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若去了三家,唐叔山河,不久入吾手也。

杨梓元代〕《杂剧·忠义士豫让吞炭

第一折

(智伯引缔疵上,诗云)周室中衰起战争,鸱张七国各屯兵。一从唐叔分桐后,政事分来在六乡,某乃智宣子之子荀瑶是也,国人号为智襄子,因某居长,称为智伯。这个是某家臣絺疵。某与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氏,世执晋国之政,职任六卿,惟某最强盛。前年灭了范氏、中行氏二家,彼土地人庶,尽为己有。今某心中还要将韩、魏、赵三家,一发并吞,废了晋侯,西晋土宇,皆归于某。那其间方为愿足。如今定了一计,于兰台设一筵席,请韩、魏、赵三子会饮。酒席之间,以礼问他求地,若与则巳。不与就起兵征伐。若去了三家,唐叔山河,不久入吾手也。谋计己定。絺疵,你去请三子来赴宴。疾去早来。(絺疵云)某奉工人令,着我去请三家主君,来赴兰台之宴,不敢久停久住,须索走一遭去。(下)(赵襄子上,诗云)世职为卿佐晋邦,先人生我弟兄双,智瑶强横相侵压,谨守身家死不降。某姓赵名无恤,世备晋国六卿之职。我先君赵筒子存日,曾使尹铎治晋阳,尹铎请曰:"以为茧丝乎?"以为保障乎?先君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先君曾谓某曰,晋国有难,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以是为归。某佩服先君之言,谆谆在耳。自先君弃世之后,智襄子荀瑶为晋正卿,欺俺寡弱,有移晋柞之心。前年将范氏、中行氏二家绝灭,大肆强暴。不久祸及于俺三家。今日又在兰台设宴,请某与魏桓子、韩康子会饮,不知有何事,其中必有奸计。不去又不好,等韩、魏二子来,须索走一遭。(韩康子上,诗云)昔自先王戏削桐,世为卿职在河东。奈何荀氏强梁甚,要使三家入彀中。某韩康子是也,姓韩名虎,国人称为韩康子,世为晋卿。我晋国卿六人,独某与赵、魏相厚。今正卿荀瑶不道,欲并诸卿大夫,己将范、中行灭了,又欲侵及俺三家。今在兰台设宴,请俺三人,不知有何事,须索去咱,等赵、魏二子同行则个。(魏桓子上,诗云)邦国分茅建六卿,自惭继职守持盈。谁知衰世强凌弱,荀氏跳梁拥重兵。某姓魏名驹,国人称为魏桓子,职任晋卿。叵耐正卿荀瑶,常有吞并俺韩、魏、赵之心。今日设宴兰台.来请俺三人,须索社会则个。(行科云)前面不是二位公子,呀呀。赵韩二君拜揖。(二子还礼,云)荀氏招饮,不知其旨,咱须早赴则个。(做到科,门役报科,智伯上相见科,三子云)某等有何德能,敢劳上卿置酒相待。(智云)今喜邦家无事,谨请三位公子闲饮一番。(把盏科,智云)某自先世流传,支庶众多,土地窄隘。三公子采邑与某相邻者,敢借一二区,以供樵采,不拒幸多。(韩背云)某观智伯好利而愎,今索地于
我,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思,而待事之变矣。(转云)某有万家之邑,愿献左右(智云)多谢多谢。魏公子允否?(魏背云)无故索地,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伯之命,必不长矣。(转云)某亦有万家之邑,敢献左右。(智云)多谢多谢。赵公,蔡皋狼之地,与某食邑接境,欲求借为采邑,未知允否?(赵云)念无恤承先人基业,兢兢业业,惟恐失坠。土地人庶,皆先人遗祚,我公无故见侵,决不敢基命。必不见容,有死而已。(智云)赵公好不见机,你不见六卿之家,大半归我,韩魏各已献地,你就强梁,到得那里?岂不见范氏中行氏之例乎?(赵不答起身去科。智云)赵子好是无理也!地又不与,又不辞而去,怎寄干休?韩魏二公,咱三家点起甲兵,将赵氏不分老弱,一鼓擒灭。将他土地人庶,咱三人平分了,岂不好也?(韩魏云)谨奉教令。(正末豫让上,云)某姓豫名让,是智伯家一个家臣,今日我主人兰台没宴,会韩魏赵三君,适间我主人倚兵马强盛,问三家索地,韩魏各献万家之邑,独赵君不与,我主人当筵毁辱,逼的赵君逃席而去。我主人以为得志,还要伐他。我想来,主不备难,难必至矣。蜂蚁尚能螫人,况人君乎?我须索进劝一遭。(做到科,见科,云)主人,让闻我主索地,赵君避席,主人反欲见伐。且高而不危,满而不溢。先王谓志不可满,欲不可纵。赵君逃走。必有防备,若苦苦相侵,恐非善道,不可不可。(唱)

