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动-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 姓。如汉代有以彤。
兹 ( 茲 ) zī/cí
兹 [ zī ]
- 这,这个,此:~日。~行(xíng)。
- 现在:~聘请某先生为本校教员。
- 年:今~。来~。
- 同“滋”,增益;多。
- 古代称草席。
- 〔龟(qiū)~〕见“龟”。
俟 sì/qí《國語辭典》
俟 [ sì ]
动- 等待。如:「俟机而动」。《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俟 [ qí ]
- 参见「[[万俟]]」条。
君子 jūn zǐ
(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 高诱 注:“君子,国君。”
(2).泛指才德出众的人。《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汉 班固 《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羣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 宋 王安石 《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 清 方文 《石桥怀与治》诗:“昔年居南邨,卜隣近君子。”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我想世界上的人,也不能就分做两群:说这群是好,那群是坏;这群君子,那群小人。”
(3).旧时妻对夫之称。《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 李贤 注:“君子,谓夫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鸞。” 清 孙枝蔚 《采莲曲》之一:“妾采莲,采莲寄君子。”
(4).指 春秋 越国 的君子军。《国语·吴语》:“﹝ 越王 ﹞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韦昭 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 吴 所谓贤良, 齐 所谓士。”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擒》:“ 越王 亲率兕甲十万,君子六千,直渡 太湖 。”参见“ 君子军 ”。
(5).对人的尊称。犹言先生。《太平广记》卷四一九引 唐 李朝威 《异闻录·柳毅》:“夫人泣谓 毅 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媿戴,遂至睽别。’”《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姜尚 问曰:‘君子,尔何姓?’”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君子,你这等一个人,可被那厮欺负,我好是不平也。”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我姊妹出来已久,恐家慈见疑,如今要返深闺,君子,请回去罢。”
(6).美酒。《类说》卷四三引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觴醉人者为君子。”
(7).竹之雅号。 宋 苏辙 《林笋复生》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参见“ 君子竹 ”。 ——《漢語大詞典》
(2).泛指才德出众的人。《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汉 班固 《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羣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 宋 王安石 《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 清 方文 《石桥怀与治》诗:“昔年居南邨,卜隣近君子。”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我想世界上的人,也不能就分做两群:说这群是好,那群是坏;这群君子,那群小人。”
(3).旧时妻对夫之称。《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 李贤 注:“君子,谓夫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鸞。” 清 孙枝蔚 《采莲曲》之一:“妾采莲,采莲寄君子。”
(4).指 春秋 越国 的君子军。《国语·吴语》:“﹝ 越王 ﹞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韦昭 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 吴 所谓贤良, 齐 所谓士。”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擒》:“ 越王 亲率兕甲十万,君子六千,直渡 太湖 。”参见“ 君子军 ”。
(5).对人的尊称。犹言先生。《太平广记》卷四一九引 唐 李朝威 《异闻录·柳毅》:“夫人泣谓 毅 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媿戴,遂至睽别。’”《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姜尚 问曰:‘君子,尔何姓?’”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君子,你这等一个人,可被那厮欺负,我好是不平也。”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我姊妹出来已久,恐家慈见疑,如今要返深闺,君子,请回去罢。”
(6).美酒。《类说》卷四三引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觴醉人者为君子。”
(7).竹之雅号。 宋 苏辙 《林笋复生》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参见“ 君子竹 ”。 ——《漢語大詞典》
须要(須要)xū yào
定要;需要。 宋 张载 《经学理窟·义理》:“然大义大节须要知,若细微亦不必知也。”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二折:“缓急间须要你支吾,可怜我孤身的躲难逃灾,更一家儿衔寃负屈。”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他若问我的虚实,你须要留心对他。” 冰心 《我的学生》:“幸而开刀经过良好,只是失血太多,须要输血。” ——《漢語大詞典》
生理 shēng lǐ
(1).生长繁殖之理。《百喻经·种熬胡麻子喻》:“昔有愚人,生食胡麻子,以为不美;熬而食之为美。便生念言,不如熬而种之,后得美者。便熬而种之。永无生理。”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农书·天时之宜篇》云,万物因时受气,因气发生。时至气至,生理因之。”
(2).养生之理。《鹖冠子·度万》:“形神调则生理脩。”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 宋 苏轼 《问养生》:“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3).为人之道。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謁。”
