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怪鲛宫、水晶帘卷,冰痕初断香缕。

王易简唐代〕《摸鱼儿(紫云山房拟赋莼)

怪鲛宫、水晶帘卷,冰痕初断香缕。澄波荡桨人初到,三十六陂烟雨。春又去。伴点点荷钱,隐约吴中路。相思日暮。恨洛浦娉婷,芳钿翠剪,奁影照凄楚。
功名梦,消得西风一度。高人今在何许。鲈香菰冷斜阳里,多少天涯意绪。谁记取。但枯豉红盐,溜玉凝秋箸。尊前起舞。算唯有渊明,黄花岁晚,此兴共千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鲛宫水晶香缕

怪 guài《國語辭典》

怪 [ guài ]

  1. 奇异的。如:「怪模怪样」、「奇形怪状」。唐·贾岛〈暮过山村〉诗:「怪禽啼旷野 ,落日恐行人。」
  1. 奇异、不寻常的事物。《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2. 神话传说中的妖魔之类。如:「鬼怪」、「妖怪」。《文选·班彪·王命论》:「震电晦冥,有龙蛇之怪。」
  3. 姓。如黄帝时有怪义。
  1. 惊讶、疑忌。《墨子·贵义》:「子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弦唐子见而怪之。」《文选·东方朔·答客难》:「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2. 责备、埋怨。如:「责怪」、「怪罪」。《荀子·正论》:「今世俗之为说者,不怪朱、象,而非尧、舜,岂不过甚矣哉?」《儒林外史·第三回》:「论这事,只该怪我们 金老爷。」
  1. 很、甚。如:「这娃儿怪讨人喜欢的!」《红楼梦·第四二回》:「众人爱你伶俐,今儿我也怪疼你的了。」
鲛宫(鮫宫)jiāo gōng
即鲛室。 明 唐寅 《题画》诗:“渔翁稳作船头睡,梦入鮫宫白渺茫。” 清 曹寅 《归舟和培山见答韵》:“初疑俯鮫宫,恍惚失庭径。” 清 魏源 《秦淮灯船引》:“泉客鮫宫万游戏, 汉 佩 湘 珠千出没。”参见“ 鮫室 ”。  ——《漢語大詞典》
水晶 shuǐ jīng
(1).无色透明的结晶石英。属贵重矿石,产量较少。古称“水玉”、“水精”。《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闽 主作 紫微宫 ,饰以水晶。”《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器皿皆是玻璃、水晶、琥珀、玛瑙为之,曲尽巧妙,非人间所有。”《〈艾青诗选〉自序》:“凝思花露的形状,喜爱水晶的素质。”
(2).借指晶莹透明的物体。《全唐诗》卷七八五载《白雪歌》:“鸟啄冰潭玉镜开,风敲簷溜水晶折。” 明 徐渭 《宴游西郊诗》:“菡萏含冰脑,樱桃滴水晶。”
(3).喻皎洁的月光。 清 洪升 《长生殿·偷曲》:“凉蟾正当高阁升,帘捲薰风映水晶。” 清 陈维嵩 《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词:“犹记捉迷藏,水晶庭院凉。”  ——《漢語大詞典》
帘 ( 簾 ) lián《國語辭典》

帘 [ lián ]

  1. 酒店門前懸掛的旗幟。《集韻·平聲·鹽韻》:「帘,酒家幟。」唐·李中〈江邊吟〉:「閃閃酒帘招醉客,深深綠樹隱啼鶯。」
  2. 布幔或竹片等做成遮蔽門窗的東西。如:「門帘」、「窗帘」、「竹帘」。同「簾 」。
卷 juàn/juǎn《國語辭典》

卷 [ juàn ]

  1. 古時書籍寫在絹帛或紙上,捲起來收藏,因此通稱書籍為「卷」。如:「手不釋卷」、「開卷有益」。
  2. 指書有分卷的每一單獨部分。如:「卷一」、「卷二」、「第一卷」、「第二卷」。
  3. 可以捲起來的書、畫。如:「經卷」、「手卷」、「畫卷」、「山水長卷」。
  4. 公私機構的公事文件。如:「卷宗」、「案卷」、「文卷」、「調卷」。
  5. 考試測驗的題紙。如:「試卷」、「考卷」。
  6. 量詞。計算字畫書籍的單位。如:「藏書三萬卷。」唐·杜甫〈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卷 [ quán ]

  1. 彎曲的。如:「卷枝」、「卷雲」、「卷曲」。
  2. 好。《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漢·毛亨·傳:「卷,好貌。」

卷 [ juǎn ]

  1. 把質地軟的物品裹曲。如:「卷起袖子幹活。」、「把這畫卷起來。」通「捲」。
  2. 收藏。如:「卷藏」。唐·柳宗元〈梓人傳〉:「則卷其術,默其智,悠爾而去。」通「捲」。
  1. 形狀卷曲的東西。如:「花卷」、「麻花卷」、「銀絲卷」。通「捲」。
  2. 可產生卷曲效果的器物。如:「髮卷」。
  3. 量詞。計算成卷物品的單位。如:「兩卷底片」、「三卷衛生紙」。
冰 bīng《國語辭典》

冰 [ bīng ]

  1. 水在摄氏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固体。《文选˙陆机˙苦寒行》:「凝冰结重涧,积雪被长峦。」《红楼梦·第六四回》:「因宝玉素昔秉赋柔脆,虽暑月不敢用冰,只以新汲井水将茶连壶浸在盆内,不时更换,取其凉意而已。」
  2. 姓。如明代有冰如鉴。
  1. 使用冰块或利用冰箱以防腐或减低温度。如:「把这块肉冰起来。」
  2. 比喻受人冷淡、不加注意,或不受重用。如:「他被冰了许多年,现在才受重用。」
  1. 寒冷。如:「冰凉」、「冰冷」。
  2. 清高的、纯洁的。如:「冰心」。
  3. 白嫩如冰的。如:「冰肌」、「冰肤」。
  4. 冷酷、没感情。如:「她的态度很冰,很难应付。」
痕 hén《國語辭典》

痕 [ hén ]

  1. 伤疤。如:「伤痕」。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三国演义·第六八回》:「孙权手指其痕,一一问之,周泰具言战斗被伤之状。」
  2. 事物留下的印迹。如:「水痕」、「苔痕」、「墨痕」。唐·杜甫〈月夜〉诗:「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1.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2.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3. 姓。如宋代有初暐。
  1.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2.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3.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4.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1.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2.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3.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断 ( 斷 ) duàn
断 [ duàn ]
  1.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线风筝。
  2. 不继续,禁绝:~粮。~水。~炊。~奶。~档。~流。~种(zhóng )。~交。~片。~续。~子绝孙。
  3. 判定,决定:判~。诊~。~狱(审理和判决罪案)。
  4. 一定,绝对:~乎不可。~然施行。
香缕(香縷)xiāng lǚ
袅袅升腾的香烟。 宋 陆游 《遣兴》诗:“汤嫩雪涛翻茗椀,火温香缕上衣篝。”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