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真子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
孙锐〔宋代〕《水调歌头(玄真子吟)》
玄真子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肃宗赐之奴曰渔童,婢曰樵青。人问其故。曰:渔童使捧钓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玄真既离苍波,游绮市,与群仙集于平湖。樵青,鄙女也,得随仙迹,暂至尘寰,情动于中而献之歌。
渔钓有遗逸,天子宠玄真。赐之奴仆,得随嫣艳下神京。几度苹汀蓼岸,不问金钩无饵,谈笑取冰鳞。珍重主人意,名我曰樵青。
肩兰桨,萦桂棹,出波津。凌虚上□□□,□□会群真。卸下绿蓑青笠,付与渔童收管,相与□红尘。归去又□□,同赏洞中春。
渔钓有遗逸,天子宠玄真。赐之奴仆,得随嫣艳下神京。几度苹汀蓼岸,不问金钩无饵,谈笑取冰鳞。珍重主人意,名我曰樵青。
肩兰桨,萦桂棹,出波津。凌虚上□□□,□□会群真。卸下绿蓑青笠,付与渔童收管,相与□红尘。归去又□□,同赏洞中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玄真子 xuán zhēn zǐ
(1).传说中的古神仙。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五:“曷见 玄真子 ,观世玉壶中?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2). 唐 张志和 坐事贬 南浦 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 烟波钓徒 ,著《玄真子》,亦以自号。参阅《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后泛指归隐江湖之人。 宋 范成大 《次韵致远自毘陵见寄》:“故情若问 玄真子 ,依旧江头把钓竿。” ——《漢語大詞典》
(2). 唐 张志和 坐事贬 南浦 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 烟波钓徒 ,著《玄真子》,亦以自号。参阅《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后泛指归隐江湖之人。 宋 范成大 《次韵致远自毘陵见寄》:“故情若问 玄真子 ,依旧江头把钓竿。” ——《漢語大詞典》
隐居(隱居)yǐn jū
(1).深居乡野不出仕。《楚辞·惜誓》:“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 王逸 注:“或有修行德义,隐藏深山,而君不照知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朱晦翁 ﹞遂弃官不做,隐居本处 武夷山 中。” 沈从文 《主妇集·王谢子弟》:“﹝七爷﹞就从×州城里迁往乡下田庄上去住,预备‘隐居’。”
(2).指隐士的住所。 唐 孟浩然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诗:“ 白鹤 青巖半,幽人有隐居。”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徐氏父子俊伟》:“ 政和 间,余过御儿,访其隐居。” ——《漢語大詞典》
(2).指隐士的住所。 唐 孟浩然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诗:“ 白鹤 青巖半,幽人有隐居。”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徐氏父子俊伟》:“ 政和 间,余过御儿,访其隐居。” ——《漢語大詞典》
江湖 jiāng hú
(1).江河湖海。《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汉书·货殖传·范蠡》:“﹝ 范蠡 ﹞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之 陶 为 朱公 。” 宋 姜夔 《白石诗说》:“波澜开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大之则江湖,小之则池沼,微风鼓动而为波为澜,此天地间自然之文也。”
(2).泛指四方各地。《汉书·王莽传下》:“太傅牺叔 士孙喜 清洁江湖之盗贼。”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宋 苏辙 《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之一:“流落江湖东復西,归来未洗足间泥。” 清 钮琇 《觚賸·雪遘》:“祗以早失父兄,性好博进,遂致落拓江湖,流转至此。”
(3).指民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今江湖间俗语,谓钱之薄恶者曰慳钱。”
(4).旧时指隐士的居处。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南史·隐逸传序》:“或遁迹江湖之上,或藏名巖石之下。” 清 方文 《寄怀鲁孺发天门》诗:“江湖常有庙廊忧,逢人好谈天下事。”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他尽可以把这首诗拿去给 唐玄宗 看,说 李白 十分清高,身在魏阙而心在江湖。”
(5).引申为退隐。 唐 贾岛 《过唐校书书斋》诗:“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宋 王安石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超然遂有江湖意,满纸为我书穷愁。” 清 阮元 《小沧浪漫笔》:“鱼鸟沉浮,水木明瑟,白莲弥望,青山向人,至此者渺然有江湖之思。”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读吾书者思之:夫人遭逢世变,岂无江湖山藪之思?”