【仙吕】【点绛唇】便待将韩魏平吞,逼的赵正逃遁。偏咱呵安稳,则待要独霸乾坤,全不怕后代人评论。

(智云)我好意请他饮酒,地又不与,又不告而去,兀的不气杀我也。(正末唱)

【混江龙】休为-朝之忿,不思量旋踵丧其身。上个尊周朝皇帝,下不闻阃外将军,独自兴心独门立,却不道半山天子半由臣。待驱兵领将,积草屯粮。平白地要把邻邦困。可不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智云)豫让,你言差矣。想晋国卿相,惟我居首,兵多人盛,又得韩魏二子。协心助翊。今合兵攻伐。他若拒敌,一鼓成擒;他若不拒守,决水围灌,无有不成功者。你倒来替他回护,触恼我心。(正末云)巨闻忠臣不怀情于君;孝子不畏死于父;存忠尽节,受斧钺而无怨。主公,今上有周朝天子,不尊王命,无故索地,与咱是人情,不与是正理。今日无故称兵,大不祥也。(智云)如今天王法令不行,周祚衰微,天下诸侯,互相吞并,强者霸,弱者亡,我不乘时,非为智也。(正末唱)

【油葫芦】今门周室虽微礼尚尊。(智云)某为晋国陪臣,位列正卿,不为小也。(正末唱)咱则是臣下臣,怎敢侵夺他境界起烟尘?便待要开堤灌水把军围闲,攻城掠野把民蒿混。却不道德不孤,必有邻。(智云)我削除赵氏,谁不服我?(正末唱)便待要除根剪草绝了髫龀,做的个安门己损他人(智云)我立下些基业,贻厥孙谋也。(正末唱)

【天下乐】我则怕远在儿孙近在身。(智云)我兵车较多,三倍于赵,又合韩魏之兵甲,屠灭赵氏,亦何难哉?(正末唱)自古为君先爱民。圣人道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近大臣,远佞人,则这的是经纶天下本。

(智云)韩魏二君,我一开口就与万家之邑。如何赵氏全不敬?我地与不与犹小可,如何坏我席面,逃走去了,羞我这一场,怎肯干罢也。(正末云)主人,与咱的不是怕我;不与的也不是慢我。主人听臣说来:(唱)

【哪吒令】为甚魏柜子,但言的便允?为甚韩康子,但索的便肯?为共赵襄子不辞而便奔?见他外面而服,非咱中心臣顺,都是些假热佯亲。

【鹊踏枝】主公是智超群,也不合势威人。全不肯去暴除邪,发政施仁。好勇兴兵起军,全不肯偃武修文。

(智云)我初意饮宴,元非恶意。偶然请地,触我怒发,决不轻恕也。(正末唱)

【寄生草】平白地恩翻成怨,善变做嗔。不寻思治国安邦论,常怀着篡位同谋衅,偶兴败国亡家忿。主公呆民伐罪仿成汤,推位让国学尧舜。

(智云)昔日商纣无道,武王伐之,立下这等久运基业。我今更除赵氏,是亦吊民伐罪。(正末云)昔者纣王无道,以酒为池,经肉为林。使男女裸体相淫。杀贤拒谏,轿侈无度。今日赵襄子有何罪?(唱)

【醉扶归】则为他好奢侈行谗佞,剔孕妇削贤心,因此上吕望兴师过孟津,血浸朝歌郡。为甚把武王扶持做了至尊?这的是法正天心顺。

(智云)豫让,你不替我展江山夺社稷,到来比张比李的说我。我心决意吞并赵氏,再有苦谏的。定行斩首。叉出豫让去。(正末出外,云)古者大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今我主人陷于不义,岂可自政安逸?当力谏则小。(做复回科,唱)

【金盏儿】扭回身,上阶跟。(智云)豫让,你又来了,再若阻当我,一剑挥之两段。(正末唱)见他恶哏哏画色十分愠,剑横秋水气凌云。折末尸骸横百段,热血污黄尘。忠臣个怕死,怕死不忠臣。(智云)左右,与我拿下豫让,斩讫报来。(众拿科)(韩、魏劝,云)主公不可。今欲早伐,先斩家臣,于军不利。待平了赵氏,斩之未迟。(智云)看二君之面,教豫让权寄下这一颗头,待除了赵氏,不道肯轻饶了你哩。(正末云)谢我主不杀之恩。主公不听豫让之言,后悔之晚也。

【赚煞】少不的有国不能投,有家应难奔,无粮草先逃下庶民,血沥沥尸横刀门刎。少不的事君能致其身,把我这志常存,须有用着我的时辰,主公呵咫尺征袍渍血痕。直等到外无救军,内遭危困,那时节一腔鲜血报君恩。(下)

(智云)豫让去了也。韩魏二君,咱急整人马,攻伐赵氏去来。(并下)


