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五月
唐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五月寒风冷佛骨,六时天乐朝香炉。
唐 李白 塞下曲六首 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祗有寒。
唐 白居易 自江州至忠州 五月断行舟,滟堆正如马。
元 郑玉 覆船山樵歌 其一 家童磡 山深地冷春难老,五月岩前见落花。
元 顾瑛 西湖口占三首 其一 观荷值雨 细雨沾衣凉似水,画船五月客思家。 ——《骈字类编》
唐 李白 塞下曲六首 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祗有寒。
唐 白居易 自江州至忠州 五月断行舟,滟堆正如马。
元 郑玉 覆船山樵歌 其一 家童磡 山深地冷春难老,五月岩前见落花。
元 顾瑛 西湖口占三首 其一 观荷值雨 细雨沾衣凉似水,画船五月客思家。 ——《骈字类编》
黄梅 huáng méi
(1).指梅子成熟的季节。 隋 薛道衡 《梅夏应教》诗:“长廊连紫殿,细雨应黄梅。” 唐 元稹 《酬卢秘书》诗:“梦云期紫阁,厌雨别黄梅。”
(2).指黄梅天。《海上花列传》第十二回:“今年阿是二月里就交仔黄梅哉。”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做黄梅真讨厌,又潮又闷,人也闷死啦!”
(3).黄熟的梅子。 唐 杜甫 《梅雨》诗:“ 南京 犀浦 道,四月熟黄梅。” 唐 李敬方 《天台晴望》诗:“林果黄梅尽,山苗半夏新。”
(4).指蜡梅。《广群芳谱·花谱二十·蜡梅》引 明 王世懋 《学圃馀蔬》:“考蜡梅原名黄梅,故 王安国 熙寧 间,尚咏黄梅,至 元祐 间 苏 黄 命为蜡梅。人言腊时开,故名腊梅。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七:“黄梅淡冶山矾靚,犹及双清好到家。” 清 龚自珍 《好事近·录言》词:“等到岁寒时候,折黄梅簪髻。”
(5).山名。在 湖北省 黄梅县 西北。 五代 齐己 《寄文浩百法》诗:“当时六祖在 黄梅 ,五百人中眼独开。”
(6).佛教禅宗五祖 弘忍 (公元602-675), 蕲州 黄梅 人,七岁依 道信 (公元580-651)出家,尽传其禅法,人以 黄梅 称之。 元 德异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西传四七至 菩提达磨 ,东来此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有 可大师 者,首於言下悟入,末上三拜得髓,受衣绍祖,开阐正宗,三传而至 黄梅 。”
(7).县名。在 湖北省 东端、 长江 北岸,邻接 安徽 、 江西 两省。 南朝 齐 置 永兴县 , 隋 改 黄梅县 。 唐 韩愈 《曹成王碑》:“舰步二万人,以与贼遌,嘬锋 蔡山 ,踣之,剜 蘄 之 黄梅 ,大鞣 长平 。”《红楼梦》第二二回:“当日南宗六祖 惠能 初寻师至 韶州 ,闻五祖 宏忍 在 黄梅 ,他便充作火头僧。” ——《漢語大詞典》
(2).指黄梅天。《海上花列传》第十二回:“今年阿是二月里就交仔黄梅哉。”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做黄梅真讨厌,又潮又闷,人也闷死啦!”
(3).黄熟的梅子。 唐 杜甫 《梅雨》诗:“ 南京 犀浦 道,四月熟黄梅。” 唐 李敬方 《天台晴望》诗:“林果黄梅尽,山苗半夏新。”
(4).指蜡梅。《广群芳谱·花谱二十·蜡梅》引 明 王世懋 《学圃馀蔬》:“考蜡梅原名黄梅,故 王安国 熙寧 间,尚咏黄梅,至 元祐 间 苏 黄 命为蜡梅。人言腊时开,故名腊梅。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七:“黄梅淡冶山矾靚,犹及双清好到家。” 清 龚自珍 《好事近·录言》词:“等到岁寒时候,折黄梅簪髻。”
(5).山名。在 湖北省 黄梅县 西北。 五代 齐己 《寄文浩百法》诗:“当时六祖在 黄梅 ,五百人中眼独开。”
(6).佛教禅宗五祖 弘忍 (公元602-675), 蕲州 黄梅 人,七岁依 道信 (公元580-651)出家,尽传其禅法,人以 黄梅 称之。 元 德异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西传四七至 菩提达磨 ,东来此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有 可大师 者,首於言下悟入,末上三拜得髓,受衣绍祖,开阐正宗,三传而至 黄梅 。”
(7).县名。在 湖北省 东端、 长江 北岸,邻接 安徽 、 江西 两省。 南朝 齐 置 永兴县 , 隋 改 黄梅县 。 唐 韩愈 《曹成王碑》:“舰步二万人,以与贼遌,嘬锋 蔡山 ,踣之,剜 蘄 之 黄梅 ,大鞣 长平 。”《红楼梦》第二二回:“当日南宗六祖 惠能 初寻师至 韶州 ,闻五祖 宏忍 在 黄梅 ,他便充作火头僧。” ——《漢語大詞典》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 较长的时间:~代。古~。
-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 常常:~常。学而~习之。
-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 某一时刻:按~上班。
-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 机会:~机。待~而动。
- 姓。
阴气(陰氣)yīn qì
(1).寒气,肃杀之气。《管子·形势解》:“秋者阴气治下,故万物收。”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六:“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 唐 杜甫 《雨》诗:“干戈盛阴气,未必自阳臺。” 邹韬奋 《萍踪寄语》四五:“在 伦敦 的蜡人馆里,还在地窖里布置许多被监禁或枪决的著名犯人,阴气逼人,如游阴间。”
(2).旧指所谓女人之气。 老舍 《神拳》第二幕:“我们练团,得躲着女的,女人是阴气,阴气一冲,法术就不灵了。” ——《漢語大詞典》
(2).旧指所谓女人之气。 老舍 《神拳》第二幕:“我们练团,得躲着女的,女人是阴气,阴气一冲,法术就不灵了。” ——《漢語大詞典》
蔽 bì《國語辭典》
蔽 [ bì ]
動- 遮蓋、擋住。如:「衣不蔽體」、「浮雲蔽白日」。《楚辭·屈原·九歌·國殤》:「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晉書·卷九四·隱逸傳·陶潛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 遮掩、保護。如:「掩蔽」、「蔽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伯亦拔劍起 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 受阻隔、欺騙。如:「蔽塞」、「蒙蔽」。《楚辭·屈原·卜居》:「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戰國策·齊策一》:「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 總括。《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障礙、毛病。《論語·陽貨》:「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隋書·卷三二·經籍志一》:「譊譊成俗,而不知變,此學者之蔽也。」
蔽 [ fú ]
名- 古時車廂旁邊的帘子。《周禮·春官·巾車》:「木車蒲蔽,犬䄙尾櫜疏飾小服皆疏。」
- 擦拭。《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荊軻傳》:「太子逢迎,卻行為導,跪而蔽席。」通「拂」。
远迩(遠邇)yuǎn ěr
犹远近。《书·盘庚上》:“乃不畏戎毒于远邇。” 孔 传:“不畏大毒於远近。”《荀子·议兵》:“兵不血刃,远邇来服。”《后汉书·朱暉传》:“宪度既张,远邇清壹。”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之一:“欢欣之声,达於远邇,可谓盛矣。” 清 朱琦 《感事》诗:“ 粤 人竞啖吸,流毒被远邇。”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