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宋晋郑女歌声发,满堂会客齐喧呵。

元稹唐代〕《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立部伎

胡部新声锦筵坐,中庭汉振高音播。太宗庙乐传子孙,
取类群凶阵初破。戢戢攒枪霜雪耀,腾腾击鼓云雷磨。
初疑遇敌身启行,终象由文士宪左。昔日高宗常立听,
曲终然后临玉座。如今节将一掉头,电卷风收尽摧挫。
宋晋郑女歌声发,满堂会客齐喧呵。珊珊珮玉动腰身,
一一贯珠随咳唾。顷向圜丘见郊祀,亦曾正旦亲朝贺。
太常雅乐备宫悬,九奏未终百寮惰。惉滞难令季札辨,
迟回但恐文侯卧。工师尽取聋昧人,岂是先王作之过。
宋沇尝传天宝季,法曲胡音忽相和。明年十月燕寇来,
九庙千门虏尘涴。我闻此语叹复泣,古来邪正将谁奈。
奸声入耳佞入心,侏儒饱饭夷齐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郑女歌声满堂会客

宋 sòng《國語辭典》

宋 [ sòng ]

  1. 国名。周朝分封微子之地。约位于今河南省商邱县南,后为齐所灭。
  2. 朝代名:➊ ​ 参见「[[刘宋]]」条。➋ ​ 参见「宋朝 」条。
  3. 姓。如战国时代楚国有宋玉。
晋 ( 晉 ) jìn
晋 [ jìn ]
  1. 进:~级。~升。~谒(进见)。
  2.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3. 中国山西省的别称:~剧。
  4. 中国朝代名:西~。东~。
郑女(鄭女)zhèng nǚ
(1).指 夏姬 。 郑穆公 之女。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於是 郑女 曼姬,被阿緆,揄紵縞。” 李善 注引 如淳 曰:“ 郑女 , 夏姬 也。”一说,指 郑国 的女子。 吕向 注:“ 郑 女, 郑国 之女。”
(2).指 郑袖 。 战国 时 楚怀王 后( 南后 )。《文选·傅毅〈舞赋〉》:“於是 郑女 出进,二八徐侍。” 李善 注:“《淮南子》曰:鼓舞或作 郑 舞。 高诱 注曰: 郑褏 也。 楚王 之幸姬。善歌儛,名曰‘郑舞’。”  ——《漢語大詞典》
歌声(歌聲)gē shēng
歌唱之声。《汉书·元帝纪赞》:“ 元帝 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簫,自度曲,被歌声,分刌节度,穷极幼眇。” 唐 王昌龄 《少年行》:“高阁歌声远,重门柳色深。”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卷十二:“东西两 粤 皆尚歌,而西 粤 土司中尤盛……﹝男女﹞婚之日,歌声振於林木矣。”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嚣嚣的一阵歌声人语,仿佛笑我们无伴的孤舟哩。”  ——《漢語大詞典》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2. 放,射:~射。百~百中。焕~。
  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 散开,分散:~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6. 打开,揭露:~现。~掘。
  7. 产生,出现:~生。~愤。奋~。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9. 显现,显出:~病。~抖。~憷。
  10. 开始动作:~动。
  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发 [ fà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满堂(滿堂)mǎn táng
    (1).充满堂上。《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驛坐者满堂。”《花城》1981年第6期:“‘唷喂!--都满堂了。’我听到身后一个女人的、浓重的 川 西口音。”
    (2).整个堂上。《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当下满堂嬉笑,一片寒暄。”
    (3). 春秋 、 战国 时 楚 地。即 两棠 。在今 河南省 荥阳县 西南,为险要之地。 汉 桓宽 《盐铁论·险固》:“ 楚 有 汝渊 、 满堂 之固而灭於 秦 。”
    (4).代指金玉。语出《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今欲使朕无满堂之念,民有家给之饶。” 宋 范仲淹 《稼穑惟宝赋》:“田畴播殖之时,岂惭种玉;仓廪丰登之际,寧让满堂。”  ——《漢語大詞典》
    会客(會客)huì kè
    (1).会宴宾客。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妇年可十八九,姿容婉媚。便成。三日,经大会客拜阁。” 汪绍楹 校注:“是婚后三日宴集,为 魏 晋 间习俗。” 唐 元稹 《竞舟》诗:“君侯饌良吉,会客陈膳羞。” 宋 秦醇 《谭意歌传》:“时运使 周公 权府会客, 意 先至府。”
    (2).和客人见面。 巴金 《杨林同志》:“他睡在有地炕的屋里,就在木廊上吃饭、会客。” 曹禺 《雷雨》第二幕:“[ 鲁四凤 ]:(不安地)‘老爷呢?’[ 周萍 ]:‘在大客厅会客呢。’”  ——《漢語大詞典》
    齐 ( 齊 ) qí/jì/zī/zhāi
    齐 [ qí ]
    1.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整。参差不~。
    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河水~腰深。
    3. 同时;同样;一起:~名。~声。~心协力。一~前进。
    4. 全;完全:~全。人到~了。
    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6. 中国朝代名:南朝~。北朝~。
    齐 [ jì ]
    1. 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药也。后作“剂”。
    2. 药剂:处~不过数种。后作“剂”。
    3. 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
    4. 成功;成熟:事能得~。后作“济”。
    齐 [ zī ]
    1. 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
    齐 [ zhāi ]
    1. 同“斋”。
    2. 斋戒:~三日而后行。
    3. 庄敬:~庄。~严。
    喧 xuān《國語辭典》

    喧 [ xuān ]

    1. 大聲說話。如:「喧嘩」、「喧鬧」。唐·孟浩然〈夜歸鹿門歌〉:「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聊齋志異·卷二·張誠》:「馬騰於槽,人喧於室,居然大家矣。」
    1. 顯赫盛大的。《禮記·大學》:「赫兮喧兮者,威儀也。」
    呵 hē/a/kē《國語辭典》

    呵 [ hē ]

    1. 怒声责骂。如:「呵责」、「呵叱」。《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惠嗣公使人伪关市,关市呵难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管库隶臣,呵强秦使鼓缶。」
    2. 嘘气使暖和。如:「呵气」、「呵手」、「呵冻」。唐·韩愈〈元和圣德诗〉:「紫焰嘘呵,高灵下堕。」宋·苏轼〈四时词〉四首之四:「起来呵手画双鸦,醉脸轻匀衬眼霞。」
    3. 吆喝。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武夫前呵,从者塞途。」
    1. 形容笑声。如:「呵呵大笑」。
    1. 表惊讶的语气。如:「呵!来了这么多的人。」

    呵 [ ō ]

    1. 用于句尾或语气停顿处,表惊叹。如:「这么多钱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