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
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
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
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日夕 rì xī
(1).傍晚。语本《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 意 復诊之,曰:‘当旦日日夕死。’即死。” 司马贞 索隐:“言明日之夕死也。”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到了日夕, 小鸦儿 把那皮匠担寄放在 季春江 的屋里,自己空了身走回家去。”
(2).朝夕;日夜。《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署行议年,日夕于中甸。” 李周翰 注:“考吏行之殿最,议年穀之丰俭而奏於天子,使朝夕盈于畿甸之中也。” 唐 刘长卿 《初至洞庭怀灞陵别业》诗:“ 长安 邈千里,日夕怀双闕。” 明 张居正 《与司成马孟河书》:“弟以浅陋,幸附驥尾,日夕循省,尸素是虞。”《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晚年逢盛世,日夕百无忧。” ——《漢語大詞典》
(2).朝夕;日夜。《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署行议年,日夕于中甸。” 李周翰 注:“考吏行之殿最,议年穀之丰俭而奏於天子,使朝夕盈于畿甸之中也。” 唐 刘长卿 《初至洞庭怀灞陵别业》诗:“ 长安 邈千里,日夕怀双闕。” 明 张居正 《与司成马孟河书》:“弟以浅陋,幸附驥尾,日夕循省,尸素是虞。”《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晚年逢盛世,日夕百无忧。” ——《漢語大詞典》
兮 xī《國語辭典》
兮 [ xī ]
助- 用于句中或句末,相当于「啊」:➊ 表示感叹的语气。《诗经·唐风·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➋ 表示赞叹、肯定的语气。《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不来(不來)bù lái
(1).不归。《诗·小雅·采薇》:“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朱熹 集传:“来,归也。”
(2).逸诗《貍首》的别称。因貍一名不来,故称。《汉书·郊祀志上》:“后五十年, 周灵王 即位。时诸侯莫朝 周 , 萇弘 乃明鬼神事,设射《不来》。”按《史记·封禅书》作“设射《貍首》”。 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貍,一名不来。” ——《漢語大詞典》
(2).逸诗《貍首》的别称。因貍一名不来,故称。《汉书·郊祀志上》:“后五十年, 周灵王 即位。时诸侯莫朝 周 , 萇弘 乃明鬼神事,设射《不来》。”按《史记·封禅书》作“设射《貍首》”。 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貍,一名不来。” ——《漢語大詞典》
踯躅(躑躅)zhí zhú
(1).以足击地,顿足。《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踰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躕焉,然后能去之也。” 王先谦 集解:“躑躅,以足击地也。”《宣和遗事》后集:“帝止之不可,但躑躅於地,大哭而已。”《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须臾,烈焰亘天,皆不胜其苦,哮吼躑躅,皮肉焦烂。”《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 魏犨 腾身跨在那兽身上,双手将他项子抱住,那兽奋力躑躅。”
(2).徘徊不进貌。《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躑躅青驄马,流苏金鏤鞍。” 明 陈子龙 《小车行》:“叩门无人室无釜,躑躅空巷泪如雨。” 何其芳 《画梦录·墓》:“以后他的影子就躑躅在这儿的每一个黄昏里。”
(3).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 唐 白居易 《题元十八溪居》诗:“晚叶尚开红躑躅,秋房初结白芙蓉。” 清 赵翼 《肇璜殁后其子以君手植杜鹃一本见贻》诗:“一枝躑躅赠留貽,老瓦盆经手泽滋。” 郭沫若 《杜鹃》:“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 ——《漢語大詞典》
(2).徘徊不进貌。《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躑躅青驄马,流苏金鏤鞍。” 明 陈子龙 《小车行》:“叩门无人室无釜,躑躅空巷泪如雨。” 何其芳 《画梦录·墓》:“以后他的影子就躑躅在这儿的每一个黄昏里。”
(3).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 唐 白居易 《题元十八溪居》诗:“晚叶尚开红躑躅,秋房初结白芙蓉。” 清 赵翼 《肇璜殁后其子以君手植杜鹃一本见贻》诗:“一枝躑躅赠留貽,老瓦盆经手泽滋。” 郭沫若 《杜鹃》:“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 ——《漢語大詞典》
长叹(長歎)cháng tàn
亦作“ 长嘆 ”。 深长地叹息。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绣户不扃,金釭微明,惟闻妓长嘆而坐,若有所俟。” 宋 苏轼 《夜烧松明火》诗:“ 齐奴 朝爨蜡, 莱公 夜长嘆。” 明 刘基 《生查子》词:“素手理瑶琴,曲罢空长叹。” ——《漢語大詞典》
息 xī《國語辭典》
息 [ xí ]
名- 呼吸时出入的气。如:「窒息」、「奄奄一息」、「一息尚存」。《聊斋志异·卷七·青娥》:「略闻香息,心愿窃慰。」
- 子女、儿子。如:「子息」。《战国策·赵策四》:「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聊斋志异·卷二·婴宁》:「弱息仅存,亦为庶产。」
- 利钱。如:「利息」、「月息」、「年息」。《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
- 音讯、音信。如:「消息」、「信息」。
- 赘肉。《黄帝素问灵枢经·卷一·邪气藏府病形篇》:「若鼻息肉不通,缓甚为多汗,微缓为痿瘘偏风。」通「瘜」。
- 姓。如明代有息隆泰。
- 呼吸、喘气。《汉书·卷五四·苏建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休憩、放松身心。如:「歇息」、「休息」。《孟子·梁惠王下》:「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 停止、消失。如:「止息」、「息怒」、「川流不息」。《汉书·卷四八·贾谊传》:「百姓素朴,狱讼衰息。」
- 繁殖、滋长。《荀子·大略》:「有国之君,不息牛羊。」《战国策·齐策四》:「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