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置驿推东道,安禅合北宗。

李商隐唐代〕《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咏叹不足之义也

家擅无双誉,朝居第一功。四时当首夏,八节应条风。
涤濯临清济,巉岩倚碧嵩。鲍壶冰皎洁,王佩玉丁东。
处剧张京兆,通经戴侍中。将星临迥夜,卿月丽层穹。
下令销秦盗,高谈破宋聋。含霜太山竹,拂雾峄阳桐。
乐道乾知退,当官蹇匪躬。服箱青海马,入兆渭川熊。
固是符真宰,徒劳让化工。凤池春潋艳,鸡树晓曈曨。
愿守三章约,还期九译通。薰琴调大舜,宝瑟和神农。
慷慨资元老,周旋值狡童。仲尼羞问阵,魏绛喜和戎。
款款将除蠹,孜孜欲达聪。所求因渭浊,安肯与雷同。
物议将调鼎,君恩忽赐弓。开吴相上下,全蜀占西东。
锐卒鱼悬饵,豪胥鸟在笼。疲民呼杜母,邻国仰羊公。
置驿推东道,安禅合北宗。嘉宾增重价,上士悟真空。
扇举遮王导,樽开见孔融。烟飞愁舞罢,尘定惜歌终。
岸柳兼池绿,园花映烛红。未曾周顗醉,转觉季心恭。
系滞喧人望,便蕃属圣衷。天书何日降,庭燎几时烘。
早岁乖投刺,今晨幸发蒙。远途哀跛鳖,薄艺奖雕虫。
故事曾尊隗,前修有荐雄。终须烦刻画,聊拟更磨礱.
蛮岭晴留雪,巴江晚带枫。营巢怜越燕,裂帛待燕鸿。
自苦诚先檗,长飘不后蓬。容华虽少健,思绪即悲翁。
感激淮山馆,优游碣石宫。待公三入相,丕祚始无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置驿东道安禅北宗

置驿(置驛)zhì yì
犹置邮。 唐 杜甫 《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因声置驛外,为觅酒家壚。”《新唐书·刘晏传》:“诸道巡院,皆募驶足,置驛相望。” 诸宗元 《答刘三见怀》诗:“键关高卧非沉隐,置驛来诗亦累欷。”  ——《漢語大詞典》
推 tuī《國語辭典》

推 [ tuī ]

  1. 用力往前或往外移动物体。如:「推车」、「推门」。唐·李白〈襄阳歌〉:「玉山自倒非人推。」
  2. 顺著迁移。《易经·系辞下》:「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3. 根据已知寻究其他。如:「推算」、「推论」、「以此类推」。《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有意其推本之也。」
  4. 扩充、扩展。如:「推行」、「推销」、「推广教育」。《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
  5. 选择、荐举。如:「推选」、「推举」。《礼记·儒行》:「推贤而进达之。」
  6. 辞让、让与。如:「推让」。《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推食食我。」
  7. 借口、假托。如:「推托」、「推卸」、「推三阻四」。《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又推个事故,却来白娘子家取伞。」
  8. 尊崇、赞许。如:「推崇」、「推许」。《晋书·卷四一·刘寔传》:「天下所共推,则天下士也。」
  9. 除去。如:「推陈出新」。
东道(東道)dōng dào
(1).通往东方的道路。《左传·成公十三年》:“东道之不通,则是 康公 絶我好也。”《史记·陈杞世家》:“ 齐桓公 伐 蔡 ……还过 陈 。 陈 大夫 辕涛 涂恶其过 陈 ,诈 齐 令出东道。” 唐 李嘉祐 《赠别严士元》诗:“东道倘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2).指东部地区。《意林》卷三引 汉 桓谭 《新论》:“ 张子侯 曰:‘ 杨子云 ,西道 孔子 也,乃贫如此。’吾应曰:‘ 子云 亦东道 孔子 也。昔 仲尼 岂独是 鲁 孔子 ,亦 齐 楚 圣人也。’”
(3).主人的代称。 宋 苏轼 《渼陂鱼》诗:“东道无辞信使频,西隣幸有庖虀釅。”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 范仲淹 云:‘兄弟,请你那东道出来,我和他厮见。’” 续范亭 《来南泥湾途中》诗:“下坡復驰三十里,黄杨树下荫草堂。飢渴幸达目的地,东道欣逢 叶季壮 。”参见“ 东道主 ”。
(4).指作东,设宴请客。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一折:“[正末云]哦!我再做个东道,请你那一班落保的都吃一个烂醉何如?”《红楼梦》第三七回:“这原是我起的意,我须得先做个东道,方不负我这番高兴。”
(5).引申指请客的宴席或馈赠的财物。《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怎当得 吴宣教 一些不在心上, 丁惜惜 撒娇撒痴了一会,免不得摆上东道来。”《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但平日与吏房相厚的,送些东道……这叫做官清私暗。”
(6).指赌博的庄家。 清 李渔 《凰求凤·拐偦》:“你们快些出去,我也同几个朋友在里面鬦牌,不要打断牌兴,弄输了我的东道。”  ——《漢語大詞典》
安禅(安禪)ān chán
佛教语。指静坐入定。俗称打坐。 南朝 梁 张缵 《南征赋》:“寻太傅之故宅,今筑室以安禪。”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龙。” 宋 陆游 《病退》诗:“美睡三竿日,安禪半篆香。” 清 读彻 《送郎癯入匡山》诗:“偶向 匡 庐去,安禪第几重?” 清 黄景仁 《题上方寺》诗:“试问安禪者,能忘入世情?”  ——《漢語大詞典》
合 hé/gě《國語辭典》

