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要 yào/yāo《國語辭典》
要 [ yào ]
名- 關鍵、重點。如:「提要」、「綱要」、「摘要」。
- 索取、討取。如:「要帳」、「要飯」。
- 收為己有。如:「這件衣服我要了。」
- 請求、拜託。如:「他要我替他辦一件事。」
- 需要。如:「我要一枝筆。」
- 重大的、重要的。如:「要港」、「要人」、「要職」。
- 切當的。參見「要道 」條。
- 概括、總括。用於文言文。如:「要言之,為人應以誠字居心。」《史記·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為統紀,豈可緄乎?」
- 應該。如:「你要知道,這是不容易的事。」
- 即將。如:「我要出門了。」、「天要下雨了。」
- 表示提醒或命令人做某事。如:「不論環境如何困厄,我們都要腳踏實地,好好做人。」、「別忘了要告訴他,要仔細檢查,別再出錯。」
- 表示想、希望做某事。唐·韓愈〈竹逕〉詩:「若要添風月,應除數百竿。」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一二齣》:「要知心腹事,但聽口中言。」
- 如果。表示假設的關係。如:「明天要是下雨,我就不去了。」
- 要麼的簡稱。表示選擇的關係。如:「這件事要就是不做,要就是一口氣將它完成。」
要 [ yāo ]
名- 人體軀幹的中段部分。《說文解字·舁部》:「要,身中也。」《墨子·兼愛中》:「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通「腰」。
- 盟約。《論語·憲問》:「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三國魏·何晏·集解:「孔曰:『久要,舊約也。』」
- 姓。如漢代有要競。
- 約定、約束。《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 邀請。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 求取。如:「要求」。《孟子·告子上》:「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
- 脅迫。如:「要挾」。《論語·憲問》:「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 攔阻、截擊。《孟子·公孫丑下》:「使數人要於路,曰:『請必無歸而造於期。』」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记住:博闻强~。
- 标志,记号。
死生 sǐ shēng
(1).死亡和生存。《易·繫辞上》:“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説。”《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宋 苏轼 《题文与可墨竹》:“谁云死生隔,相见如 龚 隗 。”
(2).犹言盈亏、消长。《孙子·虚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
(3).杀生。《国语·越语下》:“死生因天地之刑。” 韦昭 注:“死,杀也。”
(4).偏义复词。指生命。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阔,真堪託死生。”
(5).偏义复词。指死亡。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二:“畏人默坐成痴钝,问旧惊呼半死生。” ——《漢語大詞典》
(2).犹言盈亏、消长。《孙子·虚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
(3).杀生。《国语·越语下》:“死生因天地之刑。” 韦昭 注:“死,杀也。”
(4).偏义复词。指生命。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阔,真堪託死生。”
(5).偏义复词。指死亡。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二:“畏人默坐成痴钝,问旧惊呼半死生。” ——《漢語大詞典》
真道 zhēn dào
犹真理。旧时常指道教或其他宗教的教义。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所以真道不交乎世,神仙罕游人间,正为此耳。” 唐 康骈 《剧谈录·严使君遇终南山隐者》:“ 大中 末, 建州 刺史 严士则 本 穆宗 朝为尚衣奉御,颇好真道。”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叙》:“抑或有心怀疑义者欲寻其绪而识其端,不遇解释之人而疑终莫袪,无怪乎真道日在天下而真理终不明於人心也。” ——《漢語大詞典》
理 lǐ《國語辭典》
理 [ lǐ ]
