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燕雀固寂寂,雾露常冲冲。

李商隐唐代〕《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万草已凉露,开图披古松。青山遍沧海,此树生何峰。
孤根邈无倚,直立撑鸿濛。端如君子身,挺若壮士胸。
樛枝势夭矫,忽欲蟠拏空。又如惊螭走,默与奔云逢。
孙枝擢细叶,旖旎狐裘茸。邹颠蓐发软,丽姬眉黛浓。
视久眩目睛,倏忽变辉容。竦削正稠直,婀娜旋敷峰。
又如洞房冷,翠被张穹笼。亦若暨罗女,平旦妆颜容。
细疑袭气母,猛若争神功。燕雀固寂寂,雾露常冲冲。
香兰愧伤暮,碧竹惭空中。可集呈瑞凤,堪藏行雨龙。
淮山桂偃蹇,蜀郡桑重童。枝条亮眇脆,灵气何由同。
昔闻咸阳帝,近说稽山侬。或著仙人号,或以大夫封。
终南与清都,烟雨遥相通。安知夜夜意,不起西南风。
美人昔清兴,重之犹月钟。宝笥十八九,香缇千万重。
一旦鬼瞰室,稠叠张羉罿.赤羽中要害,是非皆匆匆。
生如碧海月,死践霜郊蓬。平生握中玩,散失随奴童。
我闻照妖镜,及与神剑锋。寓身会有地,不为凡物蒙。
伊人秉兹图,顾眄择所从。而我何为者,开颜捧灵踪。
报以漆鸣琴,悬之真珠栊。是时方暑夏,座内若严冬。
忆昔谢四骑,学仙玉阳东。千株尽若此,路入琼瑶宫。
口咏玄云歌,手把金芙蓉。浓蔼深霓袖,色映琅玕中。
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形魄天坛上,海日高瞳瞳。
终骑紫鸾归,持寄扶桑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燕雀寂寂雾露冲冲

燕雀 yàn què
亦作“ 燕爵 ”。
(1).燕和雀。泛指小鸟。《礼记·三年问》:“小者至於燕雀,犹有啁噍之顷焉,然后乃能去之。” 陆德明 释文:“雀,本又作‘爵’。”《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君夜在堂户前,有一流光如燕爵者,入君怀中,殷殷有声。” 南朝 梁 江淹 《翡翠赋》:“鷄鶩以稻粱致忧,燕雀以堂构貽愁。” 明 李东阳 《春寒二十韵》:“捲尽帘櫳无燕雀,閲残冰雪但松筠。” 樊增祥 《再示儿辈》诗:“对属天然燕雀侔,可知锁锁儷钩钩。”
(2).比喻品质卑劣的人。《楚辞·九章·涉江》:“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王逸 注:“燕雀乌鹊,多口妄鸣,以喻谗佞。”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九:“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鸞。” 王琦 注:“梧桐之木,本凤凰所止,而燕雀得巢其上,喻小人得志。” 唐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鸞凰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冯浩 笺注:“谓遭排忌。”
(3).比喻庸俗浅薄的人。《汉书·公孙弘卜式等传赞》:“ 公孙弘 、 卜式 、 儿宽 皆以鸿渐之翼困於燕爵,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颜师古 注:“喻 弘 等皆有鸿之羽仪,未进之时,燕爵所轻也。”参见“ 燕雀安知鸿鵠志 ”。
(4).比喻地位卑微的人。《北史·崔彦穆杨纂等传论》:“ 崔彦穆 、 杨纂 、 段永 等昔在 山 东,沉沦下位,并以羈旅之士,邅回於燕雀之伍,终佩龟组,可谓见机者乎。”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开寳 九年﹞上遣 太宗 与 俶 叙齿为昆仲。 俶 循走,叩头泣谢曰:‘臣燕雀微物,与鸞凤序翼,是驱臣於速死之地也。’”
(5).鸟名。嘴黄色,尖端微黑。翼羽黑色。体羽褐黄色,下部白色。尾羽黑色,部分带白色。在我国为旅鸟和冬候鸟,见于 华东 、 华南 一带。  ——《漢語大詞典》
固 gù《國語辭典》

固 [ gù ]

