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西山 xī shān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漢語大詞典》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漢語大詞典》
漠漠 mò mò
(1).寂静无声貌。《荀子·解蔽》:“掩耳而听者,听漠漠而以为哅哅。” 杨倞 注:“漠漠,无声也。” 晋 陶潜 《命子》诗:“纷纷 战国 ,漠漠衰 周 。” 逯钦立 注:“漠漠,寂寞无闻。” 五代 齐己 《残春连雨中偶作遇故人》诗:“漠漠门长掩,迟迟日又西。” 清 陈梦雷 《抒哀赋》:“神漠漠其闃灭兮,息曀奄其渺茫。”
(2).密布貌;布列貌。《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枚乘 《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 晋 陆机 《君子有所思行》:“廛里一何盛,街巷纷漠漠。” 唐 许浑 《送薛秀才南游》诗:“遶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瀟瀟。” 宋 欧阳修 《晋祠》诗:“ 晋水 今入 并州 里,稻花漠漠浇平田。” 清 秋瑾 《更漏子》词:“云漠漠,风瑟瑟,飘尽玉阶琼屑。”
(3).迷蒙貌。 汉 王逸 《九思·疾世》:“时昢昢兮旦旦,尘漠漠兮未晞。”一本作“ 莫莫 ”。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宋 郑侠 《烟雨楼》诗:“羣岫西来烟漠漠,大江南去雨濛濛。” 杨朔 《木棉花》:“空袭刚过,我便爬上 越秀山 的中山纪念塔,纵眺着烟瘴漠漠的整个 广州市 。”
(4).广阔貌。 唐 罗隐 《省试秋风生桂枝》诗:“漠漠看无际,萧萧别有声。”《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荒原漠漠,野草萋萋,四郊荆棘交横,一望黄沙无际。” 峻青 《秋色赋·焦裕禄的光辉》:“但见 兰考 平原上,黄土漠漠,沙丘累累。”
(5).冷淡;不关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 柳 让 周 曰:‘千金不能买此友,何乃视之漠漠?’” 朱自清 《星火》诗:“一个平平常常的妇人,能有些什么,于这漠漠然的我!”
(6).茂盛、浓郁貌。 宋 王安石 《驾自启圣还内》诗:“纷纷瑞气随云汉,漠漠荣光上日旗。” 景耀月 《落花篇》诗之七:“漠漠芳馨百珍重,亭亭根蒂一漂零。” ——《漢語大詞典》
(2).密布貌;布列貌。《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枚乘 《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 晋 陆机 《君子有所思行》:“廛里一何盛,街巷纷漠漠。” 唐 许浑 《送薛秀才南游》诗:“遶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瀟瀟。” 宋 欧阳修 《晋祠》诗:“ 晋水 今入 并州 里,稻花漠漠浇平田。” 清 秋瑾 《更漏子》词:“云漠漠,风瑟瑟,飘尽玉阶琼屑。”
(3).迷蒙貌。 汉 王逸 《九思·疾世》:“时昢昢兮旦旦,尘漠漠兮未晞。”一本作“ 莫莫 ”。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宋 郑侠 《烟雨楼》诗:“羣岫西来烟漠漠,大江南去雨濛濛。” 杨朔 《木棉花》:“空袭刚过,我便爬上 越秀山 的中山纪念塔,纵眺着烟瘴漠漠的整个 广州市 。”
(4).广阔貌。 唐 罗隐 《省试秋风生桂枝》诗:“漠漠看无际,萧萧别有声。”《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荒原漠漠,野草萋萋,四郊荆棘交横,一望黄沙无际。” 峻青 《秋色赋·焦裕禄的光辉》:“但见 兰考 平原上,黄土漠漠,沙丘累累。”
(5).冷淡;不关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 柳 让 周 曰:‘千金不能买此友,何乃视之漠漠?’” 朱自清 《星火》诗:“一个平平常常的妇人,能有些什么,于这漠漠然的我!”