动- 雕琢玉石。《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 修整、整治、使整齐。如:「整理」、「治理」、「理家」、「管理」。
- 办事、处置。如:「办理」、「处理」、「代理」。
- 对别人的言行有所反应。如:「答理」、「理会」、「不理不睬」。
- 温习、熟习。如:「书不理不熟。」明·无名氏《闹铜台·楔子》:「英雄贯满东京府,曾理兵书习六韬。」
- 条纹、纹路。如:「肌理」、「纹理」。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物异》:「建城县出燃石,色黄理疏,以水灌之则热,安鼎其上,可以炊也。」
- 事物的规律、意旨。如:「天理」、「公理」、「真理」、「义理」、「定理」。
- 顺序、层次。如:「有条有理」。《荀子·儒效》:「井井兮有理也。」
- 物理学科或自然学科。如:「理化」、「理工」。
- 姓。如殷商时代有理征。
须 ( 須 鬚 ) xū
须 [ xū ]
-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 〔~臾〕片刻,一会儿。
-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眉(男子的代称)。~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 像胡须的东西:~根。触~。
凭 ( 憑 ) píng《國語辭典》
- 「凭 」的异体字。
邹鲁(鄒魯)zōu lǔ
(1). 邹国 、 鲁国 的并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里为冠盖,门成 邹 鲁 。”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碑》:“国成 陶 唐 ,家成 邹 鲁 。”
(2). 邹 , 孟子 故乡; 鲁 , 孔子 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 清 钱谦益 《河南河南府永宁县知县孙志元授文林郎制》:“具官某服 邹 鲁 之遗教,作 江 汉 之名儒。”
(3).借指 孔 孟 。 ——《漢語大詞典》
(2). 邹 , 孟子 故乡; 鲁 , 孔子 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 清 钱谦益 《河南河南府永宁县知县孙志元授文林郎制》:“具官某服 邹 鲁 之遗教,作 江 汉 之名儒。”
(3).借指 孔 孟 。 ——《漢語大詞典》
圣人(聖人)shèng rén
(1).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易·乾》:“圣人作而万物睹。”《孟子·滕文公下》:“ 尧 舜 既没,圣人之道衰。”《淮南子·俶真训》:“下揆三泉,上寻九天,横廓六合,揲贯万物,此圣人之游也。” 唐 韩愈 《原道》:“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出,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道。”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余始读《易》,至《繫辞传》,曰:大哉言乎!天地阴阳造化之賾,尽在是矣,非圣人孰能作之?” 毛泽东 《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有些人似乎以为,一进了共产党都是圣人,没有分歧,没有误会,不能分析。”
(2).专指 孔子 。《孟子·公孙丑上》:“ 子夏 、 子游 、 子张 ,皆有圣人之一体。” 唐 陆龟蒙 《复友生论文书》:“六籍中独《诗》、《书》、《易象》与 鲁 《春秋》经圣人之手耳。” 明 李东阳 《诗话》:“ 荆楚 之音,圣人不録,实以要荒之故。” 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 中国 古代在圣人那里读书的青年们,不但没有学过革命的理论,而且不实行劳动。”
(3).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圣人筐篚恩,实愿邦国活。” 仇兆鳌 注:“ 唐 人称天子皆曰圣人。” 宋 欧阳修 《丰乐亭记》:“及 宋 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叵奈 杨国忠 这廝好生无礼,在圣人前奏准,着我做 渔阳 节度使,明陞暗贬。”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侧闻宫中圣人又復减膳持斋,对天涕泣。”
(4).称皇后、皇太后。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禁中称乘舆及后妃,多因 唐 人故事,谓至尊为官家,谓后为圣人,嬪妃为娘子。”《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五年》:“﹝ 关礼 ﹞入见太皇太后而泣,问其故, 礼 对曰:‘圣人读书万卷,亦尝见有如此时而保无乱者乎?’”
