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告稔三农庆,九日追欢九客同。
槛外长江浪拍空。萧萧红蓼白苹风。三秋告稔三农庆,九日追欢九客同。
烟渚北,月岩东。莫嫌光景太匆匆。登龙戏马英雄事,都在南数一啸中。
烟渚北,月岩东。莫嫌光景太匆匆。登龙戏马英雄事,都在南数一啸中。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三秋 sān qiū
(1).谓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月。《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孔颖达 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一说指三年。见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以小名代大名例》。 晋 陆机 《挽歌》之一:“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 宋 李弥逊 《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词:“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燕山外史》卷二:“室邇人遐,每切三秋之感。”
(2).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 晋 陶潜 《闲情赋》:“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於三秋。”《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四境无虞,三秋式稔。” 李善 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宋 柳永 《望海潮》词:“重湖迭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天清气朗,时值三秋。”
(3).指秋季的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铭》:“三秋云薄,九日寒新。” 唐 白行简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4).秋收、秋耕、秋种的统称。 ——《漢語大詞典》
(2).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 晋 陶潜 《闲情赋》:“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於三秋。”《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四境无虞,三秋式稔。” 李善 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宋 柳永 《望海潮》词:“重湖迭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天清气朗,时值三秋。”
(3).指秋季的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铭》:“三秋云薄,九日寒新。” 唐 白行简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4).秋收、秋耕、秋种的统称。 ——《漢語大詞典》
告 gào《國語辭典》
告 [ gào ]
动- 诉说、报告。如:「告诉」、「告退」。《诗经·大雅·江汉》:「经营四方,告成于王。」
- 请求。如:「告饶」、「告假」、「告贷」。《国语·鲁语上》:「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
- 揭发、提出诉讼。如:「告状」、「控告」。《韩非子·奸劫弑臣》:「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困末作而利本事。」
- 对大众宣布的语言或文字。如:「公告」、「广告」、「文告」。
- 诉讼的两方。如:「原告」、「被告」。
- 休假。宋·苏轼〈乞郡劄子〉:「遣使存问,赐告养疾。」
- 姓。如战国时有告不害。
告 [ gù ]
动- 规劝。参见「[[忠告]]」条。
- 参见「告朔 」条。
稔 rěn《國語辭典》
稔 [ rěn ]
形- 稻麦等农作物成熟。《说文解字·禾部》:「稔,谷熟也。」
- 收成。《南史·卷三五·顾𫖮之传》:「吴兴频岁失稔,今兹尤馑。」
- 年。《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所谓不及五稔者,夫子之谓矣。」晋·杜预·注:「稔,一年也。」
- 了解、熟悉。如:「素稔」、「未稔」。
三农(三農)sān nóng
(1).古谓居住在平地、山区、水泽三类地区的农民。后泛称农民。《周礼·天官·大宰》:“一曰三农,生九穀。”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三农,平地、山、泽也。” 唐 白居易 《贺雨》诗:“宥死降五刑,己责宽三农。” 清 侯方域 《代三省督府张公祈雨文》:“兹土而五月不雨,三农之失其业者,号呼之声日彻於耳,某心窃忧焉。”
(2).指春、夏、秋三个农时。 汉 张衡 《东京赋》:“三农之隙,曜威中原。”《北史·薛辩传》:“命立庠序,教以诗书,三农之暇,悉令受业。” ——《漢語大詞典》
(2).指春、夏、秋三个农时。 汉 张衡 《东京赋》:“三农之隙,曜威中原。”《北史·薛辩传》:“命立庠序,教以诗书,三农之暇,悉令受业。” ——《漢語大詞典》
庆 ( 慶 ) qìng
庆 [ qìng ]
- 祝贺:~贺。~祝。~幸。~典。~功。
- 可祝贺的事:国~。大~。
- 姓。
九日 jiǔ rì
(1).九个太阳。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 尧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见《楚辞·招魂》、《山海经·海外东经》。 三国 魏 曹植 《愁霖赋》:“攀扶桑而仰观兮,假九日於天皇。” 晋 傅玄 《杂诗》:“暘谷发清曜,九日栖高枝。”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弯弓不射九日落,苍苍列象生毛羽。”
(2).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 唐 李白 《九日龙山饮》诗:“九日 龙山 饮,黄花笑逐臣。” 元 丁鹤年 《登定海虎蹲山》诗:“东海十年多契阔,西风九日独登临。” ——《漢語大詞典》
(2).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 唐 李白 《九日龙山饮》诗:“九日 龙山 饮,黄花笑逐臣。” 元 丁鹤年 《登定海虎蹲山》诗:“东海十年多契阔,西风九日独登临。” ——《漢語大詞典》
追欢(追歡)zhuī huān
亦作“ 追驩 ”。 犹寻欢。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许汉阳》:“客中止一宵,亦有少酒,愿追欢。” 宋 苏轼 《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诗:“往岁追欢地,寒窗梦不成。” 宋 杨万里 《中秋病中不饮》诗之一:“病来不饮非无酒,老去追驩揔是愁。” ——《漢語大詞典》
九客
避暑录话韩持国为守每入春常日设十客之具于西湖旦以郡事委僚吏即造湖上使吏之湖门有士大夫过即邀之入满九客而止辄与乐饮终日不问其何人也 ——《骈字类编》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