(6).旧时指四方流浪,靠卖艺、卖药、占卜等谋生者。亦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行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昨听江湖施伪术,今看骨肉出新闻。” 老舍 《茶馆》第一幕:“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五)》:“最靠不住的,是有些评论家加给作家的封诰和桂冠,有时近于江湖相面,只能取个临时吉利。”参见“ 走江湖 ”。
(7).剧种名。由 闽中 民间歌谣与傀儡戏四平调结合发展形成。相传有三十六本大戏,七十二本小戏。现已成为闽剧的一个组成部分。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四方各地。《汉书·王莽传下》:“太傅牺叔 士孙喜 清洁江湖之盗贼。”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宋 苏辙 《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之一:“流落江湖东復西,归来未洗足间泥。” 清 钮琇 《觚賸·雪遘》:“祗以早失父兄,性好博进,遂致落拓江湖,流转至此。”
(3).指民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今江湖间俗语,谓钱之薄恶者曰慳钱。”
(4).旧时指隐士的居处。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南史·隐逸传序》:“或遁迹江湖之上,或藏名巖石之下。” 清 方文 《寄怀鲁孺发天门》诗:“江湖常有庙廊忧,逢人好谈天下事。”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他尽可以把这首诗拿去给 唐玄宗 看,说 李白 十分清高,身在魏阙而心在江湖。”
(5).引申为退隐。 唐 贾岛 《过唐校书书斋》诗:“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宋 王安石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超然遂有江湖意,满纸为我书穷愁。” 清 阮元 《小沧浪漫笔》:“鱼鸟沉浮,水木明瑟,白莲弥望,青山向人,至此者渺然有江湖之思。”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读吾书者思之:夫人遭逢世变,岂无江湖山藪之思?”
(6).旧时指四方流浪,靠卖艺、卖药、占卜等谋生者。亦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行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昨听江湖施伪术,今看骨肉出新闻。” 老舍 《茶馆》第一幕:“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五)》:“最靠不住的,是有些评论家加给作家的封诰和桂冠,有时近于江湖相面,只能取个临时吉利。”参见“ 走江湖 ”。
(7).剧种名。由 闽中 民间歌谣与傀儡戏四平调结合发展形成。相传有三十六本大戏,七十二本小戏。现已成为闽剧的一个组成部分。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号 ( 號 ) hào/háo
号 [ hào ]
- 名称:国~。年~。字~。
- 旧指名和字以外的别号:如“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
- 记号,标志:信~。暗号。
-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码。
- 扬言,宣称:~称。项羽兵四十万,~百万。
- 指某种人员:病~。伤~。
- 标上记号:~房子。把这件东西~上。
- 号令,命令:发号施~令。~召。
- 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吹~。~兵。
- 量词,用于人数:昨天去了几十~人。
- 拖长声音大声呼叫:呼~。~叫。
- 大声哭:哀~。~丧。~啕大哭。
烟波(煙波)yān bō
亦作“烟波”。
(1).指烟雾苍茫的水面。 隋 江总 《秋日侍宴娄苑湖应诏》诗:“雾开楼闕近,日迥烟波长。”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 淇水 烟波,半含春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回首烟波,鳞鳞细翦残雪。” 孙犁 《白洋淀纪事·荷花淀》:“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2).指避世隐居的江湖。 唐 黄滔 《水殿赋》:“城苑兴阑,烟波思起。” 宋 梅尧臣 《送江阴王判官》诗:“谁知坐卧间,思及烟波里。” 清 曹寅 《引镜谢客》诗:“烟波情亦淡,尘海路常紆。”
(3).比喻文章波澜起伏。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附 清 徐作肃 评:“次第生平直叙,而每事穿插照应,极密极老,叙法甚洁,却以饮酒在在点缀作烟波,见文有餘地。”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史记一》:“言妃匹之际,繫天下之兴亡,此正言也;而 汉 之诸后,或不由德,特言命以志感慨,文有烟波。” ——《漢語大詞典》
(1).指烟雾苍茫的水面。 隋 江总 《秋日侍宴娄苑湖应诏》诗:“雾开楼闕近,日迥烟波长。”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 淇水 烟波,半含春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回首烟波,鳞鳞细翦残雪。” 孙犁 《白洋淀纪事·荷花淀》:“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2).指避世隐居的江湖。 唐 黄滔 《水殿赋》:“城苑兴阑,烟波思起。” 宋 梅尧臣 《送江阴王判官》诗:“谁知坐卧间,思及烟波里。” 清 曹寅 《引镜谢客》诗:“烟波情亦淡,尘海路常紆。”
(3).比喻文章波澜起伏。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附 清 徐作肃 评:“次第生平直叙,而每事穿插照应,极密极老,叙法甚洁,却以饮酒在在点缀作烟波,见文有餘地。”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史记一》:“言妃匹之际,繫天下之兴亡,此正言也;而 汉 之诸后,或不由德,特言命以志感慨,文有烟波。” ——《漢語大詞典》
钓徒(釣徒)diào tú
渔人。 元 萨都剌 《高邮城楼晓望》诗:“短衣匹马非吾事,拟向烟波觅钓徒。” 清 查慎行 《连日恩赐鲜鱼恭纪》诗:“笠簷蓑袂平生梦,臣本烟波一钓徒。” 鲁迅 《集外集拾遗·〈无题〉诗》:“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