第二折

(智伯上,云)某智伯是也,昨日会宴兰台,求地于赵氏,叵耐赵子无理,不肯与他也罢,又心怀忿怒,不辞而去。晋人那个不知我智氏强盛,我怎肯干罢?已约定韩魏二子,合兵攻伐,须索亲督一遭。(下)(赵襄子上,云)某乃赵襄子是也,昨日智伯会酒兰台,倚他威势,平空索地。韩魏二子,恐婴祸首,各与万家之邑,某一时不合当面拒他,他就有怪恨之意,某逃席而出,他说我羞阻他,今率韩魏甲士攻我,我力寡兵微,怎生抵敌,如何是好?我待出奔长子,奈民力罢敝,无人死守;待走邯郸,奈民膏竣尽,谁与守之?我想那晋阳城池完厚,仓禀充实,尹铎之所宽也,先君之所属也,民必和矣。我须走晋阳去也。(下)(智伯引韩魏二子上,云)某智伯是也,这个是韩康子,这个是魏桓子,因赵襄子不肯臣服,某等合兵攻伐赵氏。不料赵襄子惧怕,出走晋阳,坚闭城门不出,我今令军士每在城外筑起大堤,引水围灌城里。不日之间,一城生灵,尽为鱼鳖。灭了赵氏,分了他土地人民,那时方得趁心也。韩魏二君,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咱且行水一遭去,(下)(赵襄子引正末张孟谈上,云)却怎了也?智伯攻围甚急,某避走晋阳?今又引水围灌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看看淹倒城墙。但赖晋阳百姓,感先君之恩,尹铎之泽,虽如此颠沛,民无叛意。又况韩魏二子,与我唇齿,今叉助逆,合兵相攻。我想来,也是不得已。张孟谈。你呼暗的出去,见玮魏二君,说三家俱被智氏凌铄,若赵氏朝,亡。夕必及于韩魏,二公肯念同官之好,返戈智氏,一日遂志。三家之富贵,宁有既耶?晋国政令,岂出三家之手?张孟谈,你小心在意,疾去早来。(并下)(韩、魏上)(韩云)魏公子,你知智氏之志么?今日早间行水之时,他说,吾自今知水之可以亡人之国也。他的意思,要将咱三家尽除。独霸晋国,将如之何也?(魏云)公旦智氏对咱说,絺疵对他说。韩魏有反意,以人事知之。今合二家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之。今约胜赵三分其地,水围晋阳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陷有日。二子无喜色而有忧容,此非反而何?方才又见絺疵。咱十分谨慎,只恐他看出真情,后日必中他计,且须别做个计较、(正天张孟谈引稍公驾舡上,云)某张孟谈是也,在于赵襄子家为巨。前者智泊无故索地,俺主公不与,智氏合韩魏之兵,攻围晋阳,引水淹灌。看看水入城中,但人心素德赵氏,不忍叛离。俺主公使我去见韩魏二君求救,须索冒险履危,去定一遭。(唱)

【正宫】【端正好】雨初睛,风才定,风雨过正是三更,一轮皓月如悬镜,万里长天静。

【滚绣球】稍公呵你与我慢慢行,悄悄的听,好教我把心不定。驾着个小船儿如履薄冰。外面是军护着堤,卫而是水浸着城,教找那里寻捷径?急煎煎无计逃生,我想那晋阳城下千寻水,便是智伯胸中百万兵,虎斗龙争。(下)

(韩云)魏公子,我想来,若智氏平了赵子,祸必及咱二家,莫若先下手为强。(魏云)咱今将计就计。决开堤口,引汾水灌安邑,绛水灌平阳,使智氏军不战自乱,一壁厢整搠人马掩击,无不成事。(韩云)诚恐谋泄败事,咱须对天歃血盟誓,方敢行事。(正末上,云)某来到韩魏二君营门外,听了这一会,不想他二人也怨智氏,我今见他,不说襄子之臣,只说是智伯使命,看他怎么说?兀那小校。报与二位公子得知,说智伯使命到来。(小校云)报的主帅得知,今有智伯使命到来。(韩魏云)请相见。(见科,正末云)俺智伯主人,差小人来巡探军情。传与二位用心防守,勿致疏虞。(韩云)俺这里催趱积水,刻日破城成功。(正末云)您二位恰才商量,我都听见来。(魏云)俺才讲些兵法,明日破城,好与赵氏对敌。

(正末唱)

【倘秀才】你待顺襄子谈兵说兵,你背智伯是无情有情。(韩、魏云)某岂敢背主事仇?(正末唱)您恰才对天因何歃血盟?(韩、魏云)俺才说分了赵氏,当誓死以报智伯。(正末唱)你如何要整队伍,出军营,做的个弊幸?

(韩、魏云)某等荷智伯之德,得分赵地,大家受用,岂有携贰?(正末唱)

【笑和尚】恁恁恁忒言清行不清,恁恁恁拚死命敌活命,恁恁恁自行病自医病,恁恁恁莫打挣,恁恁恁休折证。恁恁恁别了俺阃外将军令。

(韩魏云)俺二人既遵约束,焉敢背违?(正末云)俺智伯号令严明,您可怕么?(戴魏云)他既为主帅,某等裨副,谁不戒惧?(正末云)你依的我言语,管教你不怕。(韩魏云)凡有指挥,无不听从?(正末唱)

【倘秀才】俺不是智伯家差来的使命。(韩魏云)不是智伯差来,却是那里来的?(正末唱)俺是赵襄子使将来察探事情,特地向君侯行借些救兵。(韩魏云)如今水势浩大,城廓不保,不时陷没。生民鱼鳖。就有救兵,如何救的?(正末唱)且休说淹城邑,损生灵,岂不闻唇寒齿冷?

