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同志亦不多,西庄有姚徐。

王绩唐代〕《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

伊昔逢丧乱,历数闰当馀。豺狼塞衢路,桑梓成丘墟。
余及尔皆亡,东西各异居。尔为背风鸟,我为涸辙鱼。
逮承云雷后,欣逢天地初。东川聊下钓,南亩试挥锄。
资税幸不及,伏腊常有储。散诞时须酒,萧条懒向书。
朽木不可雕,短翮将焉摅。故人有深契,过我蓬蒿庐。
曳裾出门迎,握手登前除。相看非旧颜,忽若形骸疏。
追道宿昔事,切切心相于。忆我少年时,携手游东渠。
梅李夹两岸,花枝何扶疏。同志亦不多,西庄有姚徐。
尝爱陶渊明,酌醴焚枯鱼。尝学公孙弘,策杖牧群猪。
追念甫如昨,奄忽成空虚。人生讵能几,岁岁常不舒。
赖有北山僧,教我以真如。使我视听遣,自觉尘累祛。
何事须筌蹄,今已得兔鱼。旧游傥多暇,同此释纷拏。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同志西庄有姚

同志 tóng zhì
(1).志趣相同;志向相同。《国语·晋语四》:“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卓茂传》:“初, 茂 与同县 孔休 、 陈留 蔡勋 、 安众 刘宣 、 楚国 龚胜 、 上党 鲍宣 六人同志,不仕 王莽 时,并名重当时。”《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妾久疏谈笑,亦有此心,郎君言及,足见同志耳。”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吃散发源于 何晏 ,和他同志的,有 王弼 和 夏侯玄 两个人,与 晏 同为服药的祖师。”
(2).指志趣相同的人。《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曰联朋友” 汉 郑玄 注:“同志曰友。” 宋 叶适 《司农詹公墓志铭》:“公率同志请於 周丞相 ,反覆极论,责以变通之理。”《红楼梦》第一二○回:“乐得与二三同志,酒餘饭饱,雨夕灯窗,同消寂寞。”
(3).指为共同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特指同一个政党的成员。 黄葆桢 《杨哲商烈士悼歌》之五:“春秋大復仇九世,同志寥落谁商量。”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托洛斯基派的信》:“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 中国 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八章:“新加入的党员和团员,虽然在社里经常跟 剑平 四敏 一起工作,却不知道他俩是他们的同志。”
(4).同心人。指夫妻。 南朝 宋 鲍照 《代悲哉行》:“览物怀同志,如何復乖别。”
(5).指结为夫妇。《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舟人妄想能同志,一月空将新妇呼。”
(6).今用为彼此之间的通称。 胡采 《序〈在和平的日子里〉》:“我以为, 杜鹏程 同志就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如:同志,上火车站往哪儿走?7.犹同性。性质相同。 明 杨慎 《冶容诲淫》:“冶,销也。遇热则流,遇冷则合,与冰同志。”  ——《漢語大詞典》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1.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3.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4.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1.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1.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1.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西庄(西庄)
唐 杜甫 崔氏东山草堂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骈字类编》
有姚 yǒu yáo
指 虞舜 。相传曾居 姚墟 ,因以为姓,故称。有,词头。 明 夏完淳 《九哀·望首阳》:“驤龙首兮凌扶摇,叩 英皇 兮访 有姚 。”  ——《漢語大詞典》
徐 xú《國語辭典》

徐 [ xú ]

  1. 缓慢。宋·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宋·宗泽〈早发〉诗:「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1. 大陆地区徐州的省称。
  2. 国名。周朝初年徐族所建,为吴国所灭。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安徽省泗县北。
  3. 姓。如明代有徐光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