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间关如有意,愁绝若怀人。

陈子昂唐代〕《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边地无芳树,莺声忽听新。间关如有意,愁绝若怀人。
明妃失汉宠,蔡女没胡尘。坐闻应落泪,况忆故园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间关有意愁绝怀人

间关 jiān guān
象声词。形容宛转的鸟鸣声。例如:间关莺语。——·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有意 yǒu yì
(1).有意图;有愿望。《战国策·燕策三》:“愿得将军之首以献 秦 , 秦王 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 燕国 见陵之耻除矣,岂有意乎?”《后汉书·孔融传》:“太傅 马日磾 奉使 山 东,及至 淮 南,数有意於 袁术 。” 宋 王安石 《招叶致远》诗:“最是一年春好处,明朝有意抱琴来。” 鲁迅 《书信集·致邵文熔》:“在 沪 则弟识一二人,倘有意来 沪 一诊,当绍介也。”
(2).有志向。《南史·萧钧传》:“ 高帝 执其手曰:‘伯叔父犹父,勿怨。所以令汝出继,以汝有意,堪奉蒸尝耳。’” 宋 苏轼 《礼以养人为本论》:“三代之衰,至於今且数千岁,豪杰有意之主,博学多识之臣,不可以胜数矣。”
(3).故意。《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故 武王 以仁义伐 紂 而王, 伯夷 饿不食 周 粟; 卫灵公 问陈,而 孔子 不答; 梁惠王 谋欲攻 赵 , 孟軻 称 大王 去 邠 。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韩文》:“ 昌黎 与 李翊 书,自言非三代、两 汉 之书不观,未必有意仿为之。” 柯岩 《奇异的书简·船长》:“在 鹿特丹港 ,一个领港员因为船上一水是 中国 人而有意刁难,把舵令用英语说得又快又流时, 贝汉廷 就迎上去和他用英语对话。”
(4).特指男女间有爱恋的情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我意欲就此看个中意的人家子弟,替他寻下一头亲事,成就他终身结果,也是好事。所以一时不辞他去,原非我自家有意也。”《红楼梦》第一回:“ 雨村 见他回头,便以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遂狂喜不禁。”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一幕:“那 侯朝宗 很有意于 秦淮河 一个歌女 李香君 ,可是他没有钱, 圆老 何不花一笔钱,让他梳拢了 香君 ,这也是艺林雅事。”  ——《漢語大詞典》
愁绝(愁絶)chóu jué
极端忧愁。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沉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絶。” 唐 戴叔伦 《转应词》:“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絶。” 宋 王沂孙 《庆宫春·水仙》词:“国香到此谁怜?烟冷沙昏,顿成愁絶。”  ——《漢語大詞典》
若 ruò/rě《國語辭典》

若 [ ruò ]

  1. 一种香草。《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唐·陆龟蒙〈美人〉诗:「犹欲悟君心,朝朝佩兰若。」
  2. 姓。如汉代有若章。
  1. 顺从。《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2. 及、比得上。《国语·晋语五》:「病未若死,祗以解志。」《论语·学而》:「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3. 奈。《左传·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
  1. 如果、假如,表示假设。《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
  2. 至于,表示另提一件事。《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子·劝学》:「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3. 或、或者,表示选择。《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红楼梦·第七四回》:「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
  1. 乃、才。《国语·周语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2. 似、好像。如:「欣喜若狂」、「旁若无人」。《左传·定公四年》:「若闻蔡将先卫,信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九·禽部·杜鹃》:「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1. 你、你的。《庄子·齐物论》:「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2. 如此、这样。《书经·大诰》:「尔知宁王若勤哉?」唐·白居易〈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诗:「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

若 [ rě ]

  1. 参见「般若」、「兰若」等条。
怀人(懷人)huái rén
(1).思念远行的人。《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慕士情未忘,怀人首徒搔。”
(2).指思念家乡的人。 明 杨慎 《送童士琦瑞州府判赋得蜀江》:“别后怀人更怀土,烦君时一到沧洲。”
(3).所怀念的人。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