(韩魏云)智氏怪你主人会间不辞而去,好生欺慢,因此称兵见伐。(正末唱)

【滚绣球】俺襄子便有罪尔,便令该正刑,也合可怜见虚飘飘满城百姓,浑一似缀露飞萤。家家灶产蛙,处处水刷做坑,众军民往来奔竞,咫尺间海角飘零。投至得闹炒炒阵面上逃了生性,便是番滚滚波心捞月明,感叹伤情。

(魏云)你如今待怎么说?(正末云)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况智氏有才而无德,人苦其虐,莫若倒戈于彼。无不成功。(韩云)我等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正末云)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臣有一计,二君察之:(唱)

【倘秀才】臣不才虽然无能,二主公宁心试听,济不济君侯再察情。说着呵无凭验,做着呵有实减,非是自矜。

(韩魏云)你有何长策?说来我听。(正末唱)

【滚绣球】休和他觅斗争,厮奚竞,杀下守堤吏教他自窝里厮并,您把中军掩映处潜形。您外面将堤坝来撅,俺城中把金鼓鸣。正是外合里应,教智伯才知水火无情。教那帐前旌节门前戟,都做了风里杨花水上萍,直教他一事无成。

(韩云)俺二人适间正如此商量,要决汾绛二水,灌智伯军营,将守堤吏卒杀了,恁主人内往外杀,俺二人领兵夹击,则智伯之头,可致麾下矣。(正末云)谋计已兵,二主在心者,臣复俺主命去也。(并下)(内鼓噪呐喊科,智伯荒上,云)却怎了也?不想赵氏夜杀守堤之吏,决水来灌俺寨,营垒皆没,三军逃窜。左右,急急救护则个。(荒下)(赵引张孟谈上,云)今日托天地庇佑。多亏韩魏二君协谋,将智氏一鼓而火,方趁我平生之愿也。左右,与我请韩魏二君来者。(韩魏上,云)今日诛夷智族,赵君相招,须索见咱。(做见科,韩魏云)今日大敌破灭,可贺可贺。(赵云)深蒙二君相济,得斗大憝,彼主地人庶,三家共之,左右,推过智瑶来者。(众拥智伯上,赵云)智瑶,你虐焰薰天,神人共怒,无故索地而弄兵,恣情攻城而决水,今日擒来,有何话说?(智云)我悔不听豫让絺疵之言,致有今日,且亡国贱俘,只求早死。(正末张孟谈云)智伯,(唱)

【倘秀才】往常你统着兵车百乘,如今却落不的折箭中茎,却甚不动刀枪自太平。你也忒跋扈,忒狰狞,你便噤声。

【滚绣球】当日个宴兰台酒二觥,要不阳一座城,与不与更教水围军并,平白地虎斗龙争。开汾绛两道河,平韩魏万灶兵,筑高堤有如山岭,四周围抵多少万丈深坑。当时待把人推入,今日你被人推更不轻,罪合当刑。

(赵云)想智瑶无道,吞谋众卿,妄窥晋室,罪在不宥。左右,即便斩讫报来。还将他首骨,漆作饮器,方趁我心也。(末)

【尾声】早则去除了桓子心头病,斩砍了韩康眼内丁。扫荡浮尘门月明,剪灭妖氛宇宙清。道寡称孤事不成,霸业图正令不行,智们从来好战争,更做你能行离不了影。(下)

(赵云)二位公子,咱从今高枕无忧也。明日将智伯原取的范中行二家地土及他本家的,三分分了,岂不韪哉!(并下)


第三折

(外扮絺疵上,云)某智氏家臣絺疵是也。我主人攻屠赵氏,我见韩魏有反意,我劝谏主公,不惟不信,又将我言语对二子说,返被韩魏同谋,里应外合,决水淹我军,甲士溃乱,死者山积,将智氏族灭。闪的我无处投奔,又不能为主报仇,且须逃避他国,待时而动则个。(下)(赵上,云)自从平了智氏,心愿满足,我闻得智氏还有二臣,絺疵豫让,各怀忠义,不知逃避何处,待我寻来,慢慢用他则个。(下)(正末扮豫让上,云)某豫让是也。想我主人智伯,不从吾谏,今日家破身亡,某既为人臣,受人之禄,敢私其身?况我主人以国上遇我,非群流比,某当以死报。今淬砺得一匕首,暗暗藏在身边,走入赵氏宫中,将襄子刺死,也是替主人报复冤仇。今晚月色明朗,来到赵府后园边,恐有巡逻不便,须索跳入去,方好下手也。(唱)

