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其一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其二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归。
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其三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其四
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
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长歌(長歌)cháng gē
(1).放声高歌。 汉 张衡 《西京赋》:“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 唐 李贺 《长歌续短歌》:“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髮。” 明 何景明 《赠郑佐》诗:“ 老郑 空同 客,长歌 北海 尊。” 清 邹容 《和西狩》:“目瞑负多久,长歌招国魂。”
(2).篇幅较长的诗歌。 唐 司空图 《冯燕歌》:“为感词人 沈下贤 ,长歌更与分明説。” ——《漢語大詞典》
(2).篇幅较长的诗歌。 唐 司空图 《冯燕歌》:“为感词人 沈下贤 ,长歌更与分明説。” ——《漢語大詞典》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形-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 参见「正月 」条。
激烈 jī liè
(1).激越高亢。《文选·苏武〈诗〉之二》:“长歌正激烈,心中愴以摧。” 吕延济 注:“激烈,声高也。” 唐 李白 《拟古》诗之二:“弦声何激烈,风卷绕飞梁。” 明 刘基 《为詹同文题〈观潮图〉》诗:“君歌曲终响未终,我歌激烈留征鸿。”
(2).激昂慷慨。 宋 苏舜钦 《代人上申公祝寿》诗:“ 裴公 辞激烈, 袁相 涕飘零。”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易水歌》仅数十言,而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清 朱国汉 《文丞相祠》诗:“ 厓山 激烈原非易, 柴市 从容更较难。”
(3).猛烈,剧烈。 唐 何敬 《题吉州龙溪》诗:“狂风激烈翻春涛,薄雾冥濛溢清沚。” 蔡元培 《世界语联合大会开会词》:“但是人类的联想作用,非常复杂;人类的好胜心,又非常激烈。”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她猛地一惊,似乎停止不跳了的心脏激烈地跳了起来。”
(4).激动。 明 高启 《送王推官赴谯阳》诗:“逢予解鞍饮,激烈椎酒床。”《封神演义》第十七回:“ 胶鬲 闻言,心中甚是激烈。”
(5).急进。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此人无党无系,又不激烈,而遂久被縲紲,殊莫名其妙。” ——《漢語大詞典》
(2).激昂慷慨。 宋 苏舜钦 《代人上申公祝寿》诗:“ 裴公 辞激烈, 袁相 涕飘零。”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易水歌》仅数十言,而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清 朱国汉 《文丞相祠》诗:“ 厓山 激烈原非易, 柴市 从容更较难。”
(3).猛烈,剧烈。 唐 何敬 《题吉州龙溪》诗:“狂风激烈翻春涛,薄雾冥濛溢清沚。” 蔡元培 《世界语联合大会开会词》:“但是人类的联想作用,非常复杂;人类的好胜心,又非常激烈。”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她猛地一惊,似乎停止不跳了的心脏激烈地跳了起来。”
(4).激动。 明 高启 《送王推官赴谯阳》诗:“逢予解鞍饮,激烈椎酒床。”《封神演义》第十七回:“ 胶鬲 闻言,心中甚是激烈。”
(5).急进。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此人无党无系,又不激烈,而遂久被縲紲,殊莫名其妙。” ——《漢語大詞典》
中心 zhōng xīn
(1).心中。《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宋 陈亮 《酌古论·桑维翰》:“虽能快中心之所欲,而后世之被其患盖有不可胜道者。”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四:“拥衾不敢寐,中心伤且悼。”
(2).衷心。《诗·小雅·彤弓》:“我有嘉宾,中心貺之。”《国语·鲁语上》:“苟中心图民,智虽不及,必将至焉。”《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若舍亲家踌蹰之际,全仗 三老 攛掇一声,説 陈 某是中心计较,不是虚情。”
(3).正中央,指跟四周的距离相等的位置。 唐 徐夤 《题福州天王阁》诗:“三门里面千层阁,万井中心一朵山。”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积水潭》:“ 万历 初,上御龙舟泛太液池。辅臣 张居正 歌以纪其盛曰:‘两岸离宫杨柳垂,中心水殿芙蓉簇。’”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六:“ 瑞丰 看看路中心,再看看左右的六行军警,心中有些发颤。”
(4).核心,事物的主要部分。《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君者中心,臣者外体。” 李善 注引 子思子 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 陈毅 《生查子·国共二次合作出山口占》词:“抗 日 是中心,民主能自救。”
(5).在某一方面占重要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地方。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 延安 是所有解放区的指导中心。”《人民日报》1983.8.3:“ 北京 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6).指设备、设施、技术力量等方面条件比较完备的机构和团体。现亦常用于某些企业等经济实体的名称。《中国青年报》1983.8.6:“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成立一周年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热情关怀。”如:维修中心;服务中心;研究中心。
犹称心。《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随你左看右看,无不中心像意的。” ——《漢語大詞典》
(2).衷心。《诗·小雅·彤弓》:“我有嘉宾,中心貺之。”《国语·鲁语上》:“苟中心图民,智虽不及,必将至焉。”《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若舍亲家踌蹰之际,全仗 三老 攛掇一声,説 陈 某是中心计较,不是虚情。”
(3).正中央,指跟四周的距离相等的位置。 唐 徐夤 《题福州天王阁》诗:“三门里面千层阁,万井中心一朵山。”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积水潭》:“ 万历 初,上御龙舟泛太液池。辅臣 张居正 歌以纪其盛曰:‘两岸离宫杨柳垂,中心水殿芙蓉簇。’”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六:“ 瑞丰 看看路中心,再看看左右的六行军警,心中有些发颤。”
(4).核心,事物的主要部分。《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君者中心,臣者外体。” 李善 注引 子思子 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 陈毅 《生查子·国共二次合作出山口占》词:“抗 日 是中心,民主能自救。”
(5).在某一方面占重要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地方。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 延安 是所有解放区的指导中心。”《人民日报》1983.8.3:“ 北京 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6).指设备、设施、技术力量等方面条件比较完备的机构和团体。现亦常用于某些企业等经济实体的名称。《中国青年报》1983.8.6:“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成立一周年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热情关怀。”如:维修中心;服务中心;研究中心。
犹称心。《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随你左看右看,无不中心像意的。” ——《漢語大詞典》
怆 ( 愴 ) chuàng
怆 [ chuàng ]
- ◎ 悲伤:悲~。~恻。~痛。~然泪下。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动-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 姓。如汉代有以彤。
摧 cuī《國語辭典》
摧 [ cuī ]
动- 折断。如:「摧折」、「摧枯拉朽」。《说文解字·手部》:「摧,折也。」《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 毁坏、崩塌。如:「摧毁」、「无坚不摧」。唐·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元·关汉卿《拜月亭·楔子》:「虽是这战伐,负著个天摧地塌。」
- 挫折、压抑。《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斯三虏者当世雄杰,皆摧其锋。」
- 伤害。三国魏·曹丕〈燕歌行〉二首之二:「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心。」唐·李白〈长相思〉诗:「长相思,摧心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