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形-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形-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叹 ( 嘆 ) tàn
叹 [ tàn ]
-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气。~息。悲~。~惋。长吁短~。
-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赏。~服。赞~。~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 吟咏:咏~。一唱三~。
当年(當年)dāng nián
(1).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股肱之毕强,声之和调,眉之转朴。” 孙诒让 间诂:“ 王 云:‘当年,壮年也。’当有盛壮之义。”《吕氏春秋·爱类》:“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 许维遹 集释引 王念孙 曰:“丁、当语之转,‘当年’犹‘丁年’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薄情业种,咱两箇彼各当年。” 清 李渔 《巧团圆·原梦》:“登楼胜似登仙,登仙如今即是当年。”如:他正当年,身强力壮。
(2).指果树开花结子最多的一年。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二:“‘明年的茶子,不是当年吗?’‘是呀,’ 符癞子 答白:‘今年是背年。’”自注:“茶子树,跟别的果树一样,开花结子最多的一年,叫做当年,少的一年,叫做背年。”
(3).往年;昔年。《晋书·文苑传序》:“《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彬蔚之美,竞爽当年。” 唐 郑谷 《赠下第举公》诗:“见君失意我惆悵,记得当年落第情。”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当年必有丰碑,今无片石,盖为人所踣矣。”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一:“ 二诸葛 原来叫 刘修德 ,当年作过生意。”
就在本年;同一年。《韩诗外传》卷六:“故先生者,当年而霸, 楚庄王 是也;后生者,三年而復, 宋昭公 是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鱼》:“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著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 ——《漢語大詞典》
(2).指果树开花结子最多的一年。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二:“‘明年的茶子,不是当年吗?’‘是呀,’ 符癞子 答白:‘今年是背年。’”自注:“茶子树,跟别的果树一样,开花结子最多的一年,叫做当年,少的一年,叫做背年。”
(3).往年;昔年。《晋书·文苑传序》:“《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彬蔚之美,竞爽当年。” 唐 郑谷 《赠下第举公》诗:“见君失意我惆悵,记得当年落第情。”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当年必有丰碑,今无片石,盖为人所踣矣。”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一:“ 二诸葛 原来叫 刘修德 ,当年作过生意。”
就在本年;同一年。《韩诗外传》卷六:“故先生者,当年而霸, 楚庄王 是也;后生者,三年而復, 宋昭公 是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鱼》:“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著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李 lǐ《國語辭典》
李 [ lǐ ]
名- 植物名。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倒披針形或倒卵形,葉緣呈鋸齒狀。春天開白花。果實為圓卵形,熟時為紅紫色或黃色,味酸,可供生食或作蜜餞用。
- 姓。如唐太宗李世民。
牧 mù《國語辭典》
牧 [ mù ]
动- 放饲牲畜。如:「牧牛」、「牧羊」。唐·杜甫〈新安吏〉诗:「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 修养。《易经·谦卦·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 治理、统治。《荀子·成相》:「请牧祺,明有基。」《新唐书·卷一一八·裴潾传》:「陛下以孝安宗庙,以仁牧黎庶。」
- 放饲牲畜的人。《左传·昭公七年》:「马有圉,牛有牧。」唐·段文昌〈平淮西碑〉:「牧除害马,农去蟊贼。」
- 放养牲畜的地方。如:「牧场」、「牧地」。
- 畜牧业的简称。如:「农、林、渔、牧」。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名-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江左 jiāng zuǒ
(1). 江 东。指 长江 下游以东地区。 五代 丘光庭 《兼明书·杂说·江左》:“ 晋 、 宋 、 齐 、 梁 之书,皆谓 江 东为 江 左。” 清 魏禧 《日录·杂说》:“ 江 东称 江 左, 江 西称 江 右,何也?曰:自 江 北视之, 江 东在左, 江 西在右耳。”
(2). 东晋 及 南朝 宋 、 齐 、 梁 、 陈 各代的基业都在 江 左,故当时人又称这五朝及其统治下的全部地区为 江左 , 南朝 人则专称 东晋 为 江左 。《晋书·温峤传》:“于时 江左 草创,纲维未举, 嶠 殊以为忧。及见 王导 共谈,欢然曰:‘ 江左 自有 管夷吾 ,吾復何虑!’”《南史·谢灵运传》:“ 灵运 少好学,博览羣书,文章之美,与 颜延之 为 江左 第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修札》:“从来名士夸 江左 ,挥麈今登拜将臺。” ——《漢語大詞典》
(2). 东晋 及 南朝 宋 、 齐 、 梁 、 陈 各代的基业都在 江 左,故当时人又称这五朝及其统治下的全部地区为 江左 , 南朝 人则专称 东晋 为 江左 。《晋书·温峤传》:“于时 江左 草创,纲维未举, 嶠 殊以为忧。及见 王导 共谈,欢然曰:‘ 江左 自有 管夷吾 ,吾復何虑!’”《南史·谢灵运传》:“ 灵运 少好学,博览羣书,文章之美,与 颜延之 为 江左 第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修札》:“从来名士夸 江左 ,挥麈今登拜将臺。”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夷 yí《國語辭典》
夷 [ yí ]
名- 中国古代东部民族之一。殷商时约分布在今大陆地区山东、江苏一带。后泛称东方各族为「夷」。如:「徐夷」、「淮夷」。《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序》:「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 古代对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称。如:「蛮夷戎狄」。
- 同辈。《礼记·曲礼上》:「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 锄草、平土的农具。《国语·齐语》:「恶金以铸鉏、夷、斤、𣃁,试诸壤土。」《管子·小匡》:「恶金以铸斤斧鉏夷锯𣚚,试诸木土。」
- 创伤。《左传·成公十六年》:「子反命军吏,察夷伤。」《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通「痍」。
- 平易、平安。如:「化险为夷」。
- 常道。《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曰王极之傅言,是夷是训,于帝其顺。」通「彝」。
- 姓。如周代有夷诡诸。
- 铲平、使平坦。如:「夷为平地」。《左传·成公十六年》:「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国语·晋语六》:「夷灶堙井,非退而何?」
- 诛除、消灭、平定。《荀子·君子》:「一人有罪,而三族皆夷。」唐·柳宗元〈封建论〉:「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
- 铲草、割草。《周礼·秋官·薙氏》:「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
- 陈放、安置。《礼记·丧大记》:「彻帷,男女捧尸夷于堂,降拜。」
- 平均。《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唐·孔颖达·正义:「所以平均下民也。」
- 平坦。《庄子·眩箧》:「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从壶头则路近而水崄,从充则涂夷而运远,帝初以为疑。」
- 愉悦。《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通「怡」。
- 傲慢无礼。《荀子·修身》:「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远,庸众而野。」
吾 wú/yù《國語辭典》
吾 [ wú ]
代- 我。《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楚辭·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 姓。如漢代有吾扈。
吾 [ yú ]
- 參見「吾吾 」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