【越调】【斗鹌鹑】凉月辉辉,寒风飒飒,就着这月朗风清,索门天摧地塌。将匕首斜藏,把衣服拽扎,靠着柳阴,映着月华,将地面牢蹅,把墙头紧把。

(云)上的这墙来,四顾无人,我索跳过去等待则个。(唱)

【紫花儿序】滴溜溜拥身飞过,赤力力镇动花梢,扑簌簌惊起栖鸦。悄蹙蹙的潜踪蹑足。七林林的约柳分花。谁敢停时霎。转过牡丹槛荼足兼洞木香架,早来到沉香亭直下。银汉初斜,谯鼓才罢。(云)进的这园西隅,是一所厕房,门窗半掩。我且入内藏伏,再作计较。(唱)

【小桃红】两双脚轻将地皮踏,把台榭兰干抹,见个矮阔阔阶墓将板门儿亚。靠着檐压,撮身飞入无惊怕,静悄悄厕楼内等他。黑洞洞上墙匡直下,又没甚斜月照窗纱。

(赵引外携灯上,云)我今晚无事,月明直下,闲行一会,不觉行至花园门首,兀的不是厕房,我登厕一遭。(正末唱)

【东原乐】鞋履鸣穿花径,银烛焚烧绛蜡。我举目抬头观赡罢,向灯影里凹着狠鼻凹,梆嗽自矜夸,可知道气昂昂的敢轻俺臣下。

(赵云)我到这厕门前,好生惊恐,只怕有歹人,左右搜一搜。(正末荒科,唱)

【雪里梅】则听的人语闹交杂,呼左右快搜咱,他道乞丕丕心惊,我恶狠狠跳出,(外等捉拿正末上,正末唱)斗将我嗔忿忿捉拿。

【紫花儿序】将我扑鲁鲁的横拖倒拽,闹炒炒的后拥前推,我急煎煎独力难加,我不能勾剜心摘胆,只办个咬齿嚼牙。(赵云)你是甚人?黑夜入我园中,非奸即盗,如何不跪?(正末唱)教我跪膝着他,折末斩便斩敲便敲剐便剐。我其实不怕。(赵云)这厮不直说,左右取刑具来,打着问他。(正末唱)既待舍死忘生,怕甚么吊拷棚扒。

(赵云)你是甚人?来我宫中何干?若不实说,目下身亡。(正末云)我是智伯家臣豫让。俺主人遭你毒手,身亡族灭,我欲为之报仇。(赵云)你要怎生报仇?(正未唱)

【络丝娘】只为你乱军,上坏下智伯,更将他家小灭伐。我将你赵襄子就宫禁中待把你亲身刺杀,更将玉殴珠楼片瓦根椽宜教火焚下罢。这足兼豫间更别无甚别话。

(赵云)想智伯无道,损人利已,索地弄兵,有伤风俗也。(正末唱)

【酒旗儿】俺主公贪疆土,自是伤风化。你不合将他天灵盖饮流霞,我说与你众人试鉴察咱,襄子这的是你毒害那他独霸,既你个赵襄子兴心问咱,你将俺主人凌迟处死,漆骨为樽,因此上结的似上海冤仇大。

(赵云)吾虽不才,见为一国正卿,兵马钱谷,皆出吾手,你如何刺得我?(正末唱)

【调笑令】这答儿和咱话不投机一句差。他虽不是万乘主千乘君上驾,你可甚有德行的赵主官家?哎,蒺藜也开沙上花,真乃是井底之蛙。

(赵怒云)这个亡国之臣,死有余辜,怎敢大肆凶悖毁骂,好无礼也!(正末唱)

【鬼三台】休则管高声骂,相惊唬,看的咱似木楂。你有福我无缘,你稳坐龙床凤榻。若不是厕房中众人拿住咱,我报冤仇志酬非是假。若是我有分成功,咱这无明火发。

(赵云)据你说要报仇,量你一人,怎生近的我?(正末唱)

【圣药王】一只手将嗓子掐,一只手将脚腕来拿,滴溜扑摔个仰剌叉,将匕首拔,觑着你软肋上扎。教古鲁鲁鲜血浸寒沙,看你今夜宿谁家?

(赵云)我有一件事,教你欢喜不尽。(正末云)我志未遂,有何欢喜?你早早杀了我罢!(赵云)我饶你不死,你与我为家臣,倩取你高车驷马,受用不尽。(正末唱)

【眉儿弯】谁恋你官二品,车驷马,待古有德行的富贵荣华。想着俺那有恩义的主人公放不下,我故来报答。报答的没合煞,到惹一场傍人笑话。

【耍三台】我这一片为主胆似秋霜烈日,觑那做官心似野草闲花。(赵云)豫让为主报仇,真义士也!左右放了他,随他那里去罢。(正末唱)和你是剜心摘胆两事家,怎肯有喜悦和洽?我活呵谨防着断头分尸,我死后你放心称孤道寡。

(赵云)我已认的你模样,再来拿住你时,决不饶你了。(正末唱)

