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风入松】翠屏灯影照人孤,花外响啼蛄。

萧德润元代〕《【双调】夜行船 秋怀

一夜秋声入井梧,碧纱厨枕剩珊瑚。秦凤东归,楚云西去,旧欢娱等闲辜负。

  【风入松】翠屏灯影照人孤,花外响啼蛄。丁宁似把闲愁诉,凄凉待怎支吾。
泪珠伴檐化簌簌,梦魂惊城角呜呜。
  【庆宣和】犹忆樽前得见初,浅淡妆梳。附耳佳期在朝暮,间阻,间阻。
  【乔牌儿】相思病忒狠毒,风流债久担误。波涛隔断蓝桥路,枉子把鹊声占
龟卦卜。
  【甜水令】到如今镜破青铜,钗分金凤,箫闲碧玉,无语自踌躇。果若命分
合该,于飞终效,姻缘当遇,甘心儿为你嗟吁。
  【鸳鸯煞】锦回文织就别离谱,碧云笺写遍伤心句。旧物空存,薄情何处?
畅道往事千端,柔肠九曲,软玉温香,作念着何曾住?人问我秋到也较何如?怕
的是战碎芭蕉画阑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风入松翠屏灯影照人花外

风入松(風入松)fēng rù sōng
(1).古琴曲名。《乐府诗集·琴曲歌辞四·风入松歌》 宋 郭茂倩 题解:“《琴集》曰:‘《风入松》, 晋 嵇康 所作也。’”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两个夫妻正和美,説甚么宫怨,相公,当此夏景,只弹一曲《风入松》好。”《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宰相问曰:‘新曲何名?’ 文济 曰:‘古曲《风入松》也。’”
(2).词牌名。有双调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六字四体,平韵。参阅《词谱》卷十七。
(3).曲牌名。南北曲皆有。字句格律均与词牌七十六字体前半阕略同。北曲属双调,用在套曲内或用作小令。南曲属仙吕入双调,用作过曲。  ——《漢語大詞典》
翠屏 cuì píng
(1).绿色屏风。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紫帷鉿匝,翠屏环合。” 后蜀 鹿虔扆 《思越人》词:“翠屏欹,银烛背,漏残清夜迢迢。”
(2).借指青翠的竹丛。 宋 梅尧臣 《县署丛竹》诗:“寒生緑罇上,影入翠屏中。”
(3).形容峰峦排列的绿色山岩。《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李善 注:“翠屏,石桥之上石壁之名也。” 李周翰 注:“有石屏风如壁立,横絶桥上。” 唐 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诗:“细雨荷锄立,江猿吟翠屏。” 明 张居正 《和真一王孙八岭山韵》:“仙城杳靄何因见,悵望青霄耸翠屏。” 清 汪中 《甘露寺》诗:“中流砰訇两山动,翠屏金碧当空开。”  ——《漢語大詞典》
灯影(燈影)dēng yǐng
(1).灯光。 唐 沈佺期 《夜游》诗:“月华连昼色,灯影杂星光。” 明 孟称舜 《娇红记·明妖》:“我覷他灯影下庞儿无恙。”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八章:“门首的灯影中站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
(2).物体在灯光下的投影。 南唐 陈陶 《题豫章西山香城寺》诗:“ 祗园 树老梵声小, 雪岭 花香灯影长。”
(3).指 灯影峡 。在 长江 西陵峡 。 郭沫若 《再出夔门》诗:“ 唐僧 师弟立山头, 灯影 联翩猪与猴。”  ——《漢語大詞典》
照人
张翥 题小景山水诗 野水碧于草,桃花红照人。  ——《分类字锦》
孤 gū《國語辭典》

孤 [ gū ]

  1. 幼年丧父或无父母。如:「孤儿」。《管子·轻重》:「民生而无父母,谓之孤子。」《礼记·王制》:「少而无父者谓之孤。」
  2. 单独。如:「孤雁」、「孤身前往」。唐·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特出、怪异。如:「孤僻」。《乐府诗集·卷四一·相和歌辞十六·南朝宋·鲍照·东武吟行》:「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1. 戏剧中扮演官吏的脚色。如:「净扮孤」。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妓乐》:「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或添一人,名曰『装孤』。」
  2. 姓。如明代有孤启。
  1. 古代王侯的自称。《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孤之罪也。』」《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
  1. 背弃、辜负。《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三国演义·第三○回》:「一则不孤他仰望之心,二来也不负我远来之意。」同「辜 」。
花外
唐 王廷圭 句 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
宋 文天祥 山中呈聂心远诸客 其一 谁入山来问野舟,一篙花外渡深流。
元 许衡 别友人 间关花外鸟,冷淡日边云。
唐 温庭筠 更漏子 其一 花外漏声迢递。  ——《骈字类编》
响 ( 響 ) xiǎng
响 [ xiǎng ]
  1. 声音:~声。~箭。~马(旧称在路上抢劫财物的强盗,因抢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音~(a.声音,多就声音所产生的效果说;b.泛称收音、录音、扩音等设备)。
  2. 发出声音:钟~了。
  3. 声音高,声音大:~亮。~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4. 回声:~应(yìng )。如~斯应(喻反应迅速)。
啼 tí《國語辭典》

啼 [ tí ]

  1. 号哭。如:「啼哭」。《谷梁传·僖公十八年》:「丽姬下堂而啼。」《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 。」
  2. 鸟兽的鸣叫。如:「虎啸猿啼」。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宋·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𫛞〉词:「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蛄 gū《國語辭典》

蛄 [ gū ]

  1. 参见「蝼蛄」、「蟪蛄」等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