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繁言不尽思亲泪,展读如闻觌面悲。

戴亨清代〕《接闽南富氏姊书载饥寒甚迫感赋二章 其一

一缄经岁抵荒陲,惊定将开喜复疑。万里身孤艰苦日,十年音断别离时。

繁言不尽思亲泪,展读如闻觌面悲。极目南天空浩叹,角声哀咽朔风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繁言不尽思亲展读觌面

繁言 fán yán
(1).多言。《鬼谷子·权》:“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观要得理。”
(2).犹烦言。不满的议论。《明史·李廷机传》:“待命逾年,乃屏居荒庙,廷臣犹有繁言。”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二十年前,京师酒全非此味,南茶北酒,南人渐有繁言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其子幼,即遣就外塾宿。至十七八,亦稍闻繁言,每泣諫。”  ——《漢語大詞典》
不尽(不盡)bù jìn
(1).未完;无尽。《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弥子 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朱自清 《阿河》:“前面偏左的地方,是一片淡蓝的湖水,对岸环拥着不尽的青山。”
(2).犹不已。《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景清 在席上叙起姪儿许多英雄了得, 京娘 欢喜不尽。”
(3).不完全。 茅盾 《子夜》三:“目前这几位实业家就不是一业,他们各人的本身利害关系就彼此不尽相同。”
(4).书信末尾用语。犹言不一一。  ——《漢語大詞典》
思亲(思親)sī qīn
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淮南子·诠言训》:“故祭祀思亲,不求福。”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漢語大詞典》
泪 ( 淚 ) lèi《國語辭典》
  1. 「泪 」的异体字。
展读(展讀)zhǎn dú
犹阅读。 宋 秦观 《答傅彬老简》:“发函展读,殆不能释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适 葛 闻 温 菊变緑,讶之,躬诣其斋,见词便取展读。” 郭沫若 《落叶·第二十七信》:“我赶快到无人的空室里开来展读了。”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觌面(覿面)dí miàn
当面;迎面;见面。 宋 陆游 《前诗感慨颇深犹吾前日之言也明日读而悔之乃复作此然亦未能超然物外也》诗:“世人欲觅何由得,覿面相逢唤不应。”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四折:“与俺这母亲重覿面,怎么俺兄弟爹爹也不见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羣鬼啾啾,渐逼近,比及覿面,皆悚然辟易。”《老残游记》第七回:“这口号喊出,那大盗就覿面碰着,彼此打个招呼,也决不动手的。” 徐兴业 《金瓯缺》第十九章二:“他不是对某些人更加笑颜相对,喜气迎人,便是对某些人把面孔拉得更长了,觌面相逢,也不屑点一个头,竟然扬长而过。”  ——《漢語大詞典》
悲 bēi《國語辭典》

悲 [ bēi ]

  1. 哀伤。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 思念、顾念。《诗经·豳风·东山》:「我东日归,我心西悲。」《汉书·卷一·高帝纪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
  1. 哀痛。如:「忍悲」、「含悲」、「乐极生悲」。唐·白居易〈新乐府·上阳白发人〉:「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2. 佛学中拔除众生痛苦的行为、心境。如:「慈悲」。
  1. 哀伤的。《诗经·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2. 凄厉的。如:「悲曲」、「悲声」。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