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碧桃千树自开落,飞桥架空来者谁?

陆游宋代〕《记九月二十六夜梦

海山万峰郁参差,宫殿插水蟠蛟螭。
碧桃千树自开落,飞桥架空来者谁?桐枝高耸宿丹凤,莲叶半展巢金龟。
和风微度宝筝响,永日徐转帘阴移。
西厢恍记旧游处,素壁好在寻春诗。
当年意气不少让,跌宕醉墨纷淋漓。
宿酲未解字犹湿,人间岁月浩莫推。
叹惊抚几忽梦断,海阔天远难重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碧桃千树开落飞桥架空来者

碧桃 bì táo
(1).桃树的一种。花重瓣,不结实,供观赏和药用。一名千叶桃。 唐 郎士元 《听邻家吹笙》诗:“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花木》:“碧桃有深红者,粉红者,白者,而粉红之娇艷尤为夐絶。” 清 孙枝蔚 《别眄柯园》诗:“银杏百年树,碧桃千朵花。”《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红白相间的双色碧桃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2).桃实的一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桃》:“其实有红桃、緋桃、碧桃、緗桃、白桃、乌桃、金桃、银桃、臙脂桃,皆以色名者也。”
(3).古诗文中多特指传说中 西王母 给 汉武帝 的仙桃。 唐 许浑 《故洛城》诗:“可怜 緱岭 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唐 韩偓 《荔枝》诗之一:“ 汉武 碧桃争比得,枉令 方朔 号偷儿。” 清 陈维嵩 《采桑子·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词之三:“百幅霞綃,十斛龙膏,何必 蓬山 访碧桃?”  ——《漢語大詞典》
千树(千树)
唐 王烈 雪 半夜一窗晓,平明千树春。
唐 李群玉 山榴 洞中春气蒙笼暄,尚有红英千树繁。  ——《骈字类编》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开落(開落)kāi luò
(1).(花的)开放和萎谢。 闽 徐夤 《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韵》:“光阴嫌太促,开落一何频!”
(2).谓张开和收落。 明 李东阳 《〈南行稿〉序》:“其间流峙之殊形,飞跃开落之异情,耳目所接,兴况所寄,左触右激,发乎言而成声,虽欲止之,亦有不可得而止矣。”
(3).犹除名。《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令两京及诸州每岁造僧帐,有死亡、归俗,皆随时开落。”  ——《漢語大詞典》
飞桥(飛橋)fēi qiáo
(1).架设于高空的桥梁。《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又言‘有飞桥数百里,可度海北’。”《三国演义》第三四回:“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
(2).军用渡河装置,如浮桥之类。《六韬·军用》:“渡沟壍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着转关轆轤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水浒传》第一○五回:“用飞桥转关轆轤,越沟堑,渡池濛。”
(3).工业用的高空运输设备。 林斤澜 《母女》:“还有七八条飞桥,架在半空里,皮带骨碌碌,团团转,把砂子石头卷上山坡。”  ——《漢語大詞典》
架空 jià kōng
(1).凌空。房屋、栈、桥等下面用柱子等支撑而离开地面。 唐太宗 《置酒坐飞阁》诗:“高轩临碧渚,飞檐迥架空。” 五代 王周 《路次覆盆驿》诗:“曾上 青泥 蜀 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 宋 陆游 《明州》诗:“村步有船衔尾泊,江桥无柱架空横。”
(2).比喻虚浮不实,没有基础。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今研覈至论,渊乎有味,非游言架空之徒,喜未尝不至抃也。”《西游记》第四十回:“那泼物,有认得你的在这里哩!莫要只管架空捣鬼,説谎哄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考代书》:“无论原、被,止要据事明白直书,不许架空装点。”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封神传》﹞较《水滸》固失之架空,方《西游》又逊其雄肆。” 秦牧 《艺海拾贝·高高翘起的象鼻子》:“文学作品,如果离开了思想、丰富的生活经验,而只是去追求架空的情节,这自然是邪道。”
(3).比喻暗中排斥,使失去实权。如:他事事独断独行,把别人都架空了。  ——《漢語大詞典》
来者(來者)lái zhě
(1).将来的事。《易·繫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吕氏春秋·听言》:“往者不可及,来者不可待。” 唐 韩愈 《别知赋》:“知来者之不可以数,哀去此而无由。”
(2).将来的人;后辈。《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此人皆意有鬱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李善 注:“言故述往前行事,思令将来人知己之志。” 宋 曾巩 《洪州新建县厅壁记》:“故予为之载其行治,而因著其为县之难,使来者得览焉。”
(3).来的人。《左传·宣公十七年》:“吾若善逆彼以怀来者,吾又执之,以信 齐 沮,吾不既遇矣乎?”《史记·曹相国世家》:“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 参 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 清 彭绍升 《读史记》:“下及鱼鳖,上及飞鸟,跂行喙息,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而避危殆。故来者不止,天之道也。”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