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天星耀鈇锧,吊彼西南方。

储光羲唐代〕《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

昆明滨滇池,蠢尔敢逆常。天星耀鈇锧,吊彼西南方。
冢宰统元戎,太守齿军行。囊括千万里,矢谟在庙堂。
耀耀金虎符,一息到炎荒。蒐兵自交趾,茇舍出泸阳。
群山高崭岩,凌越如鸟翔。封豕骤跧伏,巨象遥披攘。
回溪深天渊,揭厉逾舟梁。玄武扫孤蜮,蛟龙除方良。
雷霆随神兵,硼磕动穹苍。斩伐若草木,系缧同犬羊。
馀丑隐弭河,啁啾乱行藏。君子恶薄险,王师耻重伤。
广车设罝梁,太白收光芒。边吏静县道,新书行纪纲。
剑关掉鞅归,武弁朝建章。龙楼加命服,獬豸拥秋霜。
邦人颂灵旗,侧听何洋洋。京观在七德,休哉我神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天星耀鈇锧西南

天星 tiān xīng
(1).星。《周礼·春官·保章氏》:“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 汉 扬雄 《羽猎赋》:“涣若天星之罗,浩如涛水之波。”
(2).方言。秤星。 吴组缃 《山洪》四:“不是你大哥戥子上有点天星,干不粘湿不惹的,你有今朝子呢!”  ——《漢語大詞典》
耀 yào《國語辭典》

耀 [ yào ]

  1. 光辉、光彩。《后汉书·卷三○下·郎𫖮传》:「是以能建天地之功,增日月之耀者也。」汉·王充《论衡·雷虚》:「当雷之时,电光时见,大若火之耀。」
  2. 比喻荣誉。如:「荣耀」。
  1. 照射。如:「照耀」、「耀眼」。《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阻深暗味,得耀乎光明。」
  2. 自夸。如:「炫耀」、「夸耀」、「耀武扬威」。
  3. 显扬。如:「光宗耀祖」。《国语·周语上》:「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 观兵。』」

耀 [ ​yuè ]

  1. (一)​之又音。
鈇锧(鈇鑕)fū zhì
亦作“ 鈇质 ”。
(1).古代斩人的刑具。借指腰斩之罪。锧,垫在下面的砧板。《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 子家驹 曰:‘臣不佞,陷君於大难,君不忍加之以鈇鑕,赐之以死。’” 何休 注:“鈇鑕,要斩之罪。”《史记·项羽本纪》:“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 秦 ,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鈇质,妻子为僇乎?”《晋书·齐王冏传》:“言入身戮,义让功举,退就鈇鑕,此 惠 之死贤於生也。” 元 李翀 《日闻录》:“古者,斩人必加鍖上而斫之,故曰伏鈇质。” 清 黄宗羲 《陆周明墓志铭》:“昔 李固 之死, 汝南 郭亮 左提章鉞,右乘鈇鑕,诣闕上书,乞收其尸。”
(2).星名。《隋书·天文志中》:“八魁西北三星曰鈇质,一曰鈇鉞。有星入之,皆为大臣诛。”《宋史·天文志三》:“鈇鑕五星,在天仓西南,刈具也,主斩芻饲牛马。”  ——《漢語大詞典》
吊 diào《國語辭典》

吊 [ diào ]

  1. 懸掛。如:「懸吊」、「吊頸」、「上吊」。
  2. 收回、扣留。如:「他因違規駕駛而被吊銷執照。」
  3. 提取。如:「吊卷」。
  4. 到喪家慰問祭奠。如:「吊祭」、「哀吊」。同「弔 」。
  1. 懸掛的。如:「吊鐘」、「吊燈」、「吊橋」。
  1. 量詞。古代計算錢幣的單位。同「弔 」。
彼 bǐ《國語辭典》

彼 [ bǐ ]

  1. 那、那个、那里。与「此」相对。如:「彼时」、「彼处」、「厚此薄彼」。《战国策·赵策》:「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横此大江,淹彼南汜。」
  2. 他。如:「彼等」、「彼辈」、「知己知彼」。《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悟而赎我,是知己。」唐·韩愈〈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西南 xī nán
(1).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即八卦坤所指的方向。《国语·周语下》“行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西南曰坤。” 宋 苏轼 《寄题梅宣义园亭》诗:“我本放浪人,家寄西南坤。”
(2).我国地区名。通常指 四川 、 云南 、 贵州 和 西藏 等省区。  ——《漢語大詞典》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1.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2. 区域。如:「地方」、「远方」。
  3.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4.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5.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6.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7.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8.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9.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2.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3.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1.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2.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