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衡轭 通:衡扼)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髪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本图(本圖)běn tú
本来的意图,本心。《北齐书·王琳传》:“虽本图不遂, 鄴 人亦以此重之,待遇甚厚。”《隋书·李密传》:“今者, 密 欲正言,还恐追踪二子,阿諛顺意,又非 密 之本图。” 金 王若虚 《别家》诗:“到子身安是本图,何须身外觅浮虚。” 清 谭嗣同 《仁学》四二:“然则 中国 谋自强,益不容缓矣。名之曰‘自强’,则其责在己而不在人,故慎毋为復仇雪耻之説,以自乱其本图也。” ——《漢語大詞典》
相与(相與)xiāng yǔ
(1).相处;相交往。《易·大过》:“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史记·淮阴侯列传》:“此二人相与,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难测也。”《红楼梦》第三三回:“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 欧阳山 《柳暗花明》九七:“我这个人其实并不难相与。”
(2).指交好的人。 唐 吴筠 《元日言怀因以自励诒诸同志》诗:“孰能无相与,灭跡俱忘筌。”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崔木因妓得家室》:“每遇相与,游於市中之时, 崔木 独慷慨特达,用钱如泥沙。”《红楼梦》第八四回:“ 王尔调 陪笑道:‘也是晚生的相与。’”《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作个相与,你道如何?”
(3).相授与。《易·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孔颖达 疏:“是二气感应以相授与,所以为咸亨也。”《穀梁传·桓公元年》:“天子在上,诸侯不得以地相与也。”
(4).共同;一道。《孟子·公孙丑上》:“又有 微子 、 微仲 、 王子比干 、 箕子 、 胶鬲 ,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严复 《辟韩》:“今夫西洋者,一国之大公事,民之相与自为者居其七,由朝廷而为之者居其三。”
(5).互相;交相。《韩非子·五蠹》:“毁誉赏罚之所加者,相与悖繆也,故法禁坏而民愈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驩,为刎颈之交。” 宋 苏轼 《安万民策》之五:“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於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
(6).相同。 宋 梅尧臣 《同道损世则元辅游西湖》诗:“同来三四人,趣向颇相与。” ——《漢語大詞典》
(2).指交好的人。 唐 吴筠 《元日言怀因以自励诒诸同志》诗:“孰能无相与,灭跡俱忘筌。”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崔木因妓得家室》:“每遇相与,游於市中之时, 崔木 独慷慨特达,用钱如泥沙。”《红楼梦》第八四回:“ 王尔调 陪笑道:‘也是晚生的相与。’”《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作个相与,你道如何?”
(3).相授与。《易·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孔颖达 疏:“是二气感应以相授与,所以为咸亨也。”《穀梁传·桓公元年》:“天子在上,诸侯不得以地相与也。”
(4).共同;一道。《孟子·公孙丑上》:“又有 微子 、 微仲 、 王子比干 、 箕子 、 胶鬲 ,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严复 《辟韩》:“今夫西洋者,一国之大公事,民之相与自为者居其七,由朝廷而为之者居其三。”
(5).互相;交相。《韩非子·五蠹》:“毁誉赏罚之所加者,相与悖繆也,故法禁坏而民愈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驩,为刎颈之交。” 宋 苏轼 《安万民策》之五:“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於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
(6).相同。 宋 梅尧臣 《同道损世则元辅游西湖》诗:“同来三四人,趣向颇相与。” ——《漢語大詞典》
偕 xié《國語辭典》
偕 [ xié ]
副- 共同、一起。如:「偕行」、「偕入」。《诗经·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 皆、全部。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划一、使整齐。《管子·幼官》:「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
- 比、并。唐·柳宗元〈衡山中院大律师塔铭·序〉:「受学之众,他莫能偕也。」《太平广记·卷五三·金可记》:「精勤为事,人不可偕也。」
偕 [ jiē ]
- (一)之又音。
中更 zhōng gēng
(1).爵位名。 秦 立爵二十级, 汉 沿袭之。中更为第十三级。《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 颜师古 注:“更,言主领更卒,部其役使也。”
(2).中途变更;中间经历。《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吕延济 注:“本图相与同往,而中间不能俱遂此志。”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荣绪华宗,中更坠落,以一线引千钧,乔木之萌生復见径尺,夫人之助也。” 清 方苞 《原人下》:“ 秦 汉 以还,中更衰乱。” ——《漢語大詞典》
(2).中途变更;中间经历。《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吕延济 注:“本图相与同往,而中间不能俱遂此志。”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荣绪华宗,中更坠落,以一线引千钧,乔木之萌生復见径尺,夫人之助也。” 清 方苞 《原人下》:“ 秦 汉 以还,中更衰乱。” ——《漢語大詞典》
不克(不剋)bù kè
不能制胜;不能做到。《后汉书·朱儁传》:“因急攻,连战不剋。” 唐 韩愈 《故金紫光禄大夫赠太傅董公行状》:“﹝ 李万荣 ﹞为节度一年,其将 韩惟清 、 张彦林 作乱,求杀 万荣 不尅。”
(1).不能。《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郑玄 笺:“克,能也。” 清 史致谔 《禀左宗棠》:“﹝余﹞自揣任重才疏,远离牙纛,不克时时禀承伟略,深用竞惶。” 王统照 《母爱》:“﹝她﹞意识还没清楚,不克自制地加紧脚步往孩子的后影追去。”
(2).不能战胜。《诗·大雅·常武》:“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郑玄 笺:“其势不可测度,不可攻胜。”一说“不克”为不可识知。《左传·昭公十二年》:“ 南蒯 惧不克,以 费 叛如 齐 。”《国语·鲁语下》:“若不克 鲁 ,君以蛮夷伐之,而又求入焉,必不获矣。”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四度》:“以强下弱,以何国不克。以贵下溅,何人不得。” ——《漢語大詞典》
(1).不能。《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郑玄 笺:“克,能也。” 清 史致谔 《禀左宗棠》:“﹝余﹞自揣任重才疏,远离牙纛,不克时时禀承伟略,深用竞惶。” 王统照 《母爱》:“﹝她﹞意识还没清楚,不克自制地加紧脚步往孩子的后影追去。”
(2).不能战胜。《诗·大雅·常武》:“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郑玄 笺:“其势不可测度,不可攻胜。”一说“不克”为不可识知。《左传·昭公十二年》:“ 南蒯 惧不克,以 费 叛如 齐 。”《国语·鲁语下》:“若不克 鲁 ,君以蛮夷伐之,而又求入焉,必不获矣。”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四度》:“以强下弱,以何国不克。以贵下溅,何人不得。” ——《漢語大詞典》
俱 jù《國語辭典》
俱 [ jù ]
动- 偕、同、一起。《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 皆、都、全。如:「一应俱全」、「万事俱备」。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俱 [ jū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