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副-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名-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将 ( 將 ) jiāng/jiàng
将 [ jiāng ]
- 快要:~要。~至。~来。即~。
- 带领,扶助:~雏。扶~。~军。
- 拿,持:~心比心。
- 把:~门关好。
-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 保养:~养。~息。
- 兽类生子:~驹。~小猪。
-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 又,且:~信~疑。
-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 刚,刚刚:~~。~才。
- 姓。
-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羽扇 yǔ shàn
(1).用长羽毛制成的扇子。 晋 陆机 《羽扇赋》:“昔 楚襄王 会於 章臺 之上……大夫 宋玉 、 唐勒 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 宋 赵汝钠 《水龙吟·白莲》词:“羽扇微摇,翠帷低拥,清凉庭院。”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廓尔喀之降》:“ 福康安 以为势如破竹,旦夕可奏功,甚骄满,拥肩舆挥羽扇以战,自比 武侯 也。” 瞿秋白 《铁花》诗:“不是那轻挥羽扇,妙舞回旋的--而是那胼胝满目--是有力的掌。”
(2).特指天子仪仗中的掌扇。《西京杂记》卷一:“ 汉 制:天子……夏设羽扇,冬设繒扇。” 宋 王溥 《唐会要·朔望朝参》:“乃请备羽扇于殿两厢。上将出,所司承旨索扇,扇合。上坐定,乃去扇。给事中奏无事,将退,又索扇如初。令以常式。”后亦因以指代天子。 明 夏完淳 《翠华篇》:“平旦千官上殿来,螭头羽扇无消息。”自注:“此追记 圣安皇帝 北狩作也。” ——《漢語大詞典》
(2).特指天子仪仗中的掌扇。《西京杂记》卷一:“ 汉 制:天子……夏设羽扇,冬设繒扇。” 宋 王溥 《唐会要·朔望朝参》:“乃请备羽扇于殿两厢。上将出,所司承旨索扇,扇合。上坐定,乃去扇。给事中奏无事,将退,又索扇如初。令以常式。”后亦因以指代天子。 明 夏完淳 《翠华篇》:“平旦千官上殿来,螭头羽扇无消息。”自注:“此追记 圣安皇帝 北狩作也。” ——《漢語大詞典》
掩 yǎn《國語辭典》
掩 [ yǎn ]
动- 遮蔽。《礼记·月令》:「君子齐戒,处必掩身。」《红楼梦·第五七回》:「三人听说,忙掩了口,不提此事。」
- 关闭。如:「虚掩房门」。《南史·卷二六·袁湛传》:「席门常掩,三迳裁通。」唐·李白〈拟恨赋〉:「若夫陈后失宠,长门掩扉。」
- 停止。汉·班昭〈女诫〉:「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红楼梦·第一五回》:「贾赦等见执意不从,只得告辞谢恩回来,命手下人掩乐停音。」
- 袭击、偷袭。《史记·卷九○·彭越传》:「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隋书·卷七○·李密传》:「密发伏自后掩之,须陁众溃。」
明 míng《國語辭典》
明 [ míng ]
動- 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 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 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 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 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 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 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 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 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 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 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 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 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 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 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 神靈。如:「神明」。
-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波 bō《國語辭典》
波 [ bō ]
名- 水因涌流或风力振荡所产生的起伏现象。如:「水波」、「海波」。
- 比喻目光。如:「眼波」、「秋波」。《文选·宋玉·神女赋》:「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
- 物理学上指由弹性体振动所产生像波浪一样起落的现象。如:「音波」、「电波」。
- 永字八法之一。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也称为「捺」、「磔」。
- 量词。计算接续情势的单位。如:「第三波」、「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 姓。如汉代有波俊。
