此阴阳和而效贤不肖,则 尧 以洪水得黜, 汤 以大旱为殿下矣。” ——《漢語大詞典》
堂 táng《國語辭典》
堂 [ táng ]
名- 正房、大廳。如:「廳堂」、「登堂入室」。《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 以前官府辦公、審訊、舉行典禮的地方。如:「明堂」、「政事堂」、「大堂」。
- 用於廳堂名稱。有時也含有某一世系的意義。如:「養志堂」、「三槐堂」。
- 專門用途的房屋。如:「課堂」、「食堂」、「禮堂」、「佛堂」、「紀念堂」。
- 同祖父的親屬。參見「堂兄弟」、「堂姪」等條。
- 量詞:➊ 計算成套物品的單位。如:「一堂瓷器」、「兩堂家具」。➋ 計算課程分節的單位。如:「一堂課」。
- 用於商店的名號。如:「同仁堂」、「回春堂」。
- 宏偉。如:「富麗堂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