【尾声】则为你诛夷了俺主公,夺了天下,锯的他死尸骸做飞觥走斝绎,不争你个赵襄子等闲休,枉教普天下英雄将咱唾骂杀。(下)

(赵云)豫让去了也。他口口声声还要报仇,今已放了他,倘或遇见不干休,我须谨避之而已。(下)


第四折

(絺疵上)某絺疵是也。自从投齐回来,闻的豫让持刀入襄子厕房,要刺襄子,又被拿住。襄子念他忠义,放了他,他说还要报仇。我想赵氏人众,今番不得出他手也。我须寻着他,劝一劝则个。(下)(正末豫让漆身吞炭妆癞哑上,云)某豫让是也。今欲刺赵襄子,又恐认的我形容,是以漆身为癞,吞炭为哑,且妆风魔,行乞于市则个。(做急走科。净扮众小儿随上,戏科。正末唱)

【中吕】【粉蝶儿】本待向赵王宫里斩虎诛龙,空惹的市曹巾小儿每侮弄,那里也大将军八面威风。吞炭呵掏下咽喉,漆身呵伤了皮肉;主人呵更怕我声扬我这疼痛。奔走四东,行言语便推哑中。(众小儿推抢科,正末唱)

【醉春风】把我抢了脸向前推,扌光破头往后拥,这伙刁大厥地小敲才,只管把我来哄哄哄。不辨贤愚,不分高下,不知轻重。

(做打悲科,云)主公呵,你死的好苦也!想往古来今,多少贤圣之主,到今日都在何处?也量赵襄子你值甚的?(唱)

【迎仙客】当初是尧社稷,让了舜封疆。舜又命禹王将天下一统。伊尹有相汤的贤,武王有伐纣的功。想当初风虎云龙,做下一枕南柯梦。

(絺疵上)我寻了豫让一日,人说街上有一个风魔乞儿,漆身为癞,吞炭为哑,必然是他,我须索劝他一劝。(做向前认正末科,正末打悲科,絺云)老兄,咱主人已没,你改变形容,通不认得了,何乃自苦如此?(正末唱)

【石榴花】此时人物也是个英雄,豪气贯长虹,往常时谈天说地语如钟。我只为咱主公,做哑妆聋,遍身疮癤疖难行动,碜可可的答血流盥,剜心剐骨冤仇重。我今门尽在不言中。

【斗鹌鹑】我将赵襄子的玉殿金门,都变做折碑断冢。(絺云)你又无坚甲利兵,量你一人怎生近的他?(正末唱)也不索剑仗着霜锋,甲披着数重,却不道将在谋而不在勇。(絺云)咱主人身亡族灭,你欲报仇,谁其知之?(正末唱)我图甚的?则索为主忘身,便是俺为臣尽忠。

(絺云)我闻赵人把主人首骨漆为饮器,果是实么?(正末唱)

【上小楼】说着呵心头怒拥,无处发送,恨塞长空,气结秋云,泪洒西风。将俺主公头作器皿,筵前使用。则你道波俺这为臣的痛也不痛?

(絺云)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今求以报仇,不亦难乎?(正末云)你言之差矣。既委质为臣,又从而杀之,是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然且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缔云)岂不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赵氏既昌,合当顺人应天,不宜苦苦直要报仇。(正末唱)

【幺】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絺云)前番不曾报的,今日再不济事,反罹铁钺,到那时悔将何及?(正末唱)者么教鼎镬烹,铁钺诛,凌迟苦痛。休想俺这铁心肠半星儿改动。

(赵上,云)某赵襄子是也。今日早朝晋侯回还,从这州桥上过去,左右与我前面打开闲人。(絺云)兀那来的是赵襄子,须索暂且回避则个。(先下)(正末急入桥下潜伏科。赵云)好怪哉也!马至桥边,三策三却。想必桥下有歹人,左右搜一搜。(众搜科。正末跳出,众扯住科。正末唱)

【十二月】把这荝鎆放憁,我早则见你也那英雄。(赵云)左右与我拿过来者。(正末唱)则教我急难措乒,奸教我忿气填胸。闹炒炒地一行部从,围住我在狼虎丛中。

【尧民歌】嗨,不想乞答的顿!下金锁虐蛟龙,我若得手呵,敢教你浑身血染战袍红。你和俺主人公敢一般消洒月明中,七魄三魂卉无踪,如同潇潇落叶风,最你成何用?