  1. 结实、坚硬。如:「牢固」、「稳固」、「坚固」。《文选·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2. 坚定、确定。《韩非子·五蠹》:「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1. 安定。如:「巩固国防」。《国语·鲁语上》:「晋始伯而欲固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诸侯。」《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2. 禁闭。《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国之纲纪,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
  1. 坚决、坚持、极力。如:「固守」。《书经·大禹谟》:「禹拜稽首固辞。」《老残游记·第四回》:「那人再三固让。老残仍送出大门,看那人上马去了。」
  2. 原来、一向。如:「固有道德」。《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 当然、诚然。唐·柳宗元〈封建论〉:「州县之设,固不可华也。」《聊斋志异·卷一一·王大》:「谄者固可诛,谬者亦可恨也。」
  4. 姑且、暂且。《老子·第三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若之,必固强之。」
  1.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固来。
寂寂 jì jì
(1).寂静无声貌。 三国 魏 曹植 《释愁文》:“愁之为物,惟惚惟怳,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羣或党,去来无方,乱我精爽。” 唐 王维 《寒食汜上作》诗:“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宋 叶适 《叶君宗儒墓志铭》:“有百年之宅,千岁之田,前临清流,旁接高阜,亭院深芜,竟日寂寂。”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侠五义》第二七回:“ 包兴 放下帐子,将灯移出,寂寂无声,在外伺候。” 冰心 《庄鸿的姊姊》:“炉火也似乎失了热气,我只寂寂地看着弟弟,弟弟却也寂寂地看着我。”
(2).孤单;冷落。 汉 秦嘉 《赠妇诗》:“寂寂独居,寥寥空室。”《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阻隔孃孃,孤惸寂寂,徒步含啼。” 宋 苏轼 《纵笔三首》诗之一:“寂寂 东坡 一病翁,白鬚萧散满霜风。” 清 汪懋麟 《奉送益都公致政归里》诗:“宠荣终寂寂,去住贵惺惺。” 何其芳 《画梦录·哀歌》:“我为什么看见了一片黑影,感到了一点寒冷呢,因为想起那些寂寂的童时吗?”
(3).犹悄悄。 唐 孟郊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昭成寺》诗:“ 洛 友寂寂约,省骑霏霏尘。” 元 顾瑛 《以玉山亭馆分题得金粟影》诗:“天风寂寂吹古香,清露泠泠湿秋圃。”《西游记》第六二回:“公主施能寂寂密密,又偷了 王母 灵芝,在潭中温养宝物。” 端木蕻良 《被撞破了的脸孔》:“只寂寂地咳嗽了两声,便和衣倒下。”  ——《漢語大詞典》
雾露(霧露)wù lù
(1).指雾。《楚辞·严忌〈哀时命〉》:“雾露濛濛其晨降兮,云依斐而承宇。” 王逸 注:“言幽居山谷,雾露濛濛而晨来下。”
(2).《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露雾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柰何!”后用为因冒霜露犯寒暑而死的典故。 宋 文天祥 《正气歌》:“一朝濛雾露,分作沟中瘠。” 明 归有光 《谕祭涂泽民文》:“方兹念功,遽闻奄逝,岂以山川之险,遂犯雾露之危?”亦为王公大臣被贬而死之典。《后汉书·谢弼传》:“ 竇氏 之诛,岂宜咎延太后,幽隔空宫,愁感天心,如有雾露之疾,陛下当何面目以见天下?” 明 张居正 《答松江兵宪蔡春台书》:“脱不幸有伤雾露之疾,至於颠陨,其无乃亏朝廷所以优礼旧臣之意乎?”
(3).喻谗谄蔽明的人。《后汉书·蔡邕传》:“龟凤山翳,雾露不除,踊跃草莱,祇见其愚。” 李贤 注:“龟凤喻贤人,雾露喻昏闇也。” 唐 陈子昂 《为义兴公求拜扫表》:“不意庆云垂泽,天涣宏流,拂拭雾露,生见白日。”
(4).喻恩泽。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虚往实归,霑雾露之微润;裒多益寡,落邱山之一毫。”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1.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2. 姓。如汉代有常惠。
  1.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2.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3.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1.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2.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冲冲(衝衝)chōng chōng
亦作“冲冲”。
(1).涌摇。一说,垂饰貌。《诗·小雅·蓼萧》“鞗革忡忡” 唐 孔颖达 疏:“鞗革即言冲冲,故知垂饰貌。”《说文·水部》“冲” 清 段玉裁 注:“《小雅》曰:‘攸革冲冲。’ 毛 云:‘冲冲,垂饰貌。’此涌摇之义。” 清 凤韶 《凤氏经说·蓼萧》:“‘冲冲’、‘雝雝’,有仪也。”
(2).凿冰声。《诗·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峡石之阿,北阴之中,即《邠》诗‘二之日凿冰冲冲’矣。”
(3).直升貌。 唐 吕岩 《五言》诗之十二:“一丸延万纪,物外去冲冲。”
(4).感情激动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明 沈鲸 《双珠记·狱中冤恨》:“恨此人冲冲烈火焚,崩摧五内如斤刃。” 鄢国培 《巴山月》第九章二:“他怒气冲冲将手上的拖帕往甲板上一丢。”
(5).忡忡,忧虑貌。 宋 范仲淹 《依韵酬池州钱绮翁》:“天涯彼此勿冲冲,内乐何须位更崇。” 明 钱嶪 《悯黎咏》:“军行值人日,感叹心冲冲。” 明 武陵仙史 《刘泼帽·春思》套曲:“冲冲,春病沉沉重。”
(1).行貌;往来不绝貌。 汉 扬雄 《法言·问明》:“如庸行翳路,衝衝而活,君子不贵也。” 汪荣宝 义疏:“衝衝而活,谓行无趋嚮,随众往来,罔知生也。” 宋 苏舜钦 《寄题丰乐亭》诗:“把酒谢白云,援琴对孤松。境清岂俗到,世路徒衝衝。”
(2).心神不定貌。 汉 焦赣 《易林·咸之坤》:“心恶来恠,衝衝何惧。”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忽忽而若忘,意衝衝而不定。”
(3).多貌;浓重貌。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燕雀固寂寂,雾露常衝衝。”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