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五两(五兩)wǔ liǎng
(1).谓两只配成一双。《诗·齐风·南山》:“葛屨五两,冠緌双止。” 朱熹 集传:“两,二履也。” 王夫之 稗疏:“按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以两为一列也。乃与冠緌必双,男女有匹之义合。”
(2).犹言五匹。《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贾公彦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 郑玄 注:“纳币谓昏礼纳徵也。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今谓之匹。”
(3).五兵技巧。《吕氏春秋·简选》:“ 晋文公 造五两之士五乘,鋭卒千人。” 高诱 注:“两,技也,五技之人。” 陈奇猷 校释引 金其源 曰:“五两即五技,亦即五兵。士谓勇士。五两之士,谓能用五兵技巧之勇士也。”
(4).代称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章炳麟 《封建考》:“夫 晋 之五两, 吴 之多力、利趾, 越 之习流, 魏 之武卒, 秦 之鋭士,虽出征调,犹选练中程。”
(5).亦作“ 五緉 ”。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文选·郭璞〈江赋〉》:“覘五两之动静。” 李善 注:“兵书曰:‘凡候风法,以鸡羽重八两,建五丈旗,取羽繫其巔,立军营中。’ 许慎 《淮南子》注曰:‘綄,候风也, 楚 人谓之五两也。’” 唐 独孤及 《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斐侍御》诗:“东风满帆来,五两如弓弦。” 宋 贺铸 《木兰花》词:“朝来著眼沙头认,五两竿摇风色顺。”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虏循》:“被他火箭飞来紧。我船五緉见火就着。” ——《漢語大詞典》
(2).犹言五匹。《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贾公彦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 郑玄 注:“纳币谓昏礼纳徵也。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今谓之匹。”
(3).五兵技巧。《吕氏春秋·简选》:“ 晋文公 造五两之士五乘,鋭卒千人。” 高诱 注:“两,技也,五技之人。” 陈奇猷 校释引 金其源 曰:“五两即五技,亦即五兵。士谓勇士。五两之士,谓能用五兵技巧之勇士也。”
(4).代称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章炳麟 《封建考》:“夫 晋 之五两, 吴 之多力、利趾, 越 之习流, 魏 之武卒, 秦 之鋭士,虽出征调,犹选练中程。”
(5).亦作“ 五緉 ”。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文选·郭璞〈江赋〉》:“覘五两之动静。” 李善 注:“兵书曰:‘凡候风法,以鸡羽重八两,建五丈旗,取羽繫其巔,立军营中。’ 许慎 《淮南子》注曰:‘綄,候风也, 楚 人谓之五两也。’” 唐 独孤及 《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斐侍御》诗:“东风满帆来,五两如弓弦。” 宋 贺铸 《木兰花》词:“朝来著眼沙头认,五两竿摇风色顺。”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虏循》:“被他火箭飞来紧。我船五緉见火就着。” ——《漢語大詞典》
风微(风微)
唐 戴叔伦 赠月溪羽士 夜静金波冷,风微玉练平。
元 赵孟頫 人日立春 宫柳风微金缕重,御沟冰泮玉鳞生。 ——《骈字类编》
元 赵孟頫 人日立春 宫柳风微金缕重,御沟冰泮玉鳞生。 ——《骈字类编》
五板
诗百堵皆作传见一丈下注公羊传雉者何五板而堵五堵而雉五雉而城 八尺曰板
又世说桓元初并西夏领荆江二州二府一国于时始雪五处俱贺五板并入元版至即答版后皆粲然成章 ——《骈字类编》
又世说桓元初并西夏领荆江二州二府一国于时始雪五处俱贺五板并入元版至即答版后皆粲然成章 ——《骈字类编》
轻 ( 輕 ) qīng
轻 [ qīng ]
-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重。~型。~便(biàn )。~于鸿毛。~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 程度浅,数量少:年~。工作~。
- 用力小:~放。~声。~闲。~描淡写。
- 负载少,装备简省:~装。~骑。~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视。~蔑。~生。
- 随便,不庄重:~率(shuài)。~佻。~浮。
春江 chūn jiāng
