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阑齐稚子,蟠木老潜夫。
钱起〔唐代〕《山斋读书寄时校书杜叟》
日爱蘅茅下,闲观山海图。幽人自守朴,穷谷也名愚。
倒岭和溪雨,新泉到户枢。丛阑齐稚子,蟠木老潜夫。
忆戴差过剡,游仙惯入壶。濠梁时一访,庄叟亦吾徒。
倒岭和溪雨,新泉到户枢。丛阑齐稚子,蟠木老潜夫。
忆戴差过剡,游仙惯入壶。濠梁时一访,庄叟亦吾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丛 ( 叢 ) cóng
丛 [ cóng ]
- 聚集,许多事物凑在一起:~生。~聚。~密。
- 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草~。~刊。为~驱雀(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祠。
- 姓。
阑 ( 闌 ) lán
阑 [ lán ]
- 同“栏”。
- 同“拦”。
- 〔~干〕a.同“栏杆”;b.纵横交错,参差错落,如“梦啼妆泪红~~”。
- 〔~入〕进入不应进去的地方,混进,如“无票不得~~。”
- 残,尽,晚:夜~人静。~珊。
齐 ( 齊 ) qí/jì/zī/zhāi
齐 [ qí ]
-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整。参差不~。
-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河水~腰深。
- 同时;同样;一起:~名。~声。~心协力。一~前进。
- 全;完全:~全。人到~了。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 中国朝代名:南朝~。北朝~。
- 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药也。后作“剂”。
- 药剂:处~不过数种。后作“剂”。
- 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
- 成功;成熟:事能得~。后作“济”。
- 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
- 同“斋”。
- 斋戒:~三日而后行。
- 庄敬:~庄。~严。
稚子 zhì zǐ
亦作“穉子”。亦作“稺子”。
(1).幼子;小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怀王 稚子 子兰 劝王行:‘奈何絶 秦 欢!’ 怀王 卒行。” 唐 寒山 《诗》之二四八:“余劝诸稚子,急离火宅中。三车在门外,载你免飘蓬。” 杜牧 《朱坡》“小莲娃欲语,幽笋穉相携” 冯集梧 注引 宋 姚宽 《西溪丛语》:“ 杜牧之 诗云‘小莲娃欲语,幽笋穉相携’,言笋如穉子,与 杜甫 ‘竹根穉子无人见’同意。”按, 杜 诗“竹根穉子”指笋。 元 杨载 《春晚喜晴》诗:“歌呼从穉子,谈笑或嘉宾。”
(2).指胄子;贵族后代。《史记·五帝本纪》:“ 舜 曰:‘然,以 夔 为典乐,教稺子。’”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国子也。”按,《书·舜典》作“胄子”,稺、胄声相近。
(3).笋的别名。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七:“笋根稚子无人见,沙土鳬雏傍母眠。” 宋 惠洪 《冷斋夜话·稚子》:“ 唐 人《食笋》诗曰:‘稚子脱锦绷,駢头玉香滑。’则稚子为笋明矣……予问 韩子苍 , 子苍 曰:‘笋名稚子,老 杜 之意也。’”一说,“稚子”乃“雉子”之讹。《古乐府》有《雉子斑》诗。参阅《九家集注杜诗》 赵彦材 注。 ——《漢語大詞典》
(1).幼子;小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怀王 稚子 子兰 劝王行:‘奈何絶 秦 欢!’ 怀王 卒行。” 唐 寒山 《诗》之二四八:“余劝诸稚子,急离火宅中。三车在门外,载你免飘蓬。” 杜牧 《朱坡》“小莲娃欲语,幽笋穉相携” 冯集梧 注引 宋 姚宽 《西溪丛语》:“ 杜牧之 诗云‘小莲娃欲语,幽笋穉相携’,言笋如穉子,与 杜甫 ‘竹根穉子无人见’同意。”按, 杜 诗“竹根穉子”指笋。 元 杨载 《春晚喜晴》诗:“歌呼从穉子,谈笑或嘉宾。”
(2).指胄子;贵族后代。《史记·五帝本纪》:“ 舜 曰:‘然,以 夔 为典乐,教稺子。’”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国子也。”按,《书·舜典》作“胄子”,稺、胄声相近。
(3).笋的别名。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七:“笋根稚子无人见,沙土鳬雏傍母眠。” 宋 惠洪 《冷斋夜话·稚子》:“ 唐 人《食笋》诗曰:‘稚子脱锦绷,駢头玉香滑。’则稚子为笋明矣……予问 韩子苍 , 子苍 曰:‘笋名稚子,老 杜 之意也。’”一说,“稚子”乃“雉子”之讹。《古乐府》有《雉子斑》诗。参阅《九家集注杜诗》 赵彦材 注。 ——《漢語大詞典》
蟠木 pán mù
(1).指盘曲而难以为器的树木。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唐 孟郊 《山老吟》:“蟠木为我身,始得全天年。” 宋 李纲 《谢除尚书右仆射表》:“顾臣何者,被遇若兹。蟠木轮囷,无左右先容之助;循墙傴僂,怀颠危非据之慙。”
(2).传说中的山名。一说,即 扶桑 。《大戴礼记·五帝德》:“﹝ 顓頊 ﹞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 幽陵 ,南至于 交趾 ,西济于 流沙 ,东至于 蟠木 。” 孔广森 补注:“《海外经》曰: 东海 中有山焉,名曰 度索 ,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 裴駰 谓 蟠木 即此也。”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宫调曲四》:“ 阴陵 朝北附, 蟠木 引东臣。” 章炳麟 《封建考》:“昔在 顓頊 ,地东至 蟠木 ,南至 交趾 。 蟠木 者,一曰 榑木 ,则 扶桑 也。”参阅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史记一·五帝本纪》、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二》。 ——《漢語大詞典》
(2).传说中的山名。一说,即 扶桑 。《大戴礼记·五帝德》:“﹝ 顓頊 ﹞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 幽陵 ,南至于 交趾 ,西济于 流沙 ,东至于 蟠木 。” 孔广森 补注:“《海外经》曰: 东海 中有山焉,名曰 度索 ,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 裴駰 谓 蟠木 即此也。”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宫调曲四》:“ 阴陵 朝北附, 蟠木 引东臣。” 章炳麟 《封建考》:“昔在 顓頊 ,地东至 蟠木 ,南至 交趾 。 蟠木 者,一曰 榑木 ,则 扶桑 也。”参阅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史记一·五帝本纪》、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二》。 ——《漢語大詞典》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名-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 很、極。如:「老遠」、「老早」。
-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潜夫(潛夫)qián fū
隐者。 清 方文 《从子子唯园中作》诗:“勿使衡门延俗客,每将疑义问潜夫。” 清 金农 《题卖饼家壁》诗:“葱肆浆房半故儒,康衢卖饼亦潜夫。”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