(5).泛称佛、菩萨等得道者。《涅槃经·圣行品七之一》:“以何等故名佛菩萨为圣人耶?如是等人有圣法故。”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融觉寺》:“﹝ 西域 ﹞沙门常东向遥礼之,号 曇謨最 为东方圣人。” 隋 王通 《中说·周公》:“或问佛。子曰:‘圣人也。’” 元 耶律楚材 《〈楞严外解〉序》:“学至於佛,则无可学者,乃知佛即圣人,圣人非佛。” 明 唐寅 《释迦如来赞》:“西方有大圣人,不言而自信,不治而不乱,巍巍乎独出三界之外,名之为佛。”
(6).对有异术的仙道、方士等的尊称。《晋书·艺术传·郭黁》:“百姓闻 黁 起兵,咸以圣人起事,事无不成,故相率从之如不及。”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辛公平上仙》:“二人相顾方笑,而 臻 适入,执其手曰:‘圣人矣。’”《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 陇西 处士 王嘉 ,隐居 倒虎山 ,有异术,能知未然; 秦 人神之。 秦王 坚 、 后秦王 萇 及 慕容冲 皆遣使迎之。十一月, 嘉 入 长安 ,众闻之,以为 坚 有福,故圣人助之。”
(7).清酒的别称。亦指酒之清者。《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三国志·魏志·徐邈传》:“时科禁酒,而 邈 私饮至於沉醉,校事 赵达 问以曹事, 邈 曰:‘中圣人。’ 达 白之 太祖 , 太祖 甚怒。度辽将军 鲜于辅 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邈 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 宋 杨万里 《和萧伯和春兴》:“圣人枉索方兄价,我与贤人也一中。”参见“ 中2圣人 ”。 ——《漢語大詞典》
(2).专指 孔子 。《孟子·公孙丑上》:“ 子夏 、 子游 、 子张 ,皆有圣人之一体。” 唐 陆龟蒙 《复友生论文书》:“六籍中独《诗》、《书》、《易象》与 鲁 《春秋》经圣人之手耳。” 明 李东阳 《诗话》:“ 荆楚 之音,圣人不録,实以要荒之故。” 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 中国 古代在圣人那里读书的青年们,不但没有学过革命的理论,而且不实行劳动。”
(3).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圣人筐篚恩,实愿邦国活。” 仇兆鳌 注:“ 唐 人称天子皆曰圣人。” 宋 欧阳修 《丰乐亭记》:“及 宋 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叵奈 杨国忠 这廝好生无礼,在圣人前奏准,着我做 渔阳 节度使,明陞暗贬。”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侧闻宫中圣人又復减膳持斋,对天涕泣。”
(4).称皇后、皇太后。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禁中称乘舆及后妃,多因 唐 人故事,谓至尊为官家,谓后为圣人,嬪妃为娘子。”《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五年》:“﹝ 关礼 ﹞入见太皇太后而泣,问其故, 礼 对曰:‘圣人读书万卷,亦尝见有如此时而保无乱者乎?’”
(5).泛称佛、菩萨等得道者。《涅槃经·圣行品七之一》:“以何等故名佛菩萨为圣人耶?如是等人有圣法故。”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融觉寺》:“﹝ 西域 ﹞沙门常东向遥礼之,号 曇謨最 为东方圣人。” 隋 王通 《中说·周公》:“或问佛。子曰:‘圣人也。’” 元 耶律楚材 《〈楞严外解〉序》:“学至於佛,则无可学者,乃知佛即圣人,圣人非佛。” 明 唐寅 《释迦如来赞》:“西方有大圣人,不言而自信,不治而不乱,巍巍乎独出三界之外,名之为佛。”
(6).对有异术的仙道、方士等的尊称。《晋书·艺术传·郭黁》:“百姓闻 黁 起兵,咸以圣人起事,事无不成,故相率从之如不及。”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辛公平上仙》:“二人相顾方笑,而 臻 适入,执其手曰:‘圣人矣。’”《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 陇西 处士 王嘉 ,隐居 倒虎山 ,有异术,能知未然; 秦 人神之。 秦王 坚 、 后秦王 萇 及 慕容冲 皆遣使迎之。十一月, 嘉 入 长安 ,众闻之,以为 坚 有福,故圣人助之。”
(7).清酒的别称。亦指酒之清者。《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三国志·魏志·徐邈传》:“时科禁酒,而 邈 私饮至於沉醉,校事 赵达 问以曹事, 邈 曰:‘中圣人。’ 达 白之 太祖 , 太祖 甚怒。度辽将军 鲜于辅 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邈 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 宋 杨万里 《和萧伯和春兴》:“圣人枉索方兄价,我与贤人也一中。”参见“ 中2圣人 ”。 ——《漢語大詞典》
儒 rú《國語辭典》
儒 [ rú ]
名- 术士,古代指有某种特殊技能或知识的人。《说文解字·人部》:「儒,术士之偁。」《周礼·天官·大宰》:「四曰儒,以道得民。」汉·郑玄·注:「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
- 学者、读书人。如:「博学鸿儒」。《红楼梦·第一回》:「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一个穷儒。」
- 孔子所创的思想学派。《孟子·尽心下》:「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 参见「[[侏儒]]」条。
- 懦弱畏事。《魏书·卷八八·良吏传·序》:「是故搏击为侯,起不旋踵;儒弱贻咎,录用无时。」通「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