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屦云烟远游乐,衣裳风雪行路难。
春色重来意未阑,故人一去肯复还。
括苍洞天归旧隐,补陀海岸寻神山。
杖屦云烟远游乐,衣裳风雪行路难。
鸿飞冥冥鸥浩荡,安得置之鸡鹜间?
括苍洞天归旧隐,补陀海岸寻神山。
杖屦云烟远游乐,衣裳风雪行路难。
鸿飞冥冥鸥浩荡,安得置之鸡鹜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杖屦(杖屨)zhàng jù
(1).手杖与鞋子。古礼,五十岁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为尊敬长辈,长者可先入室,后脱鞋。《礼记·曲礼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 郑玄 注:“撰犹持也。” 孔颖达 疏:“撰杖屨者,则君子自执杖,在坐著屨。”《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詔 復恭 致仕,赐杖屨。”
(2).对老者、尊者的敬称。 唐 杜甫 《咏怀》之二:“南为 祝融 客,勉强亲杖屨,结託老人星, 罗浮 展衰步。” 仇兆鳌 注:“ 卢 注: 衡山 有 祝融峯 , 董鍊师 在焉,故思一亲其杖屨。” 宋 司马光 《祭颖公文》:“承乏諫垣,造请有禁,不亲杖屨,殆将再期,岂意一朝忽为永诀。”
(3).拄杖漫步。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诗:“兴来犹杖屨,目断更云沙。”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盟鸥》词:“先生杖屨无事,一日走千回。” 明 许时泉 《同甲会》:“杖屨问从何处,苍山赤叶林丘。” ——《漢語大詞典》
(2).对老者、尊者的敬称。 唐 杜甫 《咏怀》之二:“南为 祝融 客,勉强亲杖屨,结託老人星, 罗浮 展衰步。” 仇兆鳌 注:“ 卢 注: 衡山 有 祝融峯 , 董鍊师 在焉,故思一亲其杖屨。” 宋 司马光 《祭颖公文》:“承乏諫垣,造请有禁,不亲杖屨,殆将再期,岂意一朝忽为永诀。”
(3).拄杖漫步。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诗:“兴来犹杖屨,目断更云沙。”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盟鸥》词:“先生杖屨无事,一日走千回。” 明 许时泉 《同甲会》:“杖屨问从何处,苍山赤叶林丘。” ——《漢語大詞典》
云烟(雲煙)yún yān
亦作“ 云烟 ”。
(1).云雾,烟雾。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宫陛多巢穴,城闕生云烟。”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四折:“对着这烟波渔父国,还想起风雪酒家天,见了些靄靄云烟。”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远望一角海岸,白沙青浪映着朝日,云烟缭绕,好似拥出一片 亚洲 大陆的朝气。”
(2).比喻众多。 唐 李白 《古风》之四六:“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3).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宋 辛弃疾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词:“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 明 吴承恩 《贺留翁太丈七十寿词》:“及夫世事改矣,夙心灰矣,目前万幻付之云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十三:“出事公卿溯戊寅,云烟万态马蹄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荆宜施鹤光复记附录》:“虽得万乘卿相, 邓氏 铜山,亦不过 邯郸 一梦,顷刻化作云烟。”
(4).比喻松林。 唐 张祜 《题小松》诗:“何处劚云烟,新移此馆前。” 宋 陆游 《庄器之作招隐阁项平父诸人赋诗予亦继作》:“一窗萝月禁春瘦,万壑松风撼昼眠。我亦尚嫌林谷浅,因君更拟劚云烟。”
(5).比喻挥洒自如的墨迹。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张旭 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宋 苏轼 《次韵答满思复》:“纸落云烟供醉后,诗成珠玉看朝还。” 元 刘因 《米元章〈云烟迭嶂图〉》诗之一:“苦心只办云烟好,不救人呼作 米狂 。” ——《漢語大詞典》
(1).云雾,烟雾。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宫陛多巢穴,城闕生云烟。”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四折:“对着这烟波渔父国,还想起风雪酒家天,见了些靄靄云烟。”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远望一角海岸,白沙青浪映着朝日,云烟缭绕,好似拥出一片 亚洲 大陆的朝气。”
(2).比喻众多。 唐 李白 《古风》之四六:“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3).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宋 辛弃疾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词:“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 明 吴承恩 《贺留翁太丈七十寿词》:“及夫世事改矣,夙心灰矣,目前万幻付之云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十三:“出事公卿溯戊寅,云烟万态马蹄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荆宜施鹤光复记附录》:“虽得万乘卿相, 邓氏 铜山,亦不过 邯郸 一梦,顷刻化作云烟。”
(4).比喻松林。 唐 张祜 《题小松》诗:“何处劚云烟,新移此馆前。” 宋 陆游 《庄器之作招隐阁项平父诸人赋诗予亦继作》:“一窗萝月禁春瘦,万壑松风撼昼眠。我亦尚嫌林谷浅,因君更拟劚云烟。”
