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吴娘、细鲙红鳞。
忆水嬉、天气鲜新。兰叶离离,燕子纷纷。卖饧时候,韶光妖冶撩人。
乐游原上,平康曲里,舞衫歌扇如云。更广陵水色,半是堆蓝,半是拖银。
楼上珠轩九曲,船上湘帘四面,一样无尘。还争羡、绿杨低处,刺史留宾。
正吴娘、细鲙红鳞。玉箫作使,绣簟横陈。小史菱花,妖童荷叶,宜笑宜嗔。
娇歌一曲,美酒千巡。忽见夕阳零乱,且随著、袅袅金鞭,隐隐香轮。
早办两行灯火,留待参差归骑,同入城闉。奈此日、依稀记省,事已前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形-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 参见「正月 」条。
吴娘 wú niáng
(1). 吴 地美女。 唐 白居易 《对酒自勉》诗:“夜舞 吴 娘袖,春歌蛮子词。” 唐 施肩吾 逸句:“颠狂 楚 客歌成雪,媚赖 吴 娘笑是盐。” 宋 翁卷 《白紵词》:“急竹繁丝互催逼, 吴 娘娇浓玉无力。”
(2).指古代歌妓 吴二娘 。 唐 白居易 《寄殷协律》诗:“ 吴娘 暮雨萧萧曲,自别 江 南更不闻。”自注:“ 江 南《吴二娘曲》词云:‘暮雨萧萧郎不归。’”参见“ 吴二娘 ”。 ——《漢語大詞典》
(2).指古代歌妓 吴二娘 。 唐 白居易 《寄殷协律》诗:“ 吴娘 暮雨萧萧曲,自别 江 南更不闻。”自注:“ 江 南《吴二娘曲》词云:‘暮雨萧萧郎不归。’”参见“ 吴二娘 ”。 ——《漢語大詞典》
细 ( 細 ) xì
细 [ xì ]
- 颗粒小的,与“粗”相对:~沙。~面。~屑。
- 长条东西直径小的:~线。~丝。~眉。~水长流。
- 精致的:~瓷。~布。~工。~活儿。
- 声音小:嗓音~。
- 周密详尽:仔~。精~。~致。~密。~目(详细的项目或目录)。~腻。胆大心~。
- 微小的:~小。~微。~节。事无巨~。
- 俭省:他过日子很~。
鲙 ( 鱠 ) kuài
鲙 [ kuài ]
- 〔~鱼〕即“鳓鱼”。亦作“快鱼”。
- 同“脍”。细切肉。
- 鱼鲙。鱼细切作的肴馔。
- 方言。鳜鱼。
红鳞(红鳞)
唐 方干 题越州袁秀才林亭 白鸟不归山里去,红鳞多自镜中来。
唐 韦庄 赠渔翁 芦刀夜鲙红鳞腻,水甑朝蒸紫芋香。 ——《骈字类编》
唐 韦庄 赠渔翁 芦刀夜鲙红鳞腻,水甑朝蒸紫芋香。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