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气萧骚仍见雪,客愁缭绕动萦心。
苏辙〔宋代〕《次韵子瞻秋雪见寄二首》
秋气萧骚仍见雪,客愁缭绕动萦心。
幽吟北户窗声细,归梦函关马迹深。
疏树飞花轻蔌蔌,衰荷留柄乱簪簪。
遥闻诗酒皆推胜,社客何人近纳賝。
平时出处常联袂,文翰叨陪旧服膺。
自信老兄怜弱弟,岂关天下少良朋。
何时杯酒看浮白,清夜肴蔬粗满登。
离思隔年诗不尽,秦梁虽远速须应。
幽吟北户窗声细,归梦函关马迹深。
疏树飞花轻蔌蔌,衰荷留柄乱簪簪。
遥闻诗酒皆推胜,社客何人近纳賝。
平时出处常联袂,文翰叨陪旧服膺。
自信老兄怜弱弟,岂关天下少良朋。
何时杯酒看浮白,清夜肴蔬粗满登。
离思隔年诗不尽,秦梁虽远速须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秋气(秋氣)qiū qì
指秋日凄清、肃杀之气。《吕氏春秋·义赏》:“春气至,则草木产,秋气至,则草木落。”《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一:“ 曲江 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 明 刘基 《秋日即事》诗之七:“秋气萧条 宋玉 悲,西风唯有雁相宜。”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其时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 ——《漢語大詞典》
萧骚(蕭騷)xiāo sāo
(1).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五代 齐己 《小松》诗:“后夜萧骚动,空阶蟋蟀听。” 宋 欧阳修 《呈元珍表臣》诗:“披条泫转清晨露,响叶萧骚半夜风。” 郭沫若 《长春集·遍地皆诗写不赢》诗:“树叶萧骚作响,微风吹送清香。”
(2).萧条凄凉。 唐 祖咏 《晚泊金陵水亭》诗:“ 江 亭当废国,秋景倍萧骚。” 宋 范成大 《公辨再赠复次韵》:“书生活计极萧骚,爝火微明似束蒿。” 清 西泠酒民 《蝶恋花·秋日湖上》词:“一片明湖歌舞旧,景色萧骚,恁处堪回首。”
(3).稀疏。 宋 陆游 《初秋书怀》诗:“二十年前已二毛,即今何恨鬢萧骚。”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行游》:“桃腮柳眼争妍,六桥艷阳还若昔,双鬢萧骚不似前。” 清 吴伟业 《翠峰寺遇友》诗:“不堪从置酒,白髮自萧骚。” ——《漢語大詞典》
(2).萧条凄凉。 唐 祖咏 《晚泊金陵水亭》诗:“ 江 亭当废国,秋景倍萧骚。” 宋 范成大 《公辨再赠复次韵》:“书生活计极萧骚,爝火微明似束蒿。” 清 西泠酒民 《蝶恋花·秋日湖上》词:“一片明湖歌舞旧,景色萧骚,恁处堪回首。”
(3).稀疏。 宋 陆游 《初秋书怀》诗:“二十年前已二毛,即今何恨鬢萧骚。”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行游》:“桃腮柳眼争妍,六桥艷阳还若昔,双鬢萧骚不似前。” 清 吴伟业 《翠峰寺遇友》诗:“不堪从置酒,白髮自萧骚。” ——《漢語大詞典》
仍 réng《國語辭典》
仍 [ réng ]
动- 因循、沿袭。《文选·张衡·思玄赋》:「夫吉凶之相仍兮,怕反庂而靡所。」唐·柳宗元〈封建论〉:「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
- 屡次、频频。《国语·周语下》:「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汉书·卷九·元帝纪》:「百姓仍遭凶阨,无以相振。」
- 依然、还。如:「他的病仍不见好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 于是、因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南史·卷四九·刘怀珍传》:「与崔祖思友善……及闻祖思死,恸哭,仍得病,建元二年卒。」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雪 xuě《國語辭典》
雪 [ xuě ]
名- 水汽在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六角形白色晶体。如:「白雪」、「冰雪」、「下雪」、「积雪」。
- 下雪、降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于时始雪,五处俱贺。」唐·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擦拭。《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吴起雪泣而应之曰:『子弗识也。』」唐·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二首之一:「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 洗刷、洗清、清除。如:「雪耻」、「昭雪」、「洗雪冤情」。《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故雪殽之耻。」
