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佚名两汉〕《梁甫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里中三坟累累正相

里中 lǐ zhōng
(1).指同里的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秦 詔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清 袁枚 《新齐谐·卖浆者儿》:“西邻 唐 姓者向信鬼神之事,里中祀 东岳帝 , 唐 主其事。”
(2).犹家中。《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孤儿行》:“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三坟(三墳)sān fén
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杜预 注:“皆古书名。”“三坟”,三皇之书,也有认为系指天、地、人三礼,或天、地、人三气的,均见 孔颖达 疏引。近人 章炳麟 《检论·尚书故言》则谓:“坟、丘十二,宜即 夷吾 所记 泰山 刻石十有二家也。”今存《三坟书》,分山坟、气坟、形坟,以《连山》为 伏羲 作,《归藏》为 神农 作,《乾坤》为 黄帝 作,各衍为六十四卦,系之以传,且杂以《河图》,实系 宋 人伪造。  ——《漢語大詞典》
累累(纍纍)léi lěi
(1).屡屡;多次。《穀梁传·哀公十三年》:“ 吴 ,东方之大国也,累累致小国以会诸侯。” 唐 韩愈 《送孟秀才序》:“其十月,吾道于 衡 潭 以之 荆 ,累累见 孟 氏子焉。”《水浒传》第六六回:“此是 梁山泊 万千之幸,比及兄长卧病之时,小生累累使人去 大名 探听消息。”
(2).(累,今读léi)重迭。 唐 张祜 《游天台山》诗:“羣峯日来朝,累累孙侍祖。” 何其芳 《画梦录·岩》:“但是我不愿再往前走了,乱石累累。”
(3).(累,今读léi)连续不断貌;连接成串。 汉 焦赣 《易林·泰之小过》:“桃李花实,累累日息,长大成熟,甘美可食。”《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明年,中国诸侯果累累从 楚 而围 蔡 。” 颜师古 注:“累读曰纍。纍,不絶之貌。”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东蛮》:“繫虏君臣人,累累来自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舞蝇虎》:“曲终,﹝蝇虎﹞累累而退,若有尊卑等级者然。” 韩北屏 《非洲夜会·沿着尼日尔河的旅行》:“特别是高大的芒果树令人垂涎,树上悬挂着累累果实。”
纍纍:1.瘦瘠疲惫貌。《礼记·玉藻》:“丧容纍纍。” 郑玄 注:“羸惫貌也。” 孔颖达 疏:“‘丧容纍纍’者,谓容貌瘦瘠纍纍然。” 宋 俞文豹 《吹剑录》:“散卒纍纍,草行露宿。”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 吕纯阳 ﹞已又化身为重罹疾疢,纍纍骨立,而过诸所度者之门,则数千人者,一旦去之尽。” 梁启超 《通论·论科举》:“担簦纍纍,状等乞匄。”
(2).不得志貌。《史记·孔子世家》:“纍纍若丧家之狗。” 裴駰 集解引 王肃 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纍然而不得意。 孔子 生於乱世,道不得行,故纍然不得志之貌也。” 元 伯颜 《七哀》诗之一:“有客有客何纍纍!国破家亡无所归。”
(3).联贯成串貌。《礼记·乐记》:“纍纍乎端如贯珠。”《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孤儿行》:“泪下渫渫,清涕纍纍。” 宋 苏轼 《无名和尚颂观音偈》:“纍纍三百五十珠,持与观音作缨络。”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其(铁树)花盛开,结实纍纍。”
(4).行列分明貌。《文选·左思〈魏都赋〉》:“岌岌冠縰,纍纍辫髮。” 李周翰 注:“蕃夷之人,则辫髮行列纍纍然。”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及曲终,纍纍而退,若有尊卑等级。”
重积貌;众多貌。《汉书·佞幸传·石显》:“印何纍纍,綬若若邪!” 颜师古 注:“纍纍,重积也。”《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紫骝马歌四》:“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纍纍。”《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盛彦 到船相拜,见船中白物堆积,笑道:‘财不露白,金帛满舟纍纍,晃人眼目如此!’”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 山东 吏治废弛,借纳贡名,贪婪无厌,官民苦之。所属州县,亏空纍纍。”   ——《漢語大詞典》
正相 zhèng xiāng
即宰相。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 宋 则以同平章事为正相,参知政事次之。”  ——《漢語大詞典》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1.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3.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1.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1.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