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如今 rú jīn
现在。《史记·项羽本纪》:“ 樊噲 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唐 杜甫 《泛江》诗:“故国流清 渭 ,如今花正多。”《红楼梦》第七八回:“我这如今是天上的神仙来请,那里捱得时刻呢?” 丁玲 《母亲》三:“ 曼贞 便同她解释,说如今的世界不同了,女人也可以找出路的。” ——《漢語大詞典》
小儿(小兒)xiǎo ér
(1).小孩子。《史记·淮阴侯列传》:“﹝ 萧何 ﹞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 信 所以去也。’”《列子·汤问》:“ 孔子 东游,见两小儿辩鬭。”《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去买米。”
(2).小儿子。《太平御览》卷四九○引 三国 魏 虞翻 《与某书》:“此中小儿,年四岁矣,似欲聪哲。”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谦称己子。《汉书·翟方进传》:“ 方进 曰:‘小儿未知为吏也。’”此指其子 翟义 。《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 孟仁 卒” 裴松之 注引《吴录》:“﹝ 孟仁 ﹞母曰:‘小儿无德致客,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庶可得与气类接也。’”《北史·元文遥传》:“ 文遥 谓 思道 云:‘小儿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西游记》第七三回:“ 行者 道:‘令郎是谁?’ 毘蓝 道:‘小儿乃 昴日星官 。’”
(4).泛称子侄。《晋书·谢安传》:“ 玄 等既破 坚 ,有驛书至……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
(5).旧时指为皇家或军队服役的人。 唐 陈鸿 《东城父老传》:“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扰教饲。”《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潼关 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请选监牧小儿三千於苑中训练。” 胡三省 注:“时监牧、五坊、禁苑之卒,率谓之小儿。”《资治通鉴·唐顺宗永贞元年》:“ 贞元 之末政事为人患者,如宫市、五坊小儿之类,悉罢之。” 胡三省 注:“ 唐 时给役者多呼为小儿。” 清 吴伟业 《银泉山》诗:“ 五陵 小儿若狐兔,夜穴红墙县官捕。”
(6).对人的蔑称。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传》:“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新唐书·康日知传》:“中丞奈何负天子,从小儿(指 李惟岳 )跳梁哉?”《三国志平话》卷上:“战事未定,却交小儿(指 刘备 )权州,百姓皆有怨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事实不为轻薄阴险小儿留情,曾几何年,他们就都已烟消火灭。”参见“ 小人 ”。
(7).指疾病。 宋 张元干 《西江月·和苏庭藻》词:“怜君病后颊颧隆,识取小儿戏弄。” ——《漢語大詞典》
(2).小儿子。《太平御览》卷四九○引 三国 魏 虞翻 《与某书》:“此中小儿,年四岁矣,似欲聪哲。”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谦称己子。《汉书·翟方进传》:“ 方进 曰:‘小儿未知为吏也。’”此指其子 翟义 。《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 孟仁 卒” 裴松之 注引《吴录》:“﹝ 孟仁 ﹞母曰:‘小儿无德致客,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庶可得与气类接也。’”《北史·元文遥传》:“ 文遥 谓 思道 云:‘小儿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西游记》第七三回:“ 行者 道:‘令郎是谁?’ 毘蓝 道:‘小儿乃 昴日星官 。’”
(4).泛称子侄。《晋书·谢安传》:“ 玄 等既破 坚 ,有驛书至……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
(5).旧时指为皇家或军队服役的人。 唐 陈鸿 《东城父老传》:“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扰教饲。”《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潼关 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请选监牧小儿三千於苑中训练。” 胡三省 注:“时监牧、五坊、禁苑之卒,率谓之小儿。”《资治通鉴·唐顺宗永贞元年》:“ 贞元 之末政事为人患者,如宫市、五坊小儿之类,悉罢之。” 胡三省 注:“ 唐 时给役者多呼为小儿。” 清 吴伟业 《银泉山》诗:“ 五陵 小儿若狐兔,夜穴红墙县官捕。”
(6).对人的蔑称。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传》:“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新唐书·康日知传》:“中丞奈何负天子,从小儿(指 李惟岳 )跳梁哉?”《三国志平话》卷上:“战事未定,却交小儿(指 刘备 )权州,百姓皆有怨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事实不为轻薄阴险小儿留情,曾几何年,他们就都已烟消火灭。”参见“ 小人 ”。
(7).指疾病。 宋 张元干 《西江月·和苏庭藻》词:“怜君病后颊颧隆,识取小儿戏弄。” ——《漢語大詞典》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形-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长成(長成)zhǎng chéng
(1).长大成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杨 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月香 在 贾公 家,一住五年,看看长成。”
(2).成长。《警世通言·乐小舍拚生觅偶》:“此时 顺娘 年十四岁,一发长成得好了。”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五:“这时, 中国 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长成和 俄国 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了。” ——《漢語大詞典》
(2).成长。《警世通言·乐小舍拚生觅偶》:“此时 顺娘 年十四岁,一发长成得好了。”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五:“这时, 中国 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长成和 俄国 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了。” ——《漢語大詞典》
明年 míng nián
次年;今年的下一年。《左传·僖公十六年》:“明年 齐 有乱。”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 乐天 一举擢上第,明年拔萃甲科。”《儿女英雄传》第二回:“明年八月乡试, 玉格 务必教他去观观场。” 鲁迅 《三闲集·“革命军马前卒”和“落伍者”》:“他死了的明年,同盟会才成立。” ——《漢語大詞典》
闻道(聞道)wén dào
(1).领会某种道理。《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唐 韩愈 《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父子儻亦闻道於此,虽万里可也。”
(2).听说。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闻道 长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岂不闻道是哀哀父母劬劳。” 李木庵 《东山吟》:“闻道时危党錮急,伤心不许问家国。” ——《漢語大詞典》
(2).听说。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闻道 长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岂不闻道是哀哀父母劬劳。” 李木庵 《东山吟》:“闻道时危党錮急,伤心不许问家国。” ——《漢語大詞典》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副-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征兵(徵兵)zhēng bīng
(1).征调军队。《史记·项羽本纪》:“徵兵 九江王 布 , 布 称疾不往,遣将将数千人行。” 隋 薛道衡 《出塞》诗之二:“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徵兵。”《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九年》:“ 金 行枢密院、知 河南府 事 完颜哈达 以徵兵失律,坐诛。” 清 陈梦雷 《赠黄西津总戎海澄》诗:“将军飞鞚摧锋出,间道徵兵望 贺兰 。”
(2).谓征集百姓服兵役。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徵兵满万,不如召募数千。” 唐 白居易 《新丰折臂翁》诗:“无何 天宝 大徵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毛泽东 《三个月总结》:“国民党恢复征兵征实,引起人民不满。”
(3).指被征入役的兵士。《天讨·楚元王〈谕立宪党〉》:“各国的征兵,没有一个人不尊贵; 中国 的征兵,天天被打,同奴隶一样。” ——《漢語大詞典》
(2).谓征集百姓服兵役。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徵兵满万,不如召募数千。” 唐 白居易 《新丰折臂翁》诗:“无何 天宝 大徵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毛泽东 《三个月总结》:“国民党恢复征兵征实,引起人民不满。”
(3).指被征入役的兵士。《天讨·楚元王〈谕立宪党〉》:“各国的征兵,没有一个人不尊贵; 中国 的征兵,天天被打,同奴隶一样。”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