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枥马(櫪馬)lì mǎ
拴在马槽上的马。多喻受束缚,不自由者。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三:“櫪马非不肥,所苦长縶维。” 明 刘基 《北上感怀》诗:“倦鸟思一枝,櫪马志千里。” 清 陈维嵩 《贺新郎·读汉书李陵传七用前韵》词:“循髮更衣闻绪语,起听悲鸣櫪马。”参见“ 櫪驥 ”。 ——《漢語大詞典》
方回 fāng huí
(1).古仙人名。相传于 唐尧 时曾隐于 五柞山 , 尧 聘为闾士,炼食云母粉,为人治病。道成,被劫持,闭于室中,求其传道。 回 乃化身而去,以“方回”印封其户。时人言得 回 一丸泥涂门,终不可开。见 汉 刘向 《列仙传·方回》。《后汉书·周磐传》:“昔 方回 、 支父 嗇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
(2).借指山野隐士。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上》:“因悉采汇为一编,亡论《云门》大吕,即 方回 、 阿段 ,例掇弗遗。”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山野隐士。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上》:“因悉采汇为一编,亡论《云门》大吕,即 方回 、 阿段 ,例掇弗遗。” ——《漢語大詞典》
影 yǐng《國語辭典》
影 [ yǐng ]
名- 光线被遮挡而造成的阴暗形象。如:「人影」、「树影」、「阴影」。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人、物的形象或图像。如:「摄影」、「背影」、「身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写了武松乡贯、年甲、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红楼梦·第三一回》:「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
- 参见「影印 」条。
- 仿照、描摹。如:「这篇小说是影了此一真人实事所写成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汉之赋颂,影写楚世。」
- 掩蔽、隐藏。《水浒传·第一六回》:「只见对面松林里影著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家望。」
池 chí《國語辭典》
池 [ chí ]
名- 古代的护城河。《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可储存水的凹地。如:「水池」、「游泳池」、「砚池」。
- 低浅如池的平地。如:「舞池」。
- 姓。如秦代有池子华。
鹅 ( 鵝 ) é
鹅 [ é ]
- 家禽,比鸭子大,颈长,喙扁阔,尾短,体白色或灰色,额部有肉质突起,雄的突起较大,颈长,脚大有蹼,善游水:白~。~毛。~卵石。~毛大雪。
正理 zhèng lǐ
(1).正当的道理。《韩非子·奸劫弑臣》:“若以道化行正理,不趋富贵,事上而求安,是犹聋而欲审清浊之声,愈不几矣。” 宋 曾巩 《熙宁转对疏》:“其弊则至於邪情胜而正理灭,邪説长而正论消。”《红楼梦》第四九回:“ 宝玉 笑道:‘这倒不妨,原该多疼女孩儿些是正理。’” 巴金 《春》二:“ 琴小姐 说的才是正理。”
(2).整治;整理。 汉 刘向 《条灾异封事》:“五大夫争权,三君更立,莫能正理,遂至陵夷,不能復兴。”《魏书·任城王传》:“朕昨夜梦一老公,头鬢皓白,正理冠服,拜立路左。” ——《漢語大詞典》
(2).整治;整理。 汉 刘向 《条灾异封事》:“五大夫争权,三君更立,莫能正理,遂至陵夷,不能復兴。”《魏书·任城王传》:“朕昨夜梦一老公,头鬢皓白,正理冠服,拜立路左。” ——《漢語大詞典》
毛 máo《國語辭典》
毛 [ máo ]
名- 动植物表皮或果实表皮所生的丝状物。如:「羊毛」、「羽毛」、「桃子的果皮上有很小的细毛。」
- 特指人身上的须发。如:「眉毛」、「鬓毛」、「睫毛」、「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 植物的泛称,多指五谷、蔬菜。如:「不毛之地」。宋·辛弃疾〈鹧鸪天·石壁虚云积渐高〉词:「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
- 借指走兽、兽类。《礼记·乐记》:「羽者妪伏,毛者孕鬻。」
- 我国钱币中「角」的俗称。如一角称为「一毛」。
- 姓。如汉代有毛亨。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惊慌失措的样子。如:「把他吓毛了。」
- 生气、发怒、急躁的样子。如:「毛毛躁躁」、「别把我惹毛了!」《官场现形记·第一五回》:「若把老爷弄毛了,他一动气,要顶真办起来,你们吃得住吗?」
- 粗糙的、未加工的。如:「毛米」、「毛货」、「毛胚」。
- 约略、不纯的。如:「毛利」、「毛重」。
- 小。如:「毛孩子」、「毛丫头」、「毛毛雨」、「毛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