(5).比喻挥洒自如的墨迹。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张旭 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宋 苏轼 《次韵答满思复》:“纸落云烟供醉后,诗成珠玉看朝还。” 元 刘因 《米元章〈云烟迭嶂图〉》诗之一:“苦心只办云烟好,不救人呼作 米狂 。” ——《漢語大詞典》
远游(遠游)yuǎn yóu
亦作“ 远游 ”。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漢語大詞典》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漢語大詞典》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 笑:这事太可~了。
-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 姓。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衣裳 yī shang
(1).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毛 传:“上曰衣,下曰裳。”《陈书·沈众传》:“其自奉养甚薄,每於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屨。”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妇衣》:“妇人之服不殊,谓衣裳,上下同色也。今惟 越 人服青为然。”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不肯涂红抹粉,也不愿穿鲜艳的衣裳。”
(2).《易·繫辞下》:“ 黄帝 、 尧 、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 汉 焦赣 《易林·坤之讼》:“天之德室,温仁受福,衣裳所在,凶恶不起。”
(3).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后汉书·崔駰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南史·任昉传》:“於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輜軿击轊,坐客恒满。” 清 朱焘 《北窗呓语》:“衣裳之位置济济可观。”
(4).借指中国。 汉 扬雄 《法言·孝至》:“ 朱厓 之絶, 捐之 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后汉书·杨终传》:“故 孝元 弃 珠崖 之郡, 光武 絶 西域 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 李贤 注:“衣裳,谓中国也。”参见“ 中国 ”。 ——《漢語大詞典》
(2).《易·繫辞下》:“ 黄帝 、 尧 、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 汉 焦赣 《易林·坤之讼》:“天之德室,温仁受福,衣裳所在,凶恶不起。”
(3).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后汉书·崔駰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南史·任昉传》:“於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輜軿击轊,坐客恒满。” 清 朱焘 《北窗呓语》:“衣裳之位置济济可观。”
(4).借指中国。 汉 扬雄 《法言·孝至》:“ 朱厓 之絶, 捐之 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后汉书·杨终传》:“故 孝元 弃 珠崖 之郡, 光武 絶 西域 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 李贤 注:“衣裳,谓中国也。”参见“ 中国 ”。 ——《漢語大詞典》
风雪(风雪)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唐 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 孟郊 商州客舍 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
唐 刘禹锡 武昌老人说笛歌 古苔苍苍封老节,石上孤生饱风雪。
唐 崔涂 初过汉江 为报习家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 ——《骈字类编》
唐 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 孟郊 商州客舍 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
唐 刘禹锡 武昌老人说笛歌 古苔苍苍封老节,石上孤生饱风雪。
唐 崔涂 初过汉江 为报习家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 ——《骈字类编》
行路难(行路難)xíng lù nán
(1).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 唐 杜甫 《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絶,关塞萧条行路难。”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诗:“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挽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陈去病 《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 长安 。” ——《漢語大詞典》
(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挽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陈去病 《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 长安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