合 [ hé ]

  1. 關閉、合攏。如:「他笑得合不上嘴。」《說文解字·亼部》:「合,合口也。」《戰國策·燕策二》:「蚌合而拑其喙。」
  2. 會、聚。如:「集合」、「聚合」、「悲歡離合」。《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合大夫而告之。」《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3. 交媾、交配。如:「交合」。《老子·第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4. 比對、對照。《孟子·離婁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漢·桓寬《鹽鐵論·論菑》:「夫道古者稽之今,言遠者合之近。」
  5. 相符、不違背。如:「合法」、「合身」、「合格」、「合意」。
  6. 調和、配製。《聊齋志異·卷一○·葛巾》:「吾家葛巾娘子,手合鴆湯,其速飲!」
  7. 交戰、交鋒。《左傳·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貫余手。」漢·王充《論衡·福虛》:「今宋楚相攻,兩軍未合。」
  8. 折算。如:「一公斤合二點二磅。」
  1. 配偶。如:「天作之合」。
  2. 盛放物品的器皿。唐·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通「盒」。
  3. 量詞。計算交手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次」。《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鬥經三合,不見輸贏。」
  4. 姓。如春秋時宋國有合左師。
  1. 全部的、整個的。如:「合族」、「合家歡」。
  2. 和諧、融洽。如:「百年好合」。《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1. 共同、一起。如:「合抱」、「合圍」、「合唱」、「合編」。
  2. 應該。如:「這件公事理合呈請報備。」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合 [ gě ]

  1.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一升的十分之一。也稱為「公合」。
北宗 běi zōng
(1). 唐 以 神秀 为代表的佛教禅宗的一派。因流行北方,故称。 五代 齐己 《送乾康禅师入山过夏》诗:“云门应近寺,石路或穿松。知在栖禪外,题诗寄北宗。”《旧唐书·方伎传·僧神秀》:“初, 神秀 同学僧 慧能 者, 新州 人也,与 神秀 行业相埒……天下乃散传其道,谓 神秀 为北宗, 慧能 为南宗。”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序论:“禅宗一系的变化,本来很大,初是北宗得势,尔后逐渐转向南宗。”
(2).我国山水画的两大流派之一。 唐 李思训 作画,多用重彩,即所谓青绿山水; 王维 山水画创水墨渲淡之法而少勾勒,即所谓淡赭山水。两人画法流传后世, 明 人称 李思训 之清绿为北宗,称 王维 之破墨为南宗。 明 莫是龙 《画说》:“画之南北二宗,亦 唐 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 李思训 父子著色山……南宗则 王摩詰 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参阅 沈子丞 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唐画概述》
(3).道教的一个流派。 金 初 王重阳 于 山东 创全真教,主张儒、道、释三教合流,以炼养为主。 天台 张伯瑞 一派也以炼养为主,宣扬道教、禅宗、儒教三教一理。 张 居南方,称南宗; 王 居北方,称北宗。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