(赵云)这人形体好似豫让。(正末云)我就是豫让。当日宫中刺你不著,因此向山中漆身为癞,吞炭为哑,变了形容,务要刺杀了你,为我主人报仇。(赵云)你曾事范氏,中行氏,智伯灭了他二家,你不报仇,今日如何却为智伯报仇?(正末云)范氏、中行氏以常人待我,我故以常人待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赵云)你说你务要报仇,两次三番只要杀我,都被我拿住,也不算你能也。(正末唱)

【耍孩儿】今日个会兵机的襄子夸英勇,显的没下梢的将军落空。你将他碜可可斩在乱军中,把一个死尸骸暴露霜风。划地漆头为器斟琼液,可甚翠袖殷勤捧玉钟。未出语心先痛,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赵云)你前来刺我,我饶了你;今日又来刺我,却饶不得你也。(正末云)明主不弃仁义之臣,愿得脱下的衣服,与主报怨,死亦无憾。(赵云)既如此,将这一件衣服与他,看他何用。(正末唱)

【三煞】豁不下我这满腹冤,干休了半世功,急煎煎独力难敌众。(拔剑将襄子衣服碎剁科,云)罢,罢,我今日剑锉了你这衣服,就和杀了你一般,死亦无恨。(唱)虽不能勾碎分肢体诛了襄子,烂锉下这件衣服便是报下俺主公。至如把残生送,下埋黄土,仰问苍空。

(赵云)豫让,你也是个义士。你今既锉了我衣服,报了主仇,你今替我为臣,富贵共之。(正末唱)

【二煞】士为知己死,女为悦己容。(云)豫让蒙俺主君知爱超出流辈,今日安忍背主事仇!(唱)我怎肯做诸侯烈士每相讥讽?我怎肯躬身叉手降麾下?我宁可睁眼舒头伏剑锋。枉子你闲唧哝,折末宫高一品,禄享千钟。

【尾声】我不想声闻在人世间名标在史记在你把我主人公葬在麒麟冢,谁受你徼买人情赵王宠!(自刎下)

(赵云)可惜豫让死了,左右将尸首抬出,以礼葬埋。我明日奏过晋侯,追封官爵,旌表忠义,劝化风俗。多少是好,须索还与韩魏二子,商量则个。

题目张襄子避兵逃难

张孟谈兴心反间

正名贪地土智伯灭身

忠义士豫让吞炭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三家山河不久

若 ruò/rě《國語辭典》

若 [ ruò ]

  1. 一种香草。《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唐·陆龟蒙〈美人〉诗:「犹欲悟君心,朝朝佩兰若。」
  2. 姓。如汉代有若章。
  1. 顺从。《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2. 及、比得上。《国语·晋语五》:「病未若死,祗以解志。」《论语·学而》:「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3. 奈。《左传·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
  1. 如果、假如,表示假设。《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
  2. 至于,表示另提一件事。《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子·劝学》:「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3. 或、或者,表示选择。《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红楼梦·第七四回》:「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
  1. 乃、才。《国语·周语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2. 似、好像。如:「欣喜若狂」、「旁若无人」。《左传·定公四年》:「若闻蔡将先卫,信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九·禽部·杜鹃》:「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1. 你、你的。《庄子·齐物论》:「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2. 如此、这样。《书经·大诰》:「尔知宁王若勤哉?」唐·白居易〈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诗:「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

若 [ rě ]

  1. 参见「般若」、「兰若」等条。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了 liǎo/le《國語辭典》

了 [ liǎo ]

  1. 明白、懂得。如:「一目了然」。宋·陸游〈醉歌〉:「心雖了是非,口不給唯諾。」
  2. 完畢、結束。如:「不了了之」、「責任未了」。《老殘遊記·第一九回》:「今日大案已了,我明日一早進城銷差去了。」
  1. 完全。與否定語「不」、「無」等連用。有「一點也不……」的意思。如:「了無新意」、「了無生趣」。
  2. 與「得」、「不」等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如:「辦得了」、「寫不了」。
  1. 聰明、慧黠。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了 [ le ]

  1.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如:「到了」、「天黑了」、「吃了再走」。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2.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表示不耐煩、勸止等意思。如:「走了,還談這些幹什麼?」、「別哭了,事情會好轉的。」、「好了,吵了一天還不夠!」
三家 sān jiā
(1).极言人户之少。《韩非子·难势》:“无庆赏之劝,刑罚之威,释势委法, 尧 舜 户説而人辩之,不能治三家。” 宋 陆游 《野意》诗:“隄长逾十里,村小只三家。”
(2).指 春秋 鲁 大夫 孟孙氏 、 叔孙氏 、 季孙氏 。《论语·八佾》:“三家者以《雍》彻。” 朱熹 集注:“三家, 鲁 大夫 孟孙 、 叔孙 、 季孙 之家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乡兴贤能论》:“天欲 鲁 以 孔子 代三家。”
(3).指 春秋 晋 之三卿 韩 、 赵 、 魏 。《鹖冠子·武灵王》:“三家用此而 智氏 亡, 韩 用此而东分。”《史记·天官书》:“三家分 晋 ,并为战国。”
(4).指 汉 代传《诗》的 齐 、 鲁 、 韩 三派。《汉书·艺文志》:“ 汉 兴, 鲁 申公 为《诗》训詁,而 齐 辕固 、 燕 韩生 皆为之传……三家皆列於学官。”
(5).指 汉 代传《尚书》的 欧阳 、 大夏侯 、 小夏侯 三派。《后汉书·刘陶传》:“ 陶 明《尚书》《春秋》,为之训詁,推三家《尚书》。” 李贤 注:“三家谓 夏侯建 、 夏侯胜 、 欧阳和伯 也。”
(6).指解说《春秋》的 左氏 、 公羊 、 穀梁 三派。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绪言:“於《春秋》,则採三家之精华,斥 安国 之迂谬。”
(7).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晋书·天文志上》:“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8).指三皇。《后汉书·马融传》:“軼越三家,驰骋五帝。” 李贤 注:“三家,三皇也。”
(9).指 夏 、 商 、 周 。 汉 王充 《论衡·正说》:“案《礼》, 夏 、 殷 、 周 三家,相损益之制,较著不同。”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五代不同礼,三家不同教,非其苟相反也,盖世推移而俗化异也。”参见“ 三代 ”。  ——《漢語大詞典》
唐 táng《國語辭典》