(6).茂盛、浓郁貌。 宋 王安石 《驾自启圣还内》诗:“纷纷瑞气随云汉,漠漠荣光上日旗。” 景耀月 《落花篇》诗之七:“漠漠芳馨百珍重,亭亭根蒂一漂零。” ——《漢語大詞典》
崦嵫 yān zī
(1).山名。在 甘肃 天水县 西境。传说以为日落的地方。《楚辞·离骚》:“吾令 羲和 弭节兮,望 崦嵫 而勿迫。” 王逸 注:“ 崦嵫 ,日所入山也。” 唐 裴迪 《南垞》诗:“落日下 崦嵫 ,清波殊淼漫。” 宋 王安石 《江亭晚眺》诗:“日下 崦嵫 外,秋生沆碭间。” 苏曼殊 《与刘三书》:“今日谨保我佛餘光如 崦嵫 落日者,惟 仁老 一人而已。”
(2).喻指人的暮年。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余崦嵫既暮,容鬢皤然,风气弥留,砭药无补。” 明 徐渭 《答嘉则》诗:“百年忽已崦嵫暮,一齿时崩苜蓿盘。” ——《漢語大詞典》
(2).喻指人的暮年。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余崦嵫既暮,容鬢皤然,风气弥留,砭药无补。” 明 徐渭 《答嘉则》诗:“百年忽已崦嵫暮,一齿时崩苜蓿盘。” ——《漢語大詞典》
色 sè《國語辭典》
色 [ sè ]
名- 物体表面的色彩。如:「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花色鲜艳」。
- 面容、神情。如:「不动声色」、「和颜悦色」、「面不改色」、「察言观色」。
- 女色,容貌美丽的妇女。《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 景象。如:「暮色深沉」、「景色宜人」。
- 种类、式样。如:「货色齐全」、「形形色色」、「花色繁多」。
- 品质、成分。多指金银而言。如:「成色」、「足色」。
- 性欲、情欲。如:「色情」、「桃色纠纷」。《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生气发怒,改变脸色。《战国策·韩策二》:「怒于室者色于市,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
- 访求。如:「物色」。
色 [ shè ]
名- 俗称男子的性欲冲动。
色 [ shǎi ]
名- 之语音。
北渚 běi zhǔ
北面的水涯。《楚辞·九歌·湘君》:“鼂骋騖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王逸 注:“渚,水涯也。” 汉 张衡 《南都赋》:“尔乃抚轻舟兮浮清池,乱北渚兮揭南涯。” 南朝 梁 江淹 《王徵君养疾》诗:“北渚有帝子,荡瀁不可期。” 宋 陆游 《北渚》诗:“北渚露浓苹叶老,南塘雨过藕花稀。” ——《漢語大詞典》
沉沉(沈沈)chén chén
(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 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 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诗:“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繐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 《河内》诗:“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絶。”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 《月》:“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 《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漢語大詞典》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 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诗:“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繐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 《河内》诗:“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絶。”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 《月》:“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 《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漢語大詞典》
江汉(江漢)jiāng hàn
(1). 长江 和 汉水 。《书·禹贡》:“ 江 汉 朝宗於海。”《诗·小雅·四月》:“滔滔 江 汉 ,南国之纪。” 朱熹 集传:“ 江 汉 ,二水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 江 汉 之间,不惊鸡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盖。” 清 黄景仁 《黄鹤楼用崔韵》:“欲把登临倚长笛,滔滔 江 汉 不胜愁。”
(2).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荆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十:“ 江 汉 之君,悲其坠屨, 少原 之妇,哭其亡簪。”《后汉书·荀彧传》:“ 绍 既新败,众惧人扰,今不因而定之,而欲远兵 江 汉 ,若 绍 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文选·江淹〈望荆山〉诗》:“奉义至 江 汉 ,始知 楚 塞长。” 李善 注:“ 江 汉 , 荆 楚 之境也。”
(3).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东部地区。 唐 杜甫 《枯棕》诗:“嗟我 江 汉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鳌 注:“ 江 汉 ,指 巴 蜀 。”
(4).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区。 陈毅 《吟反攻形势》:“ 江 汉 飞传 刘 邓捷,中原重见 李 郑 回。” ——《漢語大詞典》
(2).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荆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十:“ 江 汉 之君,悲其坠屨, 少原 之妇,哭其亡簪。”《后汉书·荀彧传》:“ 绍 既新败,众惧人扰,今不因而定之,而欲远兵 江 汉 ,若 绍 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文选·江淹〈望荆山〉诗》:“奉义至 江 汉 ,始知 楚 塞长。” 李善 注:“ 江 汉 , 荆 楚 之境也。”
(3).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东部地区。 唐 杜甫 《枯棕》诗:“嗟我 江 汉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鳌 注:“ 江 汉 ,指 巴 蜀 。”
(4).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区。 陈毅 《吟反攻形势》:“ 江 汉 飞传 刘 邓捷,中原重见 李 郑 回。” ——《漢語大詞典》
流 liú《國語辭典》
流 [ liú ]
名- 水的通稱。《史記·卷四·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像水流的東西。如:「氣流」、「暖流」、「電流」、「車流」。
- 派別。如:「九流十家」。《漢書·卷一○○·敘傳下》:「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別。」
- 品類、等級。如:「上流」、「名流」、「第一流」。
- 移動。如:「人口外流」。《易經·乾卦·九五》:「水流溼,火就燥。」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留傳、散布。如:「流芳萬世」。《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 趨向。如:「流於形式」。《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
- 放逐。《國語·周語上》:「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 放縱。《國語·晉語一》:「肆侈不違,流志而行,無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
- 往來不定的。如:「流雲」、「流民」。
- 快速通過的、運轉不停的。如:「流星」、「流年」。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 意外的、不明來處的。如:「流矢」、「流彈」。
- 沒有根據的。如:「流言」、「流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