- 跑。如:「奔波」。明·李翊《俗呼小录·卷一》:「跑谓之波。」
- 逃。《法苑珠林˙卷二六》引南齐˙王琰《冥祥记》:「苏峻之乱,都邑人士皆东西波迁。」《乐府诗集·卷二五·企喻歌辞·横吹曲辞五·四曲之一》:「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 元曲科白中常用作语助词,置于句中或句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心波学士!我愿为之,并不推辞,自有言语。」同「吧 」。
波 [ pō ]
- (一)之又音。
滟滟(灧灧)yàn yàn
亦作“灩灩”。亦作“灔灔”。
(1).水光貌。 南朝 梁 何逊 《望新月示同羁》诗:“的的与沙静,灧灧逐波轻。”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灩灩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明 刘基 《再次韵和十六夜月》:“金波灧灧将流瓦,玉砾荧荧恰近簷。” 赵朴初 《朝天措·北海夜泛同臣赞上座》词:“ 西湖 仿佛,濛濛烟树,灔灔波光。”
(2).水浮动貌。 唐 张籍 《朱鹭》诗:“避人引子入深壍,动处水纹开灧灧。” 金 元好问 《后湾别业》诗:“童童翠盖桑初合,灩灩苍波麦已匀。” 冰心 《寄小读者》十四:“偷闲划舟,抬头望一望滟滟的湖波,低头看滴达滴达消磨时间的手表,心灵中真是太苦了。”
(3).指飘动貌。 唐 元稹 《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诗:“蠡琖覆时天欲明,碧幌青灯风灩灩。”
(4).水盈溢貌。 唐 李群玉 《长沙陪裴大夫夜宴》诗:“泠泠玉漏初三滴,灩灩金觴已半酡。” 宋 欧阳修 《雪晴》诗:“悠悠野水来,灔灔西溪阔。” ——《漢語大詞典》
(1).水光貌。 南朝 梁 何逊 《望新月示同羁》诗:“的的与沙静,灧灧逐波轻。”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灩灩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明 刘基 《再次韵和十六夜月》:“金波灧灧将流瓦,玉砾荧荧恰近簷。” 赵朴初 《朝天措·北海夜泛同臣赞上座》词:“ 西湖 仿佛,濛濛烟树,灔灔波光。”
(2).水浮动貌。 唐 张籍 《朱鹭》诗:“避人引子入深壍,动处水纹开灧灧。” 金 元好问 《后湾别业》诗:“童童翠盖桑初合,灩灩苍波麦已匀。” 冰心 《寄小读者》十四:“偷闲划舟,抬头望一望滟滟的湖波,低头看滴达滴达消磨时间的手表,心灵中真是太苦了。”
(3).指飘动貌。 唐 元稹 《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诗:“蠡琖覆时天欲明,碧幌青灯风灩灩。”
(4).水盈溢貌。 唐 李群玉 《长沙陪裴大夫夜宴》诗:“泠泠玉漏初三滴,灩灩金觴已半酡。” 宋 欧阳修 《雪晴》诗:“悠悠野水来,灔灔西溪阔。” ——《漢語大詞典》
光风(光風)guāng fēng
(1).雨止日出时的和风。《楚辞·招魂》:“光风转蕙,氾崇兰些。” 王逸 注:“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 唐 权德舆 《古乐府》:“光风澹荡百花吐,楼上朝朝学歌舞。” 清 方文 《元旦试笔》诗:“河边淑气微微动,渐有光风转蕙兰。”
(2).指月光照耀下的和风。 宋 叶适 《潘广度》诗:“光风自汎灵草碧,朗月岂受顽云吞!”
(3).苜蓿的别名。《西京杂记》卷一:“ 乐游苑 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之光风。风在其间常萧萧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苜蓿为怀风。” ——《漢語大詞典》
(2).指月光照耀下的和风。 宋 叶适 《潘广度》诗:“光风自汎灵草碧,朗月岂受顽云吞!”
(3).苜蓿的别名。《西京杂记》卷一:“ 乐游苑 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之光风。风在其间常萧萧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苜蓿为怀风。” ——《漢語大詞典》
生眼 shēng yǎn
(1).谓有眼目以来。 宋 苏舜钦 《吴越大旱》诗:“ 吴 儂水为命,舟檝乃其职。金革戈盾矛,生眼未尝识。”
(2).陌生。《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公子心里想道:‘我从来怕见生眼的妇女,一见就不觉得脸红。’”
(3).指陌生人。《小说月报》1981年第11期:“爹呀,娘呀,二姐呀,三妹呀,叽叽喳喳叫得亲亲热热,生眼一看只当她们是一家人。” ——《漢語大詞典》
(2).陌生。《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公子心里想道:‘我从来怕见生眼的妇女,一见就不觉得脸红。’”
(3).指陌生人。《小说月报》1981年第11期:“爹呀,娘呀,二姐呀,三妹呀,叽叽喳喳叫得亲亲热热,生眼一看只当她们是一家人。” ——《漢語大詞典》
尾 wěi/yǐ《國語辭典》
尾 [ wěi ]
名- 鸟兽虫鱼等脊椎末梢突出的部分。如:「尾巴」、「鱼尾」。《三国志·卷一八·魏书·许褚传》:「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
- 量词。计算鱼的数量的单位。如:「一尾鱼」。唐·柳宗元〈游黄溪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 最后、末端。如:「结尾」、「年尾」、「月尾」、「首尾」、「有头有尾」。
- 末端的、后面的。如:「尾声」、「尾舵」。
- 残余的、主要部分以外的。如:「尾数」、「尾款」。
- 追随、跟著。《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差人见那人出神,叫宦成坐著,自己悄悄尾了那人去。」
- 鸟兽交配。《列子·黄帝》:「雄雌在前,孳尾成群。」
尾 [ yǐ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