唐 [ táng ]

  1. 朝代名:➊ ​ 传说中帝尧的时代。➋ ​ 参见「唐朝 」条。➌ ​ 参见「[[后唐]]」条。➍ ​ 参见「[[南唐]]」条。
  2. 中国的别称。如:「唐装」、「唐人街」。
  3. 庭院中的道路。《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文选·张衡·东京赋》:「植华平于春圃,丰朱草于中唐。」
  4. 姓。如明代有唐顺之。
  1. 广大。《文选·枚乘·七发》:「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
  2. 参见「[[荒唐]]」条。
  3. 参见「唐突 」条。
  1. 虚、空。如:「功不唐捐」。
叔 shū《國語辭典》

叔 [ shú ]

  1. 稱謂:➊ ​ 用以稱父親的弟弟。如:「叔父」、「叔侄」。➋ ​ 用以稱丈夫的弟弟。如:「小叔」。➌ ​ 用以稱父親平輩朋友中年紀小於父親的人。如:「王叔叔」。
  2. 姓。如漢代有叔壽。
  1. 兄弟中排行第三的。《儀禮·士冠禮》:「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
  2. 衰微、衰末。參見「叔世」、「叔季」等條。
山河 shān hé
(1).大山大河。多指自然形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美哉乎 山 河 之固,此 魏国 之宝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寸,而思隔山河。” 唐 杜甫 《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叶剑英 《东北的七年》:“东北情形,好似个‘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已半非’。”
(2).指江山,国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过 江 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 新亭 ,藉卉饮宴。 周侯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统皇 唐 。”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行军小曲》:“抗日战士向前进,嘿!反抗侵略保山河。”  ——《漢語大詞典》
不久 bù jiǔ
(1).指离现在不远的将来。《管子·度地》:“此五水者,因其利而往之可也。因而扼之可也,而不久常有危殆矣。” 晋 陶潜 《拟古》诗:“明明云閒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清 李渔 《巧团圆·争继》:“我不久就要远行,夫人在家可耐心等候。”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好在 桂升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久就要出来的,你放心好了!”
(2).指相隔不长的时间。 三国 魏 曹炯 《六代论》:“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平居犹惧其离叛,危急将如之何?”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可惜不久即去世,平日许多错处皆不及改正。” 艾青 《〈诗选〉自序》:“不久,我得到 周恩来 同志的接见。”
(3).不能长久。《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朕﹞援立圣嗣,恨不久育养,见其终始。”  ——《漢語大詞典》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1.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2.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3.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4.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5. 到、达。如:「入夜」、「入冬」。
  6.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7.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8.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1.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2.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3.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1.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吾 wú/yù《國語辭典》

吾 [ wú ]

  1. 我。《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楚辭·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 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1. 姓。如漢代有吾扈。

吾 [ yú ]

  1. 參見「吾吾 」條。
手 shǒu《國語辭典》

手 [ shǒu ]

  1. 人体的上肢。如:「右手」、「手脑并用」。
  2. 从事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如:「水手」、「选手」、「国手」、「高手」。
  3. 做事的人。如:「助手」、「帮手」、「人手不足」。
  4. 技能、本领。如:「在运动方面,他真有一手。」
  5. 作法。如:「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亲手写的。如:「手谕」、「手书」、「手抄」。
  2. 与手有关的。如:「手杖」、「手榴弹」。
  3.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如:「手册」。
也 yě《國語辭典》

也 [ yě ]

  1. 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如:「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
  2. 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此画果真邪?幻也?」
  3.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悲也!」《左传·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4. 用来引起下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5. 数事并举而论时用。《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6. 置于句中,以调整音节语气。如:「你再也休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抵多少水尽也鹅飞。」
  7. 表示或者、还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奸夫在那里?姓张姓李?姓赵姓王?可是长也矮,瘦也胖?」《水浒传·第四○回》:「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8.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唐·柳宗元〈黔之驴〉:「形之庞也类有德。」
  1. 同样。如:「我懂,你也懂。」、「这个问题我也碰过。」
  2. 强调两事并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车的,也有走路的。」《红楼梦·第八回》:「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3. 表示强调。如:「一点也不」、「再也不敢」、「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
  4. 表示转折。《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5. 表示委婉、让步。如:「这样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