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庐陵旧墨说潘衡,庐陵新墨说张生。

杨万里宋代〕《赠墨工张公明

庐陵旧墨说潘衡,庐陵新墨说张生。
潘家衣钵嗣苏子,张家苗裔出易水。
易水松花烟一螺,涨起倒流三峡波。
人言天下无白墨,那知真有玄尚白。
磨光漆几夺眼睛,试点一点倾人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庐陵庐陵

庐陵 lú líng
庐陵郡,就是吉州。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整理自网络》
旧 ( 舊 ) jiù
旧 [ jiù ]
  1. 过时的,与“”相对:~式。~俗。
  2.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3.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4.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墨 mò《國語辭典》

墨 [ mò ]

  1. 书画用的黑色颜料。如:「石墨」、「笔墨」。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一缄情泪红犹湿,满纸春愁墨未干。」
  2. 书画用的各色颜料。如:「蓝墨」、「红墨」。
  3. 文字、文章或知识。如:「胸无点墨」、「惜墨如金」、「舞文弄墨」。
  4. 字画的代称。如:「墨宝」。宋·欧阳修〈唐颜鲁公法帖〉:「此本墨迹在予亡友王子野家。」
  5. 古代肉刑之一。在罪人脸上刺刻染墨。《书经·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锾。」汉·孔安国·传:「刻其颡而涅之曰墨刑。」
  6. 墨家的简称。如:「儒墨」。《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7. 姓。如战国时宋国有墨翟。
  1. 黑色如墨的。如:「墨菊」、「墨绿」。《孟子·滕文公上》:「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
  2. 贪污的。如:「墨吏」。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2.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均读轻声)。~媒。
  3.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4. 责备:数~。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说 [ shuì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说 [ yuè ]
    ◎ 古同“”。
      潘 pān《國語辭典》

      潘 [ pān ]

      1. 淘米汁,俗称为「洗米水」。《左传·哀公十四年》:「使疾,而遗之潘沐。」晋·杜预·注:「潘,米汁,可以沐头。」《新唐书·卷二○·礼乐志十》:「以盆盛潘及沐盘,升自西阶,授沐者,沐者执潘及盘入。」
      2. 水流盘旋、溢洄的地方。《管子·五辅》:「导水潦,利陂沟,决潘渚,溃泥滞。」《列子·黄帝》:「止水之潘为渊。」
      3. 姓。如晋朝有潘岳。
      衡 héng《國語辭典》

      衡 [ héng ]

      1. 置於車轅前端的橫木。《論語·衛靈公》:「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七·莊子音義中》:「衡,轅前橫木,縛軛者也。」
      2. 秤,量輕重的器具。《荀子·禮論》:「衡誠縣矣,則不可欺以輕重。」《文選·張衡·東京賦》:「同衡律而壹軌量,齊急舒於寒燠。」三國吳·薛綜·注:「衡,稱也。軌,法。」
      3. 眉目之間。《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傳》:「胡老乃揚衡含笑,援琴而歌。」《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見一善則盱衡扼腕,遇一才則揚眉抵掌。」
      4. 星名。北斗七星的第五星。因位於魁與斗杓之間,故以為斗的中央。《文選·張衡·東京賦》:「攝提揮衡,徐至於射宮。」三國吳·薛綜·注:「攝提有六星,玉衡,北斗中星,主迴轉。」
      5. 大陸地區衡山的簡稱。為五嶽之一。唐·王勃〈滕王閣序〉:「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6. 姓。如漢代有衡咸。
      1. 量輕重。《墨子·經說下》:「衡,加重於其一旁,必捶。」《文選·陸機·演連珠五○首之二》:「物勝權而衡殆,形過鏡則照窮。」
      2. 斟酌、考量。如:「衡情度理」、「權衡得失」。
      3. 違抗、拂逆。《史記·卷六二·管晏傳》:「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警世通言·卷九·李謫仙醉草嚇蠻書》:「豈非逆天之咎徵,衡大之明鑒與!」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1.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2.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1.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2.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3.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4.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5.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1.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张 ( 張 ) zhāng
      张 [ zhāng ]
      1. 开,展开:~开。~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
      2. 商店开业:开~。
      3. 拉紧:紧~。~力。
      4. 扩大,夸大:夸~。
      5. 放纵,无拘束:乖~。嚣~。
      6. 料理,应酬:~罗。
      7. 惊惶,慌忙:~惶失措。
      8. 看,望:~望。
      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0. 量词:一~纸。三~桌子。几~嘴。两~弓。
      11. 姓。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1.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2.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4.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5.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1.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3. 生命。如:「輕生」、「餘生」。
      4.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5.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6.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7.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8.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9.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2.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3.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4.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1.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2.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1.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