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清谈(清談)qīng tán
亦作“ 清谭 ”。
(1).清雅的谈论。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清谈同日夕,情盼叙忧勤。” 唐 杜甫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清谈慰老夫,开卷得佳句。” 前蜀 韦庄 《寄从兄遵》诗:“不将高卧邀 刘主 ,自吐清谈护 汉 储。”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公清谈干云,而尤长奏对。”
(2).犹清议。谈论的内容以对人物、时事的批评为主。《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靖 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俗间有戏妇之法……然民间行之日久,莫觉其非,或清谈所不能禁,非峻刑不能止也。”《梁书·沈约传》:“自负高才,昧於荣利,乘时藉世,颇累清谈。”
(3).谓 魏 晋 时期崇尚 老 庄 ,空谈玄理的风气。亦称玄谈。清谈重心集中在有无、本末之辨。始于 三国 魏 何晏 、 夏侯玄 、 王弼 等,至 晋 王衍 辈而益盛,延及 齐 梁 不衰。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 袁生 ,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谈而已。”《晋书·隐逸传·鲁褒》:“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谈,对之睡寐。” 宋 王安石 《谢安》诗:“ 谢公 才业自超羣,误长清谈助世纷。”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 魏 晋 清谭之士林, 东汉 礼教节义之士林也。”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东晋 以后,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由《世说新语》一书里可以看到。”
(4).后世亦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迄今专以八股六韵,徒事清谈,抛离实事。” 沙汀 《忆邵荃麟同志》:“有人曾妄言 荃麟同志 喜欢‘清谈’。不!尽管我们谈话不少,他却从未说过空话。”
(5).泛指一般闲谈。 清 沈涛 《〈瑟榭丛谈〉自序》:“或爨苏清谈,閒话风土。”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诸 桂阳 方外神怪清谭之资,不可闕也。” 沙汀 《困兽记》十一:“这里主要的消遣是清谈。内容无所不包,上到国家大事,下至某节街上忽然发现了一匹老鼠的残骸。” ——《漢語大詞典》
(1).清雅的谈论。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清谈同日夕,情盼叙忧勤。” 唐 杜甫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清谈慰老夫,开卷得佳句。” 前蜀 韦庄 《寄从兄遵》诗:“不将高卧邀 刘主 ,自吐清谈护 汉 储。”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公清谈干云,而尤长奏对。”
(2).犹清议。谈论的内容以对人物、时事的批评为主。《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靖 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俗间有戏妇之法……然民间行之日久,莫觉其非,或清谈所不能禁,非峻刑不能止也。”《梁书·沈约传》:“自负高才,昧於荣利,乘时藉世,颇累清谈。”
(3).谓 魏 晋 时期崇尚 老 庄 ,空谈玄理的风气。亦称玄谈。清谈重心集中在有无、本末之辨。始于 三国 魏 何晏 、 夏侯玄 、 王弼 等,至 晋 王衍 辈而益盛,延及 齐 梁 不衰。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 袁生 ,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谈而已。”《晋书·隐逸传·鲁褒》:“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谈,对之睡寐。” 宋 王安石 《谢安》诗:“ 谢公 才业自超羣,误长清谈助世纷。”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 魏 晋 清谭之士林, 东汉 礼教节义之士林也。”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东晋 以后,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由《世说新语》一书里可以看到。”
(4).后世亦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迄今专以八股六韵,徒事清谈,抛离实事。” 沙汀 《忆邵荃麟同志》:“有人曾妄言 荃麟同志 喜欢‘清谈’。不!尽管我们谈话不少,他却从未说过空话。”
(5).泛指一般闲谈。 清 沈涛 《〈瑟榭丛谈〉自序》:“或爨苏清谈,閒话风土。”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诸 桂阳 方外神怪清谭之资,不可闕也。” 沙汀 《困兽记》十一:“这里主要的消遣是清谈。内容无所不包,上到国家大事,下至某节街上忽然发现了一匹老鼠的残骸。” ——《漢語大詞典》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 〔~豫〕迟疑不决。
- 〔~疑〕迟疑。
-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当时(當時)dāng shí
(1).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昔时。《韩诗外传》卷一:“臣先殿上絶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致。今幸得用於臣之义,尚可为王破 吴 而强 楚 。” 唐 曹唐 《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诗:“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近来怕説当时事,结徧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田汉 《江西杂咏·初访井冈山之四》:“龙潭日夜奔飞瀑,犹作当时怒吼声。”
(2).指当时的人们。《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秉理照物,动必研几,当时嗟服,若有神道。” 李周翰 注:“言既研几而为断决,则当时之人嗟叹而服之,若有神明之道也。”《新唐书·苏晋传》:“ 晋 与 齐澣 更典二都选,既糊名校判,而 晋 独事赏拔,当时誉之。”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 沈传师 ﹞亦为史官,及出领 湖南 、 江西 ,奉詔在镇修《宪宗实録》,当时荣之。”
(3).指在位的皇帝。《后汉书·邓彪传》:“ 永元 初, 竇氏 专权骄纵,朝廷多有諫争,而 彪 在位修身而已,不能有所匡正……故颇以此致讥,然当时宗其礼让。” 明 李贽 《书苏文忠公外纪后》:“ 苏长公 以文字故获罪当时,亦以文字故取信於朋友,流声於后世。”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试读檜枝词,掉舌刺当时。这根株深泉无曲处,分明是妬杀九重飞。”
