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蓦听得山寺钟声动,骑驿马的不暂停,

未知作者元代〕《【双调】水仙子过折桂令 行乐

一春长费买花钱,每日花边一醉眠。喜春来百花都开遍,任簪花压帽偏,花
间士女秋千。红相映桃花面,人更比花少年,来寻陌上花钿。来寻陌上花钿,正
是那玉楼人醉杏花天。常言道惜花早起,爱月夜眠,花底相逢少年。赴佳期梨花
深院,约定在花架傍边。柳影花阴,兀的是月下星前。 饮兴
  小糟新酒滴珍珠,醉倒黄公旧酒垆。酒旗儿飘在垂杨树。常想着花间酒一
壶,酒中多少名儒。漉酒的陶元亮,当酒的唐杜甫,更有个涤酒器的司马相如。
  涤酒器的是司马相如,伴着个俊俏文君,卖酒当垆。有的是当酒环条,换酒
金鱼。酒馆中有神仙伴侣,酒楼上红粉娇姝。常揣着买酒青蚨,不吃酒的愚夫,
敢参不透这野花村务。 秋景
  一川红叶火龙鳞,满地黄花锦兽睛。蓦听得山寺钟声动,骑驿马的不暂停,
连云栈山路难行。头直上淅零淅零雨,半空里赤溜束剌风,风吹得败叶儿飘零。
  风吹得败叶飘零,则见老树苍烟,远水寒汀。怎得个妙手丹青,却与我画作
帏屏。正撞着客侣中三秋暮景,天涯千里途程,衰草长亭,流水孤村。问甚么枕
剩衾余,烟冷灯昏。
  老先生空恋锦堂娇,滑弹子难粘凤嘴胶。劣厥丁使不透鸦青钞。把一片惜花
心空费了,引的人梦断魂劳。迷魂阵折了一阵,琉璃井擦了几交,莺花寨串到有
千遭。莺花寨串到有千遭,怎能够热气儿相呵,只落的冷眼儿偷瞧。他如今翠绕
珠围,别就了莺俦燕侣,凤友鸾交。你根前黑洞洞云迷了楚山,白茫茫水氵了
蓝桥。恨满归桡,泪湿征袍。看了他有分相逢,无福难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寺钟骑驿暂停

蓦 ( 驀 ) mò
蓦 [ mò ]
  1. 突然,意外:~地。~然。
  2. 上马。
  3. 超越。
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1.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1.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2.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3. 姓。如晋代有山涛。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寺钟(寺钟)
宋史李筠传契丹与汉相杂解里性贪恣自奉削汉军日食众皆菜色筠乘其怨密与王荛石公霸何福进等谋以闰七月十九日伺契丹守阍者旦食撞寺钟为期相率入据兵库次焚牙门大呼市人并力击焉往玉堂闲话长安寺西明寺钟有贫民利其铜袖锤錾 窃凿之日获一二斤鬻于阛阓如是经年人皆知之官吏不禁后其家忽失所在市铜者亦讶其不来后官欲徙其钟于别寺见寺钟平堕在阁上及仆之见盗钟者抱锤錾俨然坐于其间即已乾枯矣  ——《骈字类编》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动 ( 動 ) dòng
动 [ dòng ]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2. 使开始发生:发~。
  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6. 非静止的:~画。
  7. 可变的:~产。
  8. 行为:举~。~作。
  9. 常常:~辄得咎。
骑驿(騎驛)qí yì
驿站的车马。借指乘马传递公文或信件的人。《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詵 弟 顗 , 咸熙 中为司空”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裴徽 通彼我之怀,为二家骑驛。”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吴 中七子,有 赵损之 而无 张少华 ,二人交好,忽中道不终,都向余嘖嘖有言,而余亦不能为两家骑驛也。” 王国维 《屈子文学之精神》:“而大诗歌之出,必须俟北方人之感情,与南方之想象合而为一,即必通南北之骑驛而后可,斯即 屈子 其人也。”  ——《漢語大詞典》
马 ( 馬 ) mǎ
马 [ mǎ ]
  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2. 大:~蜂。~勺。
  3. 姓。
的 dí/dì/de《國語辭典》

的 [ dì ]

  1. 箭靶的中心。如:「目的」、「标的」。《荀子·劝学》:「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汉·王充《论衡·超奇》:「论之应理,犹矢之中的。」

的 [ de ]

  1. 结构助词:➊ ​ 置于形容词后。如:「美丽的风景」、「聪明的小孩」。➋ ​ 置于名词或代名词后,表示所属、所有的关系。如:「我的书」、「太阳的光」。➌ ​置于修饰片语或子句后。如:「他寄来的信,我昨天收到。」、「那卖花的人没零钱找。」➍ ​ 置于副词后。同「地 」。如:「慢慢的走」、「高高的飞」。
  2. 句尾助词:置于句尾,表示肯定或加强的语气。如:「这样做是不可以的!」、「你不是这样讲的!」

的 [ dí ]

  1. 确、真、实在。如:「的确」。宋·贺铸〈点绛唇·一幅霜绡〉词:「掩妆无语,的是销凝处。」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又不比秦楼夜䜩金钗客,这的担著利害。」
  1. 确实的、可靠的。如:「的保」、「的款」。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暂停(暫停)zàn tíng
(1).暂时停止。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亹亹通韵,迹不暂停。” 唐 韩愈 《论今年权停举选状》:“今若暂停举选,或恐所害实深。” 宋 欧阳修 《黄牛峡祠》诗:“ 江 水东流不暂停, 黄牛 千古长如故。”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八:“有些地方是可以暂停一下,从事整顿的。”
(2).体育运动术语。某些运动项目,如篮球、排球、手球等,在比赛中,如出现意外情况,或教练员须重新布置战术时,可按规则通过裁判员暂时中断比赛,叫做暂停。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