(1).春天的江。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灩灩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诗之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 富春江 的简称。 ——《漢語大詞典》
(2). 富春江 的简称。 ——《漢語大詞典》
滟滟(灧灧)yàn yàn
亦作“灩灩”。亦作“灔灔”。
(1).水光貌。 南朝 梁 何逊 《望新月示同羁》诗:“的的与沙静,灧灧逐波轻。”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灩灩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明 刘基 《再次韵和十六夜月》:“金波灧灧将流瓦,玉砾荧荧恰近簷。” 赵朴初 《朝天措·北海夜泛同臣赞上座》词:“ 西湖 仿佛,濛濛烟树,灔灔波光。”
(2).水浮动貌。 唐 张籍 《朱鹭》诗:“避人引子入深壍,动处水纹开灧灧。” 金 元好问 《后湾别业》诗:“童童翠盖桑初合,灩灩苍波麦已匀。” 冰心 《寄小读者》十四:“偷闲划舟,抬头望一望滟滟的湖波,低头看滴达滴达消磨时间的手表,心灵中真是太苦了。”
(3).指飘动貌。 唐 元稹 《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诗:“蠡琖覆时天欲明,碧幌青灯风灩灩。”
(4).水盈溢貌。 唐 李群玉 《长沙陪裴大夫夜宴》诗:“泠泠玉漏初三滴,灩灩金觴已半酡。” 宋 欧阳修 《雪晴》诗:“悠悠野水来,灔灔西溪阔。” ——《漢語大詞典》
(1).水光貌。 南朝 梁 何逊 《望新月示同羁》诗:“的的与沙静,灧灧逐波轻。”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灩灩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明 刘基 《再次韵和十六夜月》:“金波灧灧将流瓦,玉砾荧荧恰近簷。” 赵朴初 《朝天措·北海夜泛同臣赞上座》词:“ 西湖 仿佛,濛濛烟树,灔灔波光。”
(2).水浮动貌。 唐 张籍 《朱鹭》诗:“避人引子入深壍,动处水纹开灧灧。” 金 元好问 《后湾别业》诗:“童童翠盖桑初合,灩灩苍波麦已匀。” 冰心 《寄小读者》十四:“偷闲划舟,抬头望一望滟滟的湖波,低头看滴达滴达消磨时间的手表,心灵中真是太苦了。”
(3).指飘动貌。 唐 元稹 《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诗:“蠡琖覆时天欲明,碧幌青灯风灩灩。”
(4).水盈溢貌。 唐 李群玉 《长沙陪裴大夫夜宴》诗:“泠泠玉漏初三滴,灩灩金觴已半酡。” 宋 欧阳修 《雪晴》诗:“悠悠野水来,灔灔西溪阔。” ——《漢語大詞典》
縠纹(縠紋)hú wén
绉纱似的皱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 唐 罗隐 《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诗:“御题綵服垂天眷,袍展花心透縠纹。” 宋 苏轼 《和张昌言喜雨》:“禁林夜直鸣江瀨,清 洛 朝回起縠纹。” 明 杨慎 《渡黑龙江时连雨水涨竟日乃济》诗:“雨过添清气,风生爱縠纹。” 清 陈其年 《减字木兰花·岁暮灯下作家书竟再系数词楮尾》词之五:“ 曲阿 湖上,重看縠纹平似掌。” ——《漢語大詞典》
平 píng《國語辭典》
平 [ píng ]
形- 不高不低、不凸出的。如:「平地」、「平房」、「平沙」。唐·王维〈观猎〉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宋·陆游〈初发夷陵〉诗:「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 协调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
- 均等的。如:「平均」、「平等」。
- 安宁的。如:「心平气和」、「风平浪静」。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没有战争的。如:「和平」、「太平」。唐·韩愈〈争臣论〉:「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
- 寻常的。如:「平日」、「平时」、「平常」。
- 不分胜负的。如:「平手」。
- 缺少变化的。如:「声音低平」。
- 公正的、无偏倚的。如:「平分」、「平反」。
- 不高不低的。如:「平推」、「平铲」。
- 使安定、征服。如:「平乱」、「跨海平魔」。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媾和、和好。《左传·桓公八年》:「秋,随及楚平,楚子将不许。」
- 压抑。如:「怨气难平」。
- 犁平、辗平、推平。如:「去将地平一平。」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平声 」条。
- 大陆地区北平市的简称。如:「王兄今日赴平公干。」
- 姓。如汉代有平当。
平 [ pián ]
动- 辨别。参见「平章百姓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