(4).正当青春之时。 唐 长孙佐辅 《对镜吟》:“粧成持照尚当时,只畏愁多遽变衰。”《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徐 氏 丹桂 ,年正当时,误了佳期,心中常怀不足。”《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看这姑娘年纪已在当时,情竇料也开了。”
(5).官名。《管子·五行》:“ 黄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蚩尤 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冢田虎 曰:“当时,官名。”
(1).适时。《荀子·解蔽》:“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汉书·严安传》:“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之。” 欧阳山 《苦斗》六一:“如今 何 家又是官,又是富,正是当时得令,势大财雄。”
(2).就在那个时刻;即时。《海内十洲记·祖洲》:“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天有不测风雨,人有当时祸福。” ——《漢語大詞典》
(2).指当时的人们。《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秉理照物,动必研几,当时嗟服,若有神道。” 李周翰 注:“言既研几而为断决,则当时之人嗟叹而服之,若有神明之道也。”《新唐书·苏晋传》:“ 晋 与 齐澣 更典二都选,既糊名校判,而 晋 独事赏拔,当时誉之。”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 沈传师 ﹞亦为史官,及出领 湖南 、 江西 ,奉詔在镇修《宪宗实録》,当时荣之。”
(3).指在位的皇帝。《后汉书·邓彪传》:“ 永元 初, 竇氏 专权骄纵,朝廷多有諫争,而 彪 在位修身而已,不能有所匡正……故颇以此致讥,然当时宗其礼让。” 明 李贽 《书苏文忠公外纪后》:“ 苏长公 以文字故获罪当时,亦以文字故取信於朋友,流声於后世。”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试读檜枝词,掉舌刺当时。这根株深泉无曲处,分明是妬杀九重飞。”
(4).正当青春之时。 唐 长孙佐辅 《对镜吟》:“粧成持照尚当时,只畏愁多遽变衰。”《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徐 氏 丹桂 ,年正当时,误了佳期,心中常怀不足。”《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看这姑娘年纪已在当时,情竇料也开了。”
(5).官名。《管子·五行》:“ 黄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蚩尤 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冢田虎 曰:“当时,官名。”
(1).适时。《荀子·解蔽》:“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汉书·严安传》:“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之。” 欧阳山 《苦斗》六一:“如今 何 家又是官,又是富,正是当时得令,势大财雄。”
(2).就在那个时刻;即时。《海内十洲记·祖洲》:“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天有不测风雨,人有当时祸福。” ——《漢語大詞典》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名-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遗爱(遺愛)yí ài
(1).谓遗留仁爱于后世。《国语·晋语二》:“死必遗爱,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汉书·叙传下》:“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餘思。” 唐 王维 《故右豹韬卫长史赐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门而鳧舃,皆为政以德,遗爱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广济》诗:“知君忠孝志,遗爱 楚 人间。”
(2).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天子以 张翕 有遗爱,乃拜其子 湍 为太守。” 晋 陶潜 《影答形》诗:“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爱的人。《左传·昭公二十年》:“及 子产 卒, 仲尼 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杜预 注:“ 子产 见爱,有古人之遗风。”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 ﹞治国以体,民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餘泣。虽古之遗爱,何以加兹。”《新唐书·崔琳传》:“﹝ 崔琳 ﹞ 天宝 二年卒,祕书监 潘肃 闻之,泫然曰:‘古遗爱也!’”
(4).爱未遍及;偏爱。《后汉书·宦者传·张让》:“ 扶风 人 孟佗 ,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竭馈问,无所遗爱。奴咸德之。”
(5).谓抛弃亲爱之人。《宋书·氐胡传·胡大且渠蒙逊》:“臣伏寻 头元嘉 以来,实有忠诚於国,弃亲遗爱,诚在可嘉。”
(6).指死者遗留下的所爱的人或物。《西湖佳话·六桥才迹》:“太后因不悦道:‘先帝遗爱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个释放之意。” ——《漢語大詞典》
(2).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天子以 张翕 有遗爱,乃拜其子 湍 为太守。” 晋 陶潜 《影答形》诗:“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爱的人。《左传·昭公二十年》:“及 子产 卒, 仲尼 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杜预 注:“ 子产 见爱,有古人之遗风。”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 ﹞治国以体,民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餘泣。虽古之遗爱,何以加兹。”《新唐书·崔琳传》:“﹝ 崔琳 ﹞ 天宝 二年卒,祕书监 潘肃 闻之,泫然曰:‘古遗爱也!’”
(4).爱未遍及;偏爱。《后汉书·宦者传·张让》:“ 扶风 人 孟佗 ,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竭馈问,无所遗爱。奴咸德之。”
(5).谓抛弃亲爱之人。《宋书·氐胡传·胡大且渠蒙逊》:“臣伏寻 头元嘉 以来,实有忠诚於国,弃亲遗爱,诚在可嘉。”
(6).指死者遗留下的所爱的人或物。《西湖佳话·六桥才迹》:“太后因不悦道:‘先帝遗爱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个释放之意。” ——《漢語大詞典》
应从 yìng cóng
对某种建议表示同意或答应。例如:他点头应从了大家的建议。 ——《漢語大詞典》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日闻(日闻)
唐 杜甫 有感五首 其三 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