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幽光发奇思,点黮出荒怪。

苏轼宋代〕《孙莘老寄墨四首

徂徕无老松,易水无良工。
珍材取乐浪,妙手惟潘翁。
(潘谷作墨,杂用高丽煤。
)鱼胞熟万杵,犀角盘双龙。
墨成不敢用,进入蓬莱宫。
蓬莱春昼永,玉殿明房栊。
金笺洒飞白,瑞雾萦长虹。
遥怜醉常侍,一笑开天容。
溪石琢马肝,剡藤开玉版。
嘘嘘云雾出,奕奕龙蛇绾。
此中有何好,秀色纷满眼。
故人归天禄,古漆窥蠹简。
隃麋给尚方,老手擅编划。
分余幸见及,流落一叹赧。
我贫如饥鼠,长夜空咬啮。
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柿叶。
近者唐夫子,远致乌玉玦。
(唐林夫寄张迈墨半丸。
)先生又继之,圭璧烂箱箧。
晴窗洗砚坐,蛇蚓稍蟠结。
便有好事人,敲门求醉帖。
吾穷本坐诗,久服朋友戒。
五年江湖上,闭口洗残债。
今来复稍稍,快痒如爬疥。
先生不讥诃,又复寄诗械。
幽光发奇思,点黮出荒怪。
诗成一自笑,故疾逢虾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幽光奇思荒怪

幽光 yōu guāng
(1).潜隐的光辉。常用以指人的品德。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诛姦諛於既死,发潜德之幽光。” 唐 柳宗元 《与邕州李域中丞论陆卓启》:“振宣幽光,激励頽俗。” 明 李东阳 《雷公峡二十韵》:“有笔赞幽光,兹言敢终纳。” 清 龚自珍 《忏心》诗:“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復中宵。”復,发露。
(2).微弱的光。 唐 李商隐 《燕台》诗之一:“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郭沫若 《脱离蒋介石以后》八:“街头巷口泛着一种形容不出来的恬静的幽光,人到这儿,就好像魂游太虚之府。”  ——《漢語大詞典》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2. 放,射:~射。百~百中。焕~。
  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 散开,分散:~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6. 打开,揭露:~现。~掘。
  7. 产生,出现:~生。~愤。奋~。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9. 显现,显出:~病。~抖。~憷。
  10. 开始动作:~动。
  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发 [ fà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奇思 qí sī
    (1).指忠心。《楚辞·九辩》:“閔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王逸 注:“伤己忠策无由入也。”
    (2).不寻常的构思。 宋 陆游 《中丞蒋公墓志铭》:“公天资警迈,七岁赋《牧童》诗,有奇思,遂精词赋。” 明 李东阳 《明故刑部郎中奚君墓志铭》:“喜临 晋 唐 书,为诗文往往有奇思。”  ——《漢語大詞典》
    点 ( 點 ) diǎn
    点 [ diǎn ]
    1. 细小的痕迹或物体:~滴。斑~。~子(➊液体的小滴,如“水~~”;➋小的痕迹,如“油~~”;➌打击乐器演奏时的节拍,如“鼓~~”;➍主意,办法,如“请大家出~~”;➎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地方,如“话没有说到~~上”)。
    2. 几何学上指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两条线相交处或线段的两端。
    3. 数学上表示小数部分开始的符号(.),称“小数点”,如“231.4”。
    4. 量词,用于小的或少的:两三~雨。几~泪水。
    5. 一定的位置或限度:地~。起~。极~。居民~。
    6. 项,部分,方面:优~。要~。特~。
    7. 汉字笔形之一(丶):~画。三~水。
    8. 加上点子,引申为修饰:标~。评~。~缀。画龙~睛。
    9. 使一点一滴地落下或发出:~种。~射(自动武器有间歇的射击)。~眼药。
    10. 一落一起或一触即离的动作:~头。~穴。
    11. 引火:~火(亦喻挑起是非,制造事端)。
    12. 查对:~数。~名。~卯(旧时称官衙、军伍卯时开始办公、操练,官员查点人数)。
    13. 指定,选派:~菜。~将(jiàng )。听众~播。
    14. 指示,启发:指~。~拨。
    15. 计时的单位:更~(分为五更,一更又分五点)。三更三~。钟~。
    16. 污:~污。~辱(使受污辱)。
    17. 指正餐以外的暂时充饥,亦指糕饼一类的食物:~心(“”读轻声)。~补(吃少量的食品解饿。“”读轻声)。
    18. 同“踮”。
    黮 dàn/shèn《國語辭典》

    黮 [ tǎn ]

    1. 参见「黮暗 」条。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1.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2.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3.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4.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5.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6.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7.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8.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9. 到。如:「出席」、「出场」。
    10.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1.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1.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荒怪 huāng guài
    荒诞离奇。 宋 苏轼 《次韵孙职方苍梧山》:“ 苍梧 奇事岂虚传,荒怪还须问 子年 。” 明 何景明 《〈织女赋〉序》:“作为兹赋,以附风人之旨,而事之荒怪,固不必有徵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 明 末志怪羣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