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愿得(愿得)
曹植诗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韵府拾遗 职韵》
展 zhǎn《國語辭典》
展 [ zhǎn ]
動- 翻轉、轉動。《說文解字·尸部》:「展,轉也。」《西遊記·第一○○回》:「須臾間,那馬打個展身,即退了毛皮。」
- 舒張、打開。如:「舒展」。《莊子·盜跖》:「盜跖大怒,兩展其足,案劍瞋目。」宋·蘇軾〈題淨因壁〉詩:「蕉心不展待時雨,葵葉為誰傾夕陽。」
- 延長。《漢書·卷九○·酷吏傳·王溫舒傳》:「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
- 擴張、擴大。《國語·晉語二》:「今嘉其夢,侈必展。」《水滸傳·第一一六回》:「此也是數中星宿,盡是陛下開疆展土之臣也。」
- 施行、實施。《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何必同衾幬,然後展慇勤。」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四齣》:「到了觀中,且安置閣兒上,擇日展禮。」
- 省視、檢閱。《周禮·春官·肆師》:「大祭祀,展犧牲。」
- 陳列、鋪放。如:「展覽」。《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百官之屬,各展其物。」
- 記錄。《周禮·天官·內宰》:「正其服,禁其奇邪,展其功緒。」
- 濡染。同「沾 」。參見「展汙 」條。
- 姓。如明代有展迪。
嬿婉 yàn wǎn
(1).美好貌。 南朝 梁 沈约 《丽人赋》:“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凝情待价,思尚衣巾。”
(2).也借指美女。 汉 张衡 《西京赋》:“捐衰色,从嬿婉。” 宋 苏轼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之一:“吾闻 东山 傅,置酒携嬿婉。”
(3).欢好;和美。《文选·苏武〈诗〉之三》:“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吕向 注:“嬿婉,欢好貌。”《文选·刘琨〈答卢谌诗〉》:“郁穆旧姻,嬿婉新婚。” 吕延济 注:“郁穆,嬿婉,和美貌。” 明 沈鲸 《双珠记·吉筵叙故》:“ 秦 晋 同休,成两姓绸繆之好; 朱 陈 媲美,缔百年嬿婉之欢。” ——《漢語大詞典》
(2).也借指美女。 汉 张衡 《西京赋》:“捐衰色,从嬿婉。” 宋 苏轼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之一:“吾闻 东山 傅,置酒携嬿婉。”
(3).欢好;和美。《文选·苏武〈诗〉之三》:“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吕向 注:“嬿婉,欢好貌。”《文选·刘琨〈答卢谌诗〉》:“郁穆旧姻,嬿婉新婚。” 吕延济 注:“郁穆,嬿婉,和美貌。” 明 沈鲸 《双珠记·吉筵叙故》:“ 秦 晋 同休,成两姓绸繆之好; 朱 陈 媲美,缔百年嬿婉之欢。” ——《漢語大詞典》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友 yǒu《國語辭典》
友 [ yǒu ]
名- 意气相投、情谊互通的人。如:「好友」、「益友」、「至友」。《诗经·小雅·常棣》:「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唐·柳宗元〈师友箴〉:「为人友者,不以道而以利,举世无友。」
- 兄弟相亲相爱。《书经·康诰》:「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南史·卷六○·傅昭传》:「昭弟映,字徽远,三岁而孤。兄弟友睦,修身励行,非礼不动。」
- 结交。《史记·卷三七·卫康叔世家》:「郑伯弟段攻其兄,不胜,亡,而州吁求与之友。」
- 亲爱。《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有友好关系的。如:「友军」、「友邦」。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朔方 shuò fāng
(1).北方。《书·尧典》:“申命 和叔 ,宅朔方,曰幽都。” 蔡沉 集传:“朔方,北荒之地。”《楚辞·刘向〈九叹·远游〉》:“遡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於朔方。” 王逸 注:“周徧流行於北方也。” 鲁迅 《野草·雪》:“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2).郡名。 西汉 元朔 二年(公元前127年)置。治所在 朔方 ,今 内蒙古自治区 杭锦旗 北。 东汉 末废。《汉书·卫青传》:“ 元朔 五年春,令 青 将三万骑出 高闕 …… 代 相 李蔡 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 朔方 。”参阅《汉书·地理志下》、 清 吴卓信 《汉书地理志补注·朔方郡》。 ——《漢語大詞典》
(2).郡名。 西汉 元朔 二年(公元前127年)置。治所在 朔方 ,今 内蒙古自治区 杭锦旗 北。 东汉 末废。《汉书·卫青传》:“ 元朔 五年春,令 青 将三万骑出 高闕 …… 代 相 李蔡 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 朔方 。”参阅《汉书·地理志下》、 清 吴卓信 《汉书地理志补注·朔方郡》。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