- 如雪般白色的。如:「雪白」。隋·卢思道〈孤鸿赋〉:「振雪羽而临风,掩霜毛而候旭。」
雪 [ xuè ]
- 「雪白」的「雪」的又音。
客愁 kè chóu
行旅怀乡的愁思。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国何处此登楼。” 宋 戴复古 《秋夜旅中》诗:“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金 元好问 《即事呈邦瑞》诗:“ 郑庄 父子重相留,似为良辰散客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伤往事,写新词,客愁乡梦乱如丝。”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这种作品,文人化的程度虽然已经很高,颗材可还是民间的,如人生不常,及时行乐,离别,相思,客愁,等等。” ——《漢語大詞典》
缭绕(繚繞)liáo rào
(1).回环盘旋。《文选·潘岳〈射雉赋〉》:“周环回復,繚绕磐辟。” 徐爰 注:“皆回从往復不正之貌也。” 唐 孟郊 《古离别》诗:“松山云繚绕,萍路水分离。”《红楼梦》第十八回:“只见园中香烟繚绕,花彩繽纷……説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2).曲折围绕。《宋书·谢灵运传》:“復有水逕,繚绕回圆。”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 汴京 河渠凡四:曰 蔡河 ,自 陈蔡 由西南 戴楼门 入京城,繚绕向东南, 陈州门 出。”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江村夏咏》词之七:“罨画 铜官 ,都繚绕吾庐左右。”
(3).缠绕。 唐 元稹 《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蛛悬丝繚绕,鹊报语詀諵。”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二人之髮,交结为一,贯穿繚绕,猝不可解。” 萧红 《生死场》八:“当举着钓竿经过作浪的麦田时,她把竿头的绳线缭绕起来。”
(4).引申指纠缠不清。 宋 王明清 《摭青杂说》:“后半载, 贺承信 又以职事到 封州 将领司,事务繚绕,未得了毕。”
(5).衣袖飘扬貌。《文选·张衡〈南都赋〉》:“修袖繚绕而满庭,罗袜躡蹀而容与。” 吕向 注:“繚绕,飘颺貌。” ——《漢語大詞典》
(2).曲折围绕。《宋书·谢灵运传》:“復有水逕,繚绕回圆。”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 汴京 河渠凡四:曰 蔡河 ,自 陈蔡 由西南 戴楼门 入京城,繚绕向东南, 陈州门 出。”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江村夏咏》词之七:“罨画 铜官 ,都繚绕吾庐左右。”
(3).缠绕。 唐 元稹 《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蛛悬丝繚绕,鹊报语詀諵。”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二人之髮,交结为一,贯穿繚绕,猝不可解。” 萧红 《生死场》八:“当举着钓竿经过作浪的麦田时,她把竿头的绳线缭绕起来。”
(4).引申指纠缠不清。 宋 王明清 《摭青杂说》:“后半载, 贺承信 又以职事到 封州 将领司,事务繚绕,未得了毕。”
(5).衣袖飘扬貌。《文选·张衡〈南都赋〉》:“修袖繚绕而满庭,罗袜躡蹀而容与。” 吕向 注:“繚绕,飘颺貌。” ——《漢語大詞典》
动 ( 動 ) dòng
动 [ dòng ]
-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 使开始发生:发~。
-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 非静止的:~画。
- 可变的:~产。
- 行为:举~。~作。
- 常常:~辄得咎。
萦心(縈心)yíng xīn
牵挂心间。 唐 段成式 《闲中好》词:“闲中好,尘务不縈心。”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下:“ 天台 王古直 有《述怀》诗‘穷将入骨诗还拙,事不縈心梦亦清’之句, 李西涯 称赏之。”《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将军好生不忍,把好言安慰他,叫他休把閒事縈心,且自将息。” 夏承焘 《〈天风阁学词日记〉前言》:“迨抗战爆发,时局动盪。陆沉之惧,旦夕縈心!”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