(4).生存的希望。《宋书·王敬弘传》:“年向九十,生理殆尽,永絶天光,沦没丘壑。”《旧唐书·孝友传·李日知》:“ 元礼 怒曰:‘ 元礼 不离刑曹,此囚终无生理。’答曰:‘ 日知 不离刑曹,此囚终无死法。’”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岳飞》:“ 黄佐 曰:‘ 岳节使 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生﹞资斧絶,乞食於囚人,自分无生理。” 清 独立苍茫子 《东京学界公愤始末告乡人父老兴学书》:“猛虎在侧,豺狼在后,计惟有一往直前,或有生理,稍一迟迴,害也何如。”
(5).生物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机能。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 士宗 以母形虽变,而生理尚存,竟不治丧。”《晋书·孝友传·颜含》:“ 石崇 重 含 淳行,赠以甘旨, 含 谢而不受。或问其故,答曰:‘病者绵昧,生理未全,既不能噉,又未识人惠。若当谬留,岂施者之意也!’”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四:“这些全是生理的;某种动作和某种情绪有一定的联系,差不多人人是一样的。”
(6).性命。 宋 曾巩 《代太平州知州谢到任表》:“方喜便於庭闈,遽已罹於家祸,苟全生理,復齿班荣。”
(7).生计。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一:“艰难昧生理,飘泊到如今。” 宋 苏辙 《闲居五咏·买宅》:“生理付儿曹,老幸食且眠。”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送尉》:“儿童们当听父母教训,长大成人,各务生理,不可游荡。”参见“ 生计 ”。
(8).活计;职业。《封神演义》第十五回:“ 马氏 曰:‘你会做些什么生理?’ 子牙 曰:‘……只会编笊篱。’”《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回:“九姨太便问他懂得什么生理? 陈健 听説,就口角春风,説得天花乱坠。”
(9).生意;买卖。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朱氏盛衰》:“ 朱冲 微时以常卖为业,后其家稍温,易为药肆,生理日益进。”《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今见 朱小官 在店,谁家不来作成。所以生理比前越盛。”《“五四”爱国运动资料·罢市之实状》:“小本生理之各小贩,集众滋事,击毁一区二分所警局。”
(10).指做买卖。《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 吴山 将息半年,依旧在 新桥 市上生理。”《英烈传》第四回:“今欲与妻 陈氏 ,同上府城,投女壻 李禎 ,织蓆生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郭刘二疏》:“ 苏 、 松 、 淮 、 扬 , 王鸿绪 等与之合伙生理,又不下百餘万。”
(11).产业;财富。 宋 洪迈 《容斋续笔·苏张说六国》:“今夫主一家之政者,较量生理,名田若干顷,岁收穀粟若干,蓺园若干亩,岁收桑麻若干;邸舍若干区,为钱若干;下至牛羊犬鷄,莫不有数。”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张需》:“于是民皆勤力,无敢偷惰,不二年,俱有恒产,生理日滋。”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赵芥堂》:“ 赵 怒其父曰:尔小民生理几何?一食而尽百钱,则非子之不养,力不能遂汝欲也。” ——《漢語大詞典》
(2).养生之理。《鹖冠子·度万》:“形神调则生理脩。”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 宋 苏轼 《问养生》:“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3).为人之道。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謁。”
(4).生存的希望。《宋书·王敬弘传》:“年向九十,生理殆尽,永絶天光,沦没丘壑。”《旧唐书·孝友传·李日知》:“ 元礼 怒曰:‘ 元礼 不离刑曹,此囚终无生理。’答曰:‘ 日知 不离刑曹,此囚终无死法。’”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岳飞》:“ 黄佐 曰:‘ 岳节使 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生﹞资斧絶,乞食於囚人,自分无生理。” 清 独立苍茫子 《东京学界公愤始末告乡人父老兴学书》:“猛虎在侧,豺狼在后,计惟有一往直前,或有生理,稍一迟迴,害也何如。”
(5).生物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机能。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 士宗 以母形虽变,而生理尚存,竟不治丧。”《晋书·孝友传·颜含》:“ 石崇 重 含 淳行,赠以甘旨, 含 谢而不受。或问其故,答曰:‘病者绵昧,生理未全,既不能噉,又未识人惠。若当谬留,岂施者之意也!’”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四:“这些全是生理的;某种动作和某种情绪有一定的联系,差不多人人是一样的。”
(6).性命。 宋 曾巩 《代太平州知州谢到任表》:“方喜便於庭闈,遽已罹於家祸,苟全生理,復齿班荣。”
(7).生计。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一:“艰难昧生理,飘泊到如今。” 宋 苏辙 《闲居五咏·买宅》:“生理付儿曹,老幸食且眠。”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送尉》:“儿童们当听父母教训,长大成人,各务生理,不可游荡。”参见“ 生计 ”。
(8).活计;职业。《封神演义》第十五回:“ 马氏 曰:‘你会做些什么生理?’ 子牙 曰:‘……只会编笊篱。’”《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回:“九姨太便问他懂得什么生理? 陈健 听説,就口角春风,説得天花乱坠。”
(9).生意;买卖。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朱氏盛衰》:“ 朱冲 微时以常卖为业,后其家稍温,易为药肆,生理日益进。”《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今见 朱小官 在店,谁家不来作成。所以生理比前越盛。”《“五四”爱国运动资料·罢市之实状》:“小本生理之各小贩,集众滋事,击毁一区二分所警局。”
(10).指做买卖。《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 吴山 将息半年,依旧在 新桥 市上生理。”《英烈传》第四回:“今欲与妻 陈氏 ,同上府城,投女壻 李禎 ,织蓆生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郭刘二疏》:“ 苏 、 松 、 淮 、 扬 , 王鸿绪 等与之合伙生理,又不下百餘万。”
(11).产业;财富。 宋 洪迈 《容斋续笔·苏张说六国》:“今夫主一家之政者,较量生理,名田若干顷,岁收穀粟若干,蓺园若干亩,岁收桑麻若干;邸舍若干区,为钱若干;下至牛羊犬鷄,莫不有数。”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张需》:“于是民皆勤力,无敢偷惰,不二年,俱有恒产,生理日滋。”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赵芥堂》:“ 赵 怒其父曰:尔小民生理几何?一食而尽百钱,则非子之不养,力不能遂汝欲